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免疫屏障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目錄

名詞解釋

免疫屏障(immunological barrier)是防禦異物進入機體或機體某一部位的生理解剖學結構,是發揮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重要方面,被稱為機體的「第一道防線」。其中包括外屏障:皮膚、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和泌尿生殖道黏膜、胎盤屏障。

2021年4月,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表示,中國建免疫屏障或需10億人接種疫苗。

皮膚粘膜

健康完整的皮膚及粘膜包裹着機體,它們可以機械性地阻擋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異物侵入機體;鼻孔中的鼻毛、呼吸道粘膜表面的粘液和纖毛,均能阻擋並排除抗原異物的侵入。皮膚及粘膜能經常分泌殺菌物質。皮膚的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都呈酸性,不利於病原細菌的生長;唾液、淚液、乳汁以及呼吸道分泌液中的溶菌酶能溶解革蘭氏陽性細菌。胃液中的胃酸也有很強的殺菌能力。此外,在皮膚、粘膜及機體與外界相通的腔道中生長的正常菌群,與人體保持互相依賴、互相制約的平衡狀態,正常菌群通過其生長代謝所分泌的代謝產物,對病原菌的侵入起有效的殺傷作用。

血腦屏障

是存在於血腦循環中的一種生理解剖學結構。它是由軟腦膜、脈絡叢的腦毛細血管壁和包在壁外的神經膠質細胞形成的膠質膜構成。近年來,據電鏡和酶標技術研究證明,血腦屏障的組織學部位主要是腦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層。這層細胞具有連結緊密、胞飲作用微弱的特點,可有效地阻擋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異物通過血流進入腦組織或腦脊液,從而保護了機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嬰幼兒由於血腦屏障尚未發育完善,較易發生腦膜炎等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

血胎屏障

血胎屏障,又稱為胎盤屏障,是由母體的子宮內膜的基蛻膜和胎兒絨毛膜共同組成。此屏障不影響母子間的物質交換,但在一般情況下可防止母體內的病原菌進入胎兒體內。使胎兒免受感染。血胎屏障與妊娠期有關。在妊娠頭3個月內,該屏障尚未發育完善。此時若母體患風疹等病毒性感染,則病原體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常可造成胎兒畸形、流產或死亡。

新冠免疫屏障

2021年4月12日報道,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表示,中國將來要建立免疫屏障,可能需要10億以上的人接種新冠疫苗。目前的接種速度、接種比例,距離形成免疫屏障還有一段路要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