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波離
優波離(梵語:उपालि,巴利語:Upāli),又作優婆利、鄔波離、優婆離、憂波利。漢譯為「上首」[1],以其持戒為眾僧之首故名之,又譯做近取、近執,是釋迦牟尼佛做太子時的親近執事,故有此名[2]。亦為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以「持戒第一」著稱[3]。 梵名Upa^li ,巴利名同。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又作優婆離、鄔波離、憂波利。意譯作近執、近取。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人。出身首陀羅種,為宮廷之理髮師。佛陀成道第六年,王子跋提、阿那律、阿難等七人出家時,優波離亦隨同出家。實為佛陀廣開門戶,四姓平等攝化之第一步。
優波離精於戒律,修持嚴謹,譽為'持律第一';後於第一次經典結集時,誦出律部。有關其前生功德、出家因緣,載於佛本行集經卷五十三至卷五十五。又中阿含卷五十二優婆離經,記述優婆離就律向佛陀請問;而同經卷三十二之優婆離居士,與師乃同名異人。
在密教,為胎藏界曼荼羅釋迦院中諸聲聞之一,居於釋迦左方上列第七位。其形像,全身呈肉色,現比丘形,趺坐於荷葉上。
目錄
生平事略
出身貧微首陀羅
優波離出生於古印度迦毘羅衛城,為首陀羅種姓,「首陀羅」意為「初生」,是印度當時社會階級中最下層人,受人歧視,命賤如糞土,且終身受人奴隸不得接受教育。優波離因無法受教婆羅門《摩奴法典》,只得以農工勞奴維生。父母本要他學習農耕,但見優波離瘦弱不堪,幾經考量將他送學剃頭技藝,優波離聰利專注,很快將各式剃頭方法學得精通。父母央人介紹至迦毘羅衛國皇宮,為釋迦族王子們理髮,跋提王子、阿那律等王子的頭髮都是由優波離修剪的,深得皇宮上下寵愛與信任。[4]。
受渡因緣
為佛陀理髮
優波離年輕時,正逢佛陀成道,佛陀返迦毘羅衛城宣化時,優波離受薦為佛陀理髮,嘗聞佛陀是大覺者,具足三十二相,優波離感到自卑畏懼不前,回家向母訴說,母親安慰他:「佛陀慈悲常對苦難的人們說法,祂不會鄙視我們首陀羅種姓的。」但優波離仍然感到害怕萬分,希望母親陪同前去。次日母親帶著他拜見佛陀。優波離跪足頂禮後,他的母親牽著他的手開始為佛陀理髮,他十分敬慎深怕有所閃失,理髮時母親則在旁觀看,每剃得少許母親即頻頻跪問佛陀:「佛陀,您覺得優波離手藝如何?」佛陀注視著優波離說道:「你剃髮時身體太彎了!」大概是優波離對佛陀極為恭敬,所以一直彎著腰,經佛陀這麼說,優波離馬上修正而且不敢稍有懈怠,沒想到因為精神完全貫注,竟然直接進入了初禪的境地!過了一會兒,他的母親又跪問佛陀:「佛陀,此刻的優波離剃髮剃得怎麼樣?」佛陀回答:「現在優波離的身體又好像太直了。」聽佛陀這麼一說,他立刻調整姿勢,就這樣又進入了二禪的功夫。
一念不生四禪境
不久,他的母親又再問佛陀:「佛陀,現在優波離剃髮剃得如何?還可以嗎?」佛陀不假思索答道:「入息太粗了。」優波離一聽,把心力全都集中在入息上,這樣又進入三禪的功夫。最後,他母親再問:「佛陀,現在優波離剃髮剃得怎樣?」佛陀回答說:「出息太粗了。」優波離竟然一念不生,忘記手上還拿著剃刀,就這樣就進入了四禪的境地。此刻佛陀對身旁的比丘們說:「你們其中一人趕快把優波離手中的剃刀拿下來,他已經無念進入了四禪境地,還需要有一個人來扶着,別讓他倒地了。」優波離母親在他身旁,就從他的手中取下刀來[5][6]。
剃度出家
佛陀在王城迦毘羅城說法時,有釋迦種跋提、阿難、阿那律等七王子竟要跟著出家,他們到尼拘陀樹林秘尋佛陀,也把優波離帶去。為表出家決心,這些王子與隨從都將身上所有值錢的珠寶瓔珞全部拿下,用一塊布包起來送給優波離,優波離不收,全部都掛到樹上,要讓路過的人取走,而且想到尊貴的王子們都能捨富貴的生活出家,自己還貪戀什麼?於是也決定要出家,但每每想到自己的身份如此低賤,卻妄想成為佛陀的弟子,不禁悲從中來啼泣不止,舍利弗尊者空中看到甚為悲憫,凌空而降問道:「你何姓名?為何如此憂傷?」優波離見到是舍利弗馬上頂禮,說:「我叫優波離,尊者你是佛陀的大弟子,佛陀如此尊貴,像我這等賤民,真的可以成為佛陀的弟子出家嗎?」
舍利弗憶起有一個剃髮童子曾經入過四禪境地,心想應該就是此人,當即說道:「佛陀教法平等慈悲,不論智慧高低、不分身份貴賤,只要能戒守清規,都可以出家成為佛陀弟子,學佛修行證得無上正覺,我看到你是個善根深厚的人,佛陀必然歡喜為你剃度收你為徒。」優波離受舍利弗點化,馬上跟隨尊者拜見佛陀,佛陀歡喜立刻應允為其剃度,他告訴優波離:「你俱足善根,將來定能宣揚我之正法。」
至於跋提王子們佛陀開示須經過七日的修行,觀察他們確實捨下忘卻皇族身份與驕慢習氣,眞心皈依成為弟子時才願意收徒為之剃度,佛陀將會好好教導他們,日後當他們見到優波離長兄就能夠尊敬以禮相待。優波離想不到佛陀對他竟是如此慈悲,發願要好好做佛弟子跟隨佛學[7]。
持律第一
-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六《優波離品第八》:「如來知見生死過患,獨覺成佛,優波離亦隨出家,三明六通,具八解脫,天人大眾增仰,護持正法,持律第一,堪任供養,能令眾生成就三種妙果,所謂現報、生報、後報。是故,當知優波離者,奇特妙行,偏為大悲菩薩,已於過去無量百千萬億諸佛所殖眾德本,亦於諸佛法中持律第一,亦於釋迦牟尼佛法中持律第一。」[8]
- 《佛本行集經》卷五十五《優波離因緣品》下:「汝等比丘,若有心疑,彼時童子剃髮師者,莫作異想,即優波離比丘是也。然優波離,昔於尊者辟支佛邊剃鬚髮已,乞如是願:『願我生生世世之中,若得人身,恆常生在剃髮師家。』復於彼時,更乞願言:『願我莫生惡道之中。』由彼發願果報力故,不生惡道,從爾已來,流轉天人,多受快樂,現得已利。復作是願:『願我當於未來世時,恆常值遇如是教師或勝此者,若彼教師所說之法,願我速證,即得知解。』由斯業報,今得值我,以為教師,即得出家,受具足戒,證羅漢果。亦復在於迦葉如來法教之中,作如是願:『願我於彼未來世中,值遇釋迦牟尼如來,莫背彼法,隨順出家,若得出家,於彼持律諸弟子中,我最第一。』藉彼業報,今我法中,而得出家,乃至持律諸弟子中,最為第一。汝諸比丘!彼優波離,於過去世,作如是業,今得報生剃髮師家。復以造彼願業因緣,現今得報,於我法中,如是出家,及受具戒,證羅漢果。我今又復授彼記言:『於我持律弟子之中,最為第一。』」[9]
- 《佛說阿羅漢具德經》第一卷:爾時世尊,在舍衛國給孤獨精舍之內,敷座而坐。有諸苾芻及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圍繞世尊,默然合掌聽佛所說。爾時,世尊告諸苾芻:「我今稱讚諸大聲聞,能於佛法清淨修持,而於自果皆具己德。汝等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次第宣說。「復有聲聞善解軌儀能持律藏,優波離苾芻是。」[10]
本生故事
優波離出家當年結夏安居,開悟成道為教團上首。佛陀特別敍述優波離的一段本生譚:
往昔之中,有二位出生寒微但無忘布施的人,他們二人以此功德因緣,一人再生為國王,名「梵德」;一人生於婆羅門,名優婆伽,優婆伽的妻子貌美如花很得丈夫寵愛,但曾經因為有一次丈夫對其他女子稍微親切一點,她就心頭不悅而且不停嫌惡,整天不跟優婆伽講一句話,致使他悶悶不樂。那時夏季末秋高氣爽花兒綻放,妻子心曠神怡,喚來優婆伽上街買胭脂花香要好好裝扮自己,丈夫想到妻子心結打開很是高興,買了胭脂花香回家路上就唱起了情歌。那時日正當午梵德王在宮中聽到歌聲,隨即派人召喚他入宮,優婆伽起先以自己犯了什麼王法,怎會突然被人攔下,後來進宮梵德王跟他相當投緣,日後贈高官給優波伽,優波伽受器重威望超越了梵德王,優婆伽曾經想要在梵德王午睡之時將他刺死自立為王,所幸及時自省並將實情上達梵德王,梵德王不但不責備,還嘉許他的忠實,而優婆伽也自願解除權柄出家,出家後精進勇猛,未久即得神通。此時,宮中有理髮師名恆伽波羅出身卑微,聞梵德王讚歎優婆伽出家的故事,生隨喜心也發願出家,承事於優婆伽座下為徒,同樣也獲得神通。優婆伽和恆伽波羅兩人皆成聖,梵德王來供養頂禮二位聖者,國王以尊貴身向恆伽波羅頂禮,數百隨臣亦向恆伽波羅頂禮。佛陀說:「優婆伽是我身,理髮師恆伽波羅即今之優波離。」優波離能夠開悟證果成為教團上首,受大家恭敬,於往昔中即有本因,僧團裡因為佛陀開示了優波離的前世今生,對他的疑念全部消除[11]。
行化中遇嗔恚
優波離戒律嚴謹,恪遵佛陀所定教戒從不毀犯,各地弘化經常擧行羯摩、驅出羯摩、依止羯摩、擧罪羯摩等懺悔法。有一位偷蘭難陀比丘尼非常不歡喜,當面唾罵優波離道:「你根本就不是眞修道人,你專門歡喜掀風作浪,為什麼要常常向佛陀問戒,這是二部僧持,那是一部僧持,增添了我們的困難和苦惱。」佛陀聞後馬上召集比丘、比丘尼宣說持戒尊貴:「持戒之人如明燈,身心清淨的人自然歡喜光明,只有為非作歹之的人,才不要光明,喜歡黑暗!」佛陀將那些對優波離無禮的比丘及瞋罵優波離的比丘尼,以厲詞嚴訶:「你們這些愚痴的人,連持戒比丘都不知道要尊敬,還有誰可恭敬?戒是妳們這等人的大師,戒住則法住,對持戒比丘不恭敬,證明你們有非法的企圖!」[12]
奉派去息諍
優波離跟隨佛陀住舍衛城的時侯較多,因常親近佛陀,舍衛城的比丘和比丘尼甚為和合。但是有迦留陀夷、捉婆等比丘及修摩、婆頗、偷蘭難陀等比丘尼經常犯戒。佛陀勸出家僧眾要以優波離為典範,只要各處有諍事,都是令派優波離前去調解,如「拘睒彌國」、「沙祇國」的諍事都是優波離去調和。本來「沙祇國」息諍優波離希望佛陀親自前去,所以藉故推辭,他說:「我的袈裟黎重,路上要是遇到下雨恐怕不能乾,若是再帶一件袈裟在身邊又不合戒法,請佛陀慈悲「沙祇國」的息諍能夠親力親為前去。」佛陀聽到優波離這麼說,特地將已定的戒條修改,因為優波離太重要了。僧團戒律是佛陀因眾生過患隨犯隨定,有其威權,所以優波離總在事先告訴僧眾:「我是奉佛陀慈命來作種種羯磨為大家統理制規,請勿心生不喜。」有些比丘懾於權威,寧可離開僧團也不願給優波離作嚴厲的羯摩,因此諍事往往化之於無形。
佛陀開示
慰問病人法
優波離曾請示過佛陀,病比丘飲食、湯藥,圓寂後遺物如何處理。
出家比丘割愛辭親加入僧團,病時無人照應必苦,優波離曾見一比丘臥在糞穢中不能自起;或有病比丘臥路旁,另一比丘視而不見繞道而行。優波離為此請示佛陀,佛陀回答道:「大德比丘病時,不應住於陋房,應與空氣流通光線充足房中,其弟子要常侍左右,灑掃房中,插花燒香,隨時聽喚,若有比丘前來,應以飲食供養問病比丘,若有所問,病者應答; 病人力弱,沒有精神講話,侍者代答。慰問時要能隨順說法,能為病人服務一切,能滿足病人所索飲食湯藥。若是在家信眾前來問病,請其坐後,即為說法;若有供養,即為念佛祝願等等;小德比丘病時,不應臥於顯著地方,不可讓臭穢熏到房外,其師長或弟子應來看視,同住僧眾應差人看病,人數在三人之間,如要醫藥飲食,看病的人應該服侍供給,若無大眾應供給,應取病人有價值的衣鉢易取飲食醫藥,若病人愛惜不捨,應稟告大德長老,輭語說法,使其開解,然後易之或乞化供給取好的僧食給予病人。」
破和合僧之罪過
持戒比丘最關切僧團和合,六和敬僧團戒和才能同住。優波離頂禮問佛:「何為破僧和合僧?」
佛陀說法:「若大德比丘如法如律善解深理,諸弟子們應禮拜恭敬隨順其教,若人對比丘或僧團輕視、嘲笑、譏諷、譭謗則是破和僧;在家信徒對出家僧團妄分人我挑撥離間製造糾紛,是名破和僧;軍政大員強以權力干涉寺院驅污僧尼者,是名破和合僧。」「和合僧即禮拜恭敬隨順如法如律的比丘,發心助僧、讚僧、和僧者,是名和合僧。」「和合僧者功德,一刼中升入天界享樂;破和合僧者罪過,一刼中墮地獄中受苦!」
結集律藏
結集毘奈耶升座誦律
優波離一生從未離開僧團,比丘們公認優波離持戒第一。釋迦牟尼佛湼槃時,優波離已屆七十高齡,諸大弟子們在耆闍崛山的畢波羅延石窟中,由大迦葉為上首,公推阿難陀結集經藏,優波離結集律藏,他升座誦律時,條目清明,佛陀於何時、何地、對何人,以何因緣制律,以及犯戒程度有罪無罪鉅細靡遺,參加結集諸長老佩服得五體投地。
影片
參考資料
- ↑ 《維摩詰所說經|淨名疏》五曰:「優波離,此雲「上首」,有翻化生。」
- ↑ 《彌勒上生經疏》下曰:「優波離,此雲近執,佛為太子,彼為大臣。親近太子,執事之臣,古人云佛家人,非也。」
- ↑ 《注維摩經》卷三曰:「優婆離,秦言「上首」。弟子中持律第一。」
- ↑ 《佛本行集經》第53卷CBETA 電子佛典.
- ↑ 《佛本行集經》卷五十五《優波離因緣品》CBETA電子佛典
- ↑ 優波離為佛剃髮得入第四禪一 CBETA 電子佛典.
- ↑ 《佛本行集經》卷五十五《優波離因緣品》下 CBETA電子佛典
- ↑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六《優波離品第八》 CBETA 電子佛典.
- ↑ 《佛本行集經》卷五十五《優波離因緣品》下CBETA 電子佛典.
- ↑ 《佛說阿羅漢具德經》第1卷CBETA 電子佛典<0831a07> <0831a10>.
- ↑ 《佛本行集經》卷五十四《優波離因緣品》中 CBETA 電子佛典.
- ↑ 《中阿含經》第52卷(一九七)《大品優婆離經》 CBETA 電子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