公叔痤
公叔痤 |
本名: 公叔痤 所處時代: 戰國時期 逝世日期: 公元前 361年 國君: 魏國 官職: 相國 |
公叔痤(?―公元前361年),戰國時期魏國大臣,見載於《戰國策》。
公叔痤曾任魏將、魏相,有知人之明,但為國家利益考慮得相對少一些,為自身的利益考慮得多一些。他薦舉公孫鞅,是直到病重才提出。太史公司馬遷於此特著一筆,"公叔痤知其賢,未及進",很有深意。若過早地推薦公孫鞅,可能會取代他的職位,而在臨終時鄭重託付,博得薦賢之名,對自身利益也沒有什麼影響。假如從人才流失的角度來論魏國的成敗,公叔痤是應負一定責任。
"公叔痤"之名見《戰國策》,其中《魏公叔痤病》中出現的還有"公孫痤"之名; 《史記》則記載為"公叔座", 另記載"公叔"代田文為魏相併排擠吳起之事, 以及"公孫痤"在少梁之戰中被秦國俘虜之事。 這幾名是否全部指向同一人,存在爭議。[1]
目錄
人物生平
謙辭賞地
據《戰國策》記載,公叔痤曾擔任魏國將領,率軍與韓、趙兩國聯軍在澮水北岸交戰,大敗聯軍,擒獲趙國將領樂祚。魏王得知勝利的消息後,十分高興,親自到城郊迎接公叔痤,並宣布賜田地一百萬畝作為公叔痤的食祿。公叔痤倒退幾步,然後拜了兩拜辭謝,不敢領賞。他反覆說明,軍隊英勇善戰,具有一往無前的鬥志,不避艱險,百折不撓,全賴吳起當年訓練有方,是吳起的功勞;在戰場上,察看地形,分析敵我雙方形勢,提供決策方案,使得三軍將士心明眼亮,目標明確,是部下巴寧、爨襄的功勞。再說還有魏王制定的軍法,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保證軍隊的戰鬥力。而他自己只是看準進攻敵人的時機,便擊鼓進軍不敢懈怠,這算什麼功勞。公叔痤的謙遜受到魏惠王的嘉許,於是賞賜給吳起的後人二十萬畝土地,巴寧、爨襄每人各十萬畝土地。
魏王說:"公叔痤難道不是一個有德行的人嗎!已經替我戰勝強大的敵人,還不遺忘賢者的後代,不掩蓋能士的功勞,公叔痤怎麼能不得到好處呢?"所以再賞賜給公叔痤土地四十萬畝,加上起初賞賜的土地一百萬畝,使他擁有土地一百四十萬畝。
薦才去世
當時,公叔痤任用衛國公族公孫鞅擔任其中庶子。公孫鞅喜歡研究刑名之學,公叔痤知道他有才幹,但還未來得及向魏惠王推薦,公叔痤便病重。魏惠王親自前去探望公叔痤,說:"您的病如有不測,江山社稷將怎麼辦呢?"公叔痤回答說:"我的中庶子公孫鞅,雖然年輕,但有奇特的才能,希望大王將全部國事交給他,聽任他去治理。"魏惠王默不作聲。魏惠王剛要離去,公叔痤屏退左右說:"大王如果不任用公孫鞅,那就一定要殺死他,不能讓他離開魏國。"魏惠王沒有答應,出來後對左右大臣說,"難道不可悲嗎!憑公叔痤的賢能,卻對我說在國事上一定要聽從公孫鞅,難道不是很荒謬嗎?" 魏惠王走後,公叔痤召來公孫鞅向他道歉說:"今天大王詢問可以做相國的人,我推薦你,看大王的表情是沒有答應我。我應當先盡忠君之禮,後盡人臣之責,對大王說如果不任用公孫鞅,就應當殺死他。大王同意我的建議。你可趕快離開,不然將被捉拿。"公孫鞅說:"魏王不能聽您的話任用我,又怎能聽您的話殺死我呢?"公孫鞅始終不願離開。
不久,公叔痤去世。當時公孫鞅得知秦孝公求賢,於是在埋葬完公叔痤後,向西投奔秦國,並得到秦孝公的重用 ,實施其著名的商鞅變法。
歷史評價
魏惠王:"公叔豈非長者哉?既為寡人勝強敵矣,又不遺賢者之後,不揜能士之跡,公叔何可無益乎?"
劉向《戰國策》:"秦果日以強,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
人物爭議
名字與事跡
公叔痤之名,見載於《戰國策·魏策一》中《魏公叔痤為魏將》和《魏公叔痤病》兩則。 前者記錄公叔痤在澮北與趙國、韓國作戰取勝,並以"魏王"指代當時的魏國君主,但沒有明確的君主諡號及年份信息; 後者記載公叔痤與臨終時向魏惠王推薦商鞅之事,但行文中又出現"共叔"及"公孫痤"的表述。
《史記·魏世家》和《史記·六國年表》均記載了澮之戰中魏國的勝利,將此事繫於魏惠王九年(周顯王七年,前362年),《資治通鑑》同。 但它們都沒有記載領兵打仗的將領是公叔痤,也沒有記載後續公叔痤辭讓封賞等事。
《史記·商君列傳》也記載了商鞅擔任魏國相國的中庶子之事,相關情節較《戰國策》更為詳細,但在中華書局1959年點校版中,這位魏國相國的名字被表述為"公叔座"。 《資治通鑑》將此事繫於周顯王八年(前361年)。 也有其他後世史料稱,此人即在少梁之戰中被秦軍俘虜的"公孫痤",被俘後被秦國放歸。
擔任相國
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在田文(注:此處指戰國時魏國國相田文,非孟嘗君田文)死後,"公叔"擔任魏國相國,並娶魏國公主為妻,並娶魏國公主為妻。 當時吳起在魏國擔任西河郡(今陝西渭南合陽一帶)郡守,威望很高,曾率軍伐秦,攻取五座城池,固守西河,屏障魏國,使秦軍不敢東向。
公叔對吳起非常畏忌,便想害吳起。公叔有個僕人對他說:"吳起很容易除掉。"公叔說:"如何下手?"僕人說:"吳起為人有節操,廉潔而重視聲譽,你可以先向魏武侯說:'吳起是個賢明的人,我們魏國屬於侯爵一級的小國,而且和強大的秦國接壤,臣恐怕吳起不想長期留在魏國。'魏武侯必然要問:'那怎麼辦呢?'你就乘機向魏武侯說:'君侯可以把一位公主許配給吳起,他如果願意留在魏國就必定欣然接受,如果不願意留在魏國就必然辭謝。以此就可以試探他的想法。'然後你再親自把吳起邀請到你的府上,讓公主故意發怒而輕謾你。吳起看見公主那樣輕賤你,他想到自己也會遭到輕賤,就會辭而不受。"於是公叔依計行事,吳起果然看見公主輕謾公叔就辭謝魏武侯。魏武侯因而對吳起有所懷疑而不信任他。吳起害怕魏武侯降罪,於是離開魏國而到楚國。從此,公叔穩踞相位。
《史記》在該處記載,僅言"公叔",不詳其名。《史記索隱》註解稱該處的"公叔"出身韓國公族 ,未詳何據。 《資治通鑑》於周威烈王十五年(前387年)魏文侯卒、魏武侯繼位條下附記此事,則使用了"魏相公孫"的表述,也沒有指明其人就是公叔痤。
少梁之戰
《史記·秦本紀》《史記·魏世家》均記載,秦獻公二十三年即魏惠王九年(362年),魏國與秦國在少梁交戰,魏將公孫痤被俘虜。 《史記·六國年表》則記載是魏國太子被俘虜。 《資治通鑑》採信了公孫痤被俘的說法, 部分後世文獻將此人與公叔痤聯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