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光而不耀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漢字是民族靈魂的紐帶,在異國他鄉謀生,漢字[1]便是一種寄託,哪怕是一塊牌匾、一紙小條,上面的方塊字會像磁鐵般地吸引着你,讓你感受到來自祖國的親切。因為那中國人的情思已經濃縮為那最簡單的橫豎撇捺[2]

目錄

名詞解釋

光明而不刺眼。老子用「光而不耀」來形容執政者對百姓的影響。在老子看來,執政者具有顯赫的地位,並且掌握着足以影響百姓生活的權力與資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執政者對百姓的影響如同光照一樣,是顯明而不容迴避的。但老子同時強調,執政者不應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百姓,而應因循、保全百姓的自然狀態。百姓受到影響卻不被傷害,如同在光明之中而不感到刺眼。「光而不耀」也可用於形容強者對待他人的方式。

引例1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 ,光而不耀。 (《老子·五十八章》) (因此聖人方正而不割傷他人,清廉而不傷害他人,正直而不刺激他人,光明而不刺人眼目。)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是指由中華民族所創造或構建,凝練、濃縮了中華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以詞或短語形式固化的概念和文化核心詞。這些術語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的思想表達之中,諸如,「天下為公」「民惟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和而不同」「協和萬邦」「天下大同」等。這些術語構成了中華民族思想的基礎和表達方式。

人類的不同文明各有其特點,這些特點也反映在其語言、文化傳統、思想和觀念上。面對不同自然條件的挑戰,生存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在生產和生活形態上自然而然地有了差異。譬如,在人們生產活動和生活樣式上,熱帶和溫帶肯定不同,平原地區和丘陵山巒地區當然有差異,沙漠地帶和沿海地區顯然有別,牧區和農業區也會有許多迥異之處。這些生產活動和生活樣式的特點逐漸積澱凝結並且通過詞語即術語的方式固定下來,就必然影響到民族的文化樣式、行為習慣和精神特質。這些術語所表達的民族文化樣式、行為習慣和精神特質,反過來又闡釋、維護和強化着其賴以出現和發展的特定生產和生活形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