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通
克拉通是中國科技名詞。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統,一是5500年前兩河流域蘇米爾人創造的楔形文字[1],二是5000多年前尼羅河流域古埃及人創造的聖書字[2],三是3300年前中國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四是1500年前起源於中美洲的瑪雅文字。其它文字都早已消亡,只有中國文字的發展未曾斷裂,從商代一直傳承至今,漢字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文字,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目錄
名詞解釋
克拉通(克拉通)一般指古陸核
古陸核(craton)是指大陸地殼上長期穩定的構造單元 ,即大陸地殼中長期不受造山運動影響,只受造陸運動發生過變形的相對穩定部分,常與造山帶(Orogen)對應。
主要特徵
古陸核即克拉通(craton ),其主要特徵可參考翟明國院士的詳解華北克拉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翟明國總結了華北地區的三大特點。首先,華北地區在地質年代上超過38億年,這是我國境內保存較好的古陸塊,其歷史之久遠,在全球範圍內也不多見。其次,華北地區的大約有3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此外,華北地區構造演化複雜、岩石類型多樣的優勢,使其在前寒武紀地質與變質地質學研究上極具特點,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有關高壓麻粒岩—退變榴輝岩、蛇綠岩地體的發現以及相關爭議,使華北早前寒武紀的研究被國際同行密切關注。
發展歷史
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翟明國的研究領域——前寒武紀地質與變質地質學,是一門很基礎、很古老的學科,是地質學「基礎之基礎」,對我們進一步認識地球、利用地球、保護地球有着很重要的影響。長期以來,翟明國致力於研究華北地區的克拉通地形,6月9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上,他作了題為《克拉通化與華北陸塊的行程》的專題報告。在報告中,翟明國首先解釋了克拉通化在地質研究上的意義。華北的克拉通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老陸塊,與其他克拉通相比,有着更為複雜、多階段的構造演化,記錄了幾乎所有的地球早期發展的重大構造事件,並在中生代又發生了減薄與改造。華北有若干古老的陸核,根據已有的地質資料,華北克拉通90%的陸殼是在早寒武紀形成的,絕大多數形成於中—晚太古代。近來的一系列研究表明,華北陸殼的增生與全球一致,一般認為太古宙的陸殼增生是圍繞着古老陸核形成微陸塊,根據不同的研究者的劃分,華北地區的微陸塊數量不等,比較明確的6個微陸塊分別是膠遼、許昌、遷懷、阜平、集寧和阿拉善微陸塊。
形成時期
新太古晚期是華北陸塊演化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有較多的火山作用與沉積作用,形成晚太古綠岩帶;有大量的殼熔的花崗岩和TTG片麻岩形成;有廣泛的麻粒岩相—角閃岩相變質作用;有鎂鐵質岩牆和花崗岩脈群浸入。以往的研究多認為華北經歷了兩期或者更多期的克拉通化,在新太古末,華北已經形成了現今規模的古陸。新近的研究則提供了更多與克拉通化有關的變質作用和殼熔花崗岩事件的證據。翟明國在報告中說,由於新太古末的全球克拉通化之後,地球的演化歷史出現了一個漫長的寂靜期,其間沒有火山活動,沒有構造運動,因此華北克拉通研究的新進展,對太古宙與元古宙之間的年齡分界,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意義
克拉通化是穩定大陸形成的重要事件,在地球演化歷史上沒有重複。華北克拉通的形成,經歷了兩期克拉通化事件,為理解早期陸殼的形成與演化提供了難得的實例。雖然迄今為止地球上最老的物質或岩石記錄都來自陸殼岩石,但多數研究者仍然認為,地幔是最難於直接熔融出陸殼岩石的。早期形成並且長期未經構造活動的地殼部分,稱為克拉通,大多數克拉通都是在太古宙形成的。這些克拉通在太古宙末的一個特定地質時期,形成全球規模的超級克拉通才有了與現今相類似的洋陸格局。克拉通化,就是克拉通形成的過程,包括了固體圈層中的岩石學、地球化學、構造地質學、地球物理學等方面的諸多演化和劇變。根據多年研究,在經典定義的基礎上,翟明國將克拉通化的概念概括為:形成穩定的上下大陸地殼圈層,並與地幔耦合的地質過程。
近些年,我國在前寒武紀地質與變質地質學的研究有一定顯示度,有兩次重要的國際會議在我國舉辦,而這兩次會議的討論焦點,都集中在華北地區的熱點問題上。
參考文獻
- ↑ 楔形文字發現後,明明300年沒人能看懂,後來為何突然被破譯了?,搜狐,2022-10-03
- ↑ 啥是丁頭字?聖書字?腓尼基創造了世界最早的字母?還是西奈體?,搜狐,201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