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八大菩萨

八大菩萨

中文名: 八大菩萨

其 一: 文殊菩萨

其 二: 弥勒菩萨

其 三: 观世音菩萨

其 四: 大势至菩萨

其 五: 无尽意菩萨

其 六: 宝檀华菩萨

其 七: 药王菩萨

其 八: 药上菩萨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里称八大菩萨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虚空藏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除盖障菩萨。通常佛教造像多依此经。[1]

目录

其他版本

观音、弥勒、虚空藏、普贤、金刚手、文殊、除盖障、地藏菩萨通称八大菩萨。

药师经》说:文殊菩萨、弥勒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

七佛八菩萨经》说:文殊菩萨、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救脱菩萨、跋陀和菩萨、后大势至菩萨、得大势菩萨、坚勇菩萨。

舍利弗陀罗尼经》说:光明菩萨、慧光明菩萨、日光明菩萨、教化菩萨、令一切意满菩萨、大自在菩萨、宿王菩萨、行意菩萨。

般若理趣经》说:金刚手菩萨、观世音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拳菩萨、文殊菩萨、才发意转轮菩萨、虚空库菩萨、摧一切魔菩萨。

还有一种说法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地藏王菩萨,弥勒菩萨。

菩萨简介

读法注音:①唵(an) ②缚日罗(fu ri luo) ③罗怛曩(luo da nang) ④吽(hong) 真言释义:①归命 ②金刚 ③宝 ④能生 早已在他方成佛,为助此土世尊教化众生故示现菩萨形。梵语Bodhisattva,华言“菩提萨埵”,是旧译(唐前为旧)。又《佛地论》有三义:“1. 谓诸萨 求菩提故。2. 缘菩提萨 为境,故名菩萨,具足自利利他,大愿求大菩提利有情故。3. 萨 是勇猛义,精进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萨。”

【名称】:菩萨

【拼音】:pú sà

【注音】:ㄆㄨˊ ㄙㄚˋ

基本解释

◎ 菩萨 púsà

(1) 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华译为“觉有情”,就是能自觉又觉他的有情。菩萨的意思,还有开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等。开士者,以法开导众生之士;始士者,开始觉悟之士;高士者,高明之士;大士者,实践大乘佛法之士。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2) [Buddha]:泛指佛

(3) [Buddhist idol]:泛指某些神

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儒林外史

(4) [a kindhearted person]:比喻心肠慈善的人释义:(1).佛教名词。

【出处】:梵文菩提萨埵(Bodhi-sattva)之省,原为 释迦牟尼修行而未成佛时的称号,后泛用为对大乘思想的实行者的称呼。

释义:(2).指人们崇拜的神灵偶像。

【出处】: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只有两个小菩萨名‘包公老爷’者,被一个老年农民抢去了,他说:‘莫造孽!’” 大慈大悲南海观音菩萨

释义:(3).比喻心肠仁慈的人。

【出处】:《红楼梦》第五五回:“他们瞅着大奶奶是个菩萨,姑娘又是腼腆小姐,固然是托懒来混。”《老残游记》第十四回:“两位老爷菩萨,救命恩人,舍得花银子把我救出火坑。”

【示例】:夏衍《克农同志二三事》:“你得认清这个时期,这个地方,和菩萨要打交道,和恶鬼也要打交道。”

菩萨

大道心众生,新译云觉有情、菩提是道,萨埵是勇猛义。菩萨心愿,为悲愍众生,故勇猛求道。菩萨又译作开士、大士等,开发大智、 菩萨大慧、大悲、大愿之有德行、有学养之人也,佛家总以此名为求佛果的大乘众。通常人以为泥塑、木雕等是菩萨,其实这只是将菩萨的精神形像化,供人忆念、膜拜、敬慕崇仰而仿其行践之道。凡能具足如此悲智精神,不论出家在家的大德皆可称为菩萨。学佛的人欲想实践菩萨愿心,即需实践六度波罗蜜(波罗蜜为究竟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修习。布施,有财施、法施、内施、外施、一切施;如舍身成仁、释迦舍身肉饲鹰,皆是布施的表现。持戒,大乘的菩萨戒,不只止息恶法,而且积极实行善法。忍辱,菩萨的行忍,是智力的表现。精进,有内外精进二种,勤修戒定慧是内,立誓息灭贪瞋痴的行动是外。禅定是去恶、静虑。菩萨有禅定功夫,方能引发智慧,繁兴大用。最后般若译为妙智慧,能解惑开慧的根本智,笃行修持应物设施是差别智。凡能积极内外实践这六度称为大菩萨。如大智文殊师利、大悲观世音、大行普贤、大愿地藏王、大势至等代表佛教中菩萨最高典范。以上引录国际君友会王爱君文集“菩萨道路”。基本内容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是协助佛传播佛法,救助众生的人物。菩萨在古印度佛教中为男子形象,流传到中国后,随着菩萨信仰的深入人心及其对世人而言所具有的深切的人情味,便逐渐转为温柔慈祥的女性形象。佛教雕塑中,菩萨多以古代印度和中国的贵族的服饰装扮,显得格外华丽而优雅。

菩萨(16张)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未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都称之为菩萨。后来这个名称更加扩大化、世俗化,人们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众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称作菩萨。菩萨的任务是将所有轮回中的众生度化成佛。

寺庙中供的菩萨像,主要的是文殊师利Manjusrikumārabhūta 、普贤Samantabhadra 、观世音Avalokite'svara 、地藏 Ksitigarbha 。

何谓“菩萨”?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蜜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简言之,求大菩提的有情;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

何谓发菩提心?广说如四弘誓愿:“无边众生誓愿度,无尽烦恼誓愿断,无量法门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但是发菩提心,并非偶然想起成佛利生,而是要一番修习,达到坚固成就的。

菩萨是修学大乘道的通称,从初学,久学到最后身菩萨,浅深万类。但一般人总是想到观音、弥勒、文殊等大菩萨,这才不敢自称菩萨。初发心菩萨,虽还没有大功德,可是已经是一切“众生之上首”;不但为凡夫,而且为二乘圣贤所尊敬。

菩萨的分类菩萨有多种分类,除依悟解之浅深而有不同之菩萨阶位外,《菩萨地持经》卷八菩萨功德品亦举出菩萨有十种:1. 种性-未得净心。2. 入-发心修学。3. 未净-已入而未达净心地。4. 净-入净心地。5. 未熟-净者未入毕竟地。6. 熟-入毕竟地。7. 未定-熟者未入定地。8. 定-已入定地。9. 一生-次第得无上菩提。10. 最后身-此生得无上菩提。此外,复分在家与出家、生身与法身、退转与不退转等。

一念恶即此岸,一念善即彼岸,善恶皆抛即菩萨。

菩萨修六度之行,称作“菩萨行”;以达佛果为目的之教,称为“菩萨乘”;菩萨应持之戒,称为“菩萨戒”。

学术定义

【菩萨】

(术语)具名菩提萨埵 Bodhisattva,又曰菩提萨埵,摩诃菩提质帝萨埵。旧译为大道心众生,道众生等,新译曰大觉有情,觉有情等。谓是求佛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众生,求道求大觉之人,故曰道众生,大觉有情。又萨埵者勇猛之义,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萨埵。又译作开士,始士,高士,大士等。义译也。总名求佛果之大乘众。《注维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萨埵秦言大心众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萨埵。”《大乘义章》十四曰:“菩萨胡语,此方翻译为道众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众生。”《法华文句》二曰:“菩提此言道,萨埵此言心。”《法华经》(隋代嘉祥疏)一曰:“菩提云道,是无上正遍知果道也。萨埵言众生,为求果道故名道众生也。”《法华玄赞》二曰:“菩提觉义,是所求果。萨埵有情义,是自身也。求菩提之有情者。故名菩萨。”《佛地论》二曰:“缘菩提萨埵为境,故名菩萨。具足自利利他大愿。求大菩提利有情故。”又曰:“萨埵者是勇猛义。精进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萨。”《净名疏》一曰:“菩提为无上道。萨埵名大心。谓无上道大心。此人发大心为众生求无上道。故名菩萨。安师云开士始士。又翻云大道心众生。古本翻为高士。既异翻不定。须留梵音。今依大论释。菩提名佛道。萨埵名成众生。用诸佛道成就众生故。名菩提萨埵。又菩提是自行。萨埵是化他。自修佛道又用化他,故名菩萨。”《天台戒经义疏》上曰:“天竺梵音摩诃菩提质帝萨埵。今言菩萨。略其余字。译云大道心成众生。”《等不等观杂录》一曰:“菩萨之萨字,说文无之。今有人改作[萨-产+夆],谓是薛字之假借也。又有写作杀,更可骇也。考字典从萨,与古经不符。经中从廿从阝从立从生,当是译经时所撰,良有以也。

生于印度舍卫国,后跟释迦牟尼佛出家,常随侍释尊左右,帮助释尊弘法。“文殊”是妙的意思,“师利”是德、吉祥之意。密宗称之为吉祥金刚、般若金刚。文殊菩萨司理智慧,与普贤菩萨相对。文殊的图像一般为骑狮像,顶结五髻,表大日之五智,左手执青莲花,花上有梵箧,右手执金刚剑。此外造像还有一髻、六髻、八髻文殊,手持之物亦各有不同。

普贤菩萨

是行、愿弘深的典范。梵语的普贤称“三曼多拔陀罗”,密宗亦称普贤为善摄金刚、真如金刚、如意金刚。在雕像上,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文殊驾狮子侍佛之左。据说普贤菩萨掌管诸佛的理德、定德、行德;文殊菩萨则掌管诸佛的智德与证德。一般把普贤菩萨视为祈求延命的本尊。普贤单独造像通常骑六牙之白象,头戴五佛冠,形如满月童子。

观世音菩萨

玄奘三藏又译作观自在菩萨。唐宋以来,民间信仰的有三十三变化观音。密宗造像有六观音、七观音等变化。六观音是十一面观音、不空罥索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如意轮观音、马头观音和准提观音。另外加上圣观音,称为七观音。观音的造像很多,有一面二臂、一面四臂、三面二臂、三面八臂等;三十三体变化的观音中,特别受欢迎、喜爱的是白衣观音。

金刚手菩萨

即金刚萨埵,又称秘密主,象征‘坚固不坏之菩提心’与‘烦恼即菩提之妙理’。此名称于密教中,所指有四:(一)指密教传法之第二祖。(二)为金刚界曼荼罗中,金刚部院三十七尊之一。(三)为金刚界曼荼罗理趣会中,十七尊中之主尊。(四)为胎藏界曼荼罗金刚部院‘大智金刚部’之主尊。一般认为是大势至菩萨在密教的现身。

虚空藏菩萨

为福德之宝藏如同虚空无限之意。在胎藏界曼荼罗中,虚空藏菩萨是虚空藏院的主尊。东密求闻持聪明法观想虚空藏菩萨本尊形像,菩萨全身为金色,相貌庄严,头戴五佛宝冠,在莲花上半跏坐,容颜美妙而喜悦,左手执白色莲花,花上有如意宝珠,发出黄色光芒,右手结与愿印:五指下垂,手掌向外。

地藏王菩萨

因发下“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愿,密宗又称之为悲愿金刚、与愿金刚或金刚幢,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称为地藏。在释迦佛入灭以后,弥勒未生之前,地藏菩萨肩负着救度六道众生的重大使命。地藏菩萨现出家菩萨像,其雕像为僧侣打扮,左手擎宝珠,右手持锡杖。

弥勒菩萨

因弥勒的梵文意义为慈爱,所以常被称为慈氏,其名字为“无能胜”。他出身于印度婆罗门,后得释迦牟尼佛的教化,被授记为下一任佛陀。他现处兜率天内院,为一生补处菩萨。弥勒菩萨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形像深受众人喜爱;但在胎藏界的形像是,左手当胸,手掌张开,右手执莲花,所戴宝冠中有宝塔,塔中现舍利;在金刚界的形像是,右手大拇指、食指、小指均竖立,中指与无名指弯曲置胸前,左手放在膝上。

除盖障菩萨

其德行为消除所有一切烦恼之障碍,为胎藏界曼荼罗除盖障院之中尊,也是金刚界曼荼罗贤劫十六尊之一。根据佛经记载,除盖障菩萨的修行历史异常悠久,其弘化功绩不胜枚举。而这位大菩萨代表的清除盖障、消灾免难也是当今世人之急需,毫无疑问,虔诚礼敬这位大菩萨,认真践履谨言慎行、清心寡欲的功夫,逐步减少自己修行道路上的障碍,乃是离苦得乐、趋向菩提的关键之所在。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