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光学成像

光学成像
圖片來自美篇

光学成像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光学成像技术也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如各种相机摄像机望远镜投影仪等。[1][2]

目录

光线跟踪

对于光学系统中的透镜成像介绍,可以通过讨论光线跟踪开始。是一个理想的薄透镜对物体进行成像的基本光路图。物体的高度为y1,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s1,透镜的焦距为f。透镜在另一端s2的位置成像,像高为y2。

对于理想的薄透镜,它的厚度足够薄,可以不计入焦距。这种情况下,穿过透镜中心的光线发生的折射可以忽略。接下来的讨论基于这种理想薄透镜,这对于一些基本规律的讨论是足够的。透镜的相差及厚度所产生的其他效应在这里不加以考虑。

三条光路,其中任意两条都可以完全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最上面一条从物体发出并平行于透镜的光轴,经过透镜折射后穿过另一侧的焦点。

第二条光束穿过透镜左侧的焦点,经过折射,与光轴平行。

第三条光束直接穿过透镜中心。因为透镜垂直于主光轴并且厚度很小,当光透过其中心时,折射可以忽略不计。

除了理想薄透镜假设,还采用了近轴近似,也就是光线与光轴的夹角θ足够小,可以把Sinθ近似为θ。

放大成像

显示了一个同样的光路结构。从物体出发,穿过透镜中心的光线与光轴成φ夹角,在透镜两侧形成两个相似三角形

可以得到:φ= y1/s1 = y2/s2

进行变形得到:y2/y1 = s2/s1 = M

数值M即为透镜对物体成像的放大倍数,同时也是像距和物距之间的比例。

这个比例关系对成像系统的结构构成了一个基本限制。对于一个给定尺寸的光学系统,要对物体产生特定放大倍数的成像,那么只有一个确定的透镜位置才可以满足要求。另一方面,成像系统的放大倍数不需要通过测量像和物体的尺寸来确定,它是由系统本身的结构决定的。

高斯透镜方程

从物体出发穿过前焦点的光束,与主光轴相交形成两个相似三角形,顶角同为η,因此具有如下关系:y2/f = y1/(s1-f)

运用放大倍数的定义公式可以得到:y2/y1 = s2/s1 = f/(s1-f)

进行一下变形,最终我们得到1/f = 1/s1 + 1/s2

这就是高斯透镜方程,它定义了透镜焦距及成像系统尺寸之间的基本关系。这个方程与放大倍数的定义公式形成一个方程组,其中含有三个变量,焦距f,物距s1,以及像距s2。再加上另外一个条件方程就可以最终确定这三个变量。另外的一个条件通常是透镜的焦距f,或者物像之间的距离,也就是s1+s2,它受系统的尺寸限制。任意一种情况都可以确定这三个变量。

光学不变量

让我们看一下物体发出的任意一条光束如何穿过系统。一条从物体底部出发穿过透镜顶端的光线,它和光轴之间具有最大的夹角。分析这条光束在光路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里它可以很好地演示任意光束是如何穿过系统的。

光束到达透镜的位置与主光轴之间的距离为x。采用近轴近似并结合上面的公式,可以得到:

θ1 = x/s1θ2 = x/s2 = (x/s1)(y1/y2)

变形得到:y2θ2 = y1θ1

这是光学成像的一条基本定律。在一个只由透镜构成的光学系统中,像的尺寸与光束和光轴之间夹角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之为光学不变量。

这个结果对任意个数的透镜都是成立的,在一些光学著作中,也称之为拉格朗日不变量或史密斯-亥姆霍兹不变量。

这个定律基于近轴近似和理想的无相差透镜。如果考虑现实中透镜的相差,上述方程中的等号需要换成大于等于号,也就是说相差可以使这个乘积有所增加,但没有任何因素可以使它减小。

科研成果

2022年10月,清华大学团队提出突破光学像差世界难题新路径,即使经过不完美的光学透镜与复杂的成像环境,依然能够实现完美的三维光学成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