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傣族建築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傣族的建築受氣候海拔地形建築材料自然環境人口經濟宗教政治科技思想意識等社會環境的影響,主要有以西雙版納傣族民居為代表的優美靈巧的干欄式建築,以元江、紅河一線傣族民居為代表的厚重結實的平頂土掌房,以及典雅富麗的佛寺建築。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傣族建築

特點:融於自然,順應自然,表現自然

建築類型:民用建築、佛寺建築

民族文化:天人合一

建築風格

傣族建築大體分為民用建築和佛寺建築。傣族建築師法自然,融於自然,順應自然,表現自然。這是中國古代園林體現「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獨立於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藝術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傣族建築作為獨樹一幟的建築形式,也有其獨特的藝術生命力。

竹樓

傣家人世代居住的居所,美觀的樓頂被傳說為「諸葛亮的帽子」。傣家人的竹樓是壩區類型,由於天氣濕熱,竹樓大都倚山傍水;村外榕樹蔽天,氣根低垂;村內竹樓鱗次比,竹籬環繞,隱蔽在綠蔭叢中;景洪縣的曼景蘭寨和橄攬壩就是壩區傣家竹樓的標準型。

民用竹樓按社會階級分為官家(召)竹樓和百姓竹樓兩種。官家竹樓高大寬敞,呈正方形,屋頂呈三角錐狀,用木片覆蓋。整個竹樓用二十至二十四根粗大的木柱支撐,木柱建在石墩上,屋內橫樑穿柱,結構簡單。百姓竹樓與官家竹樓相同,只是較為狹小,屋頂用茅草覆蓋。木柱不准用石墩柱腳,也不准用橫樑柱。不准雕刻花紋。竹樓為二層住屋形式,高約兩米,沿梯而上,二樓三面有迴廊,廊的盡端有寬敞的平台謂之「展」。是室內空間向戶外空間的延伸,主要功能有沖浴、晾曬衣物、擺放盆花,也是觀景的好地方。「展」的形體使傣家竹樓更舒展。舒展的屋頂是傣家竹樓尤其引人注目的地方,既利於排水,又利於遮陽。

傣家竹樓為欄杆式的建築,造型美觀,外形像個架在高柱上的大帳篷。竹樓用各種竹料(或木料)穿斗在一起,互相牽扯,極為牢固。樓房四周用木板或竹籬圍住,堂內用木板隔成兩半,內為臥室,外為客廳。樓房下層無牆,用以堆放雜物或飼養禽獸。竹樓具有冬暖夏涼、防潮防水防震的特點。樓室高出地面若干米,潮氣不易上升到室內,水也淹不到樓室上。竹樓為四方形,樓內四面通風,冬暖夏涼。傣家人喜歡在竹樓周圍栽種鳳尾竹、檳榔、芒果、香蕉等,使村寨充滿詩情畫意。

佛塔、佛寺

傣族建築以佛寺和佛塔的成就最高。上座部佛教的寺廟稱為緬寺,幾乎每座傣寨至少都有一座。緬寺里不但進行宗教活動,還舉行慶典、選舉領袖、調解糾紛,寺廟已超出了純粹宗教的意義。

寺廟和塔是村寨中起凝聚作用的中心,往往布置在村寨較高的山坡上或寨子的主要入口處,也有的布置在村寨的中部和西部,大多佛寺都由民間工匠修建,因而佛寺具有拙樸之美。

與民居不同,傣族佛寺建築在屋頂、牆面、梁、柱等地方都有大量裝飾,裝飾材料極其多樣,有用瓦裝飾,有用鐵裝飾,也有用玻璃裝飾,還有用各種塗料裝飾的。裝飾方法有構件裝飾和彩畫裝飾。

1、寺門和門廊:寺門一般為三間兩層重檐建築,面朝東方,造型和佛殿屋頂造型很統一,屋脊上裝飾有火焰狀、卷葉狀和動物的陶飾。檐下的木版上繪製壁畫,正中為大門,左右兩側兩間各有用泥塑造的巨大的龍形支物「啦嘎」,為守護寺院的神獸。連接大門後是一段長廊,通向佛殿。

2、大殿:大殿是佛寺的主要部分,一般為長方形平面,坐西朝東,東面為大門,西面為佛像,大殿一般為重檐歇山式建築,竹木或土木結構,開間為三間或五間不等。屋頂坡面由多層相疊而成,中堂較高,東西兩側遞減,有的佛寺的大殿在重檐屋頂之下再設置圍繞大殿的外廊和屋頂,形成三重檐屋頂。佛寺大殿屋頂的層次代表着佛寺的規格,層次越多,規格越高。所以整幢大殿顯得十分莊重威嚴,舒展大方。屋脊中央以寶瓶裝飾,屋脊上、屋檐上有大量鳳、孔雀、龍、獅子、花卉等裝飾。造型樸素大方,風格獨特。

3、戒亭:戒亭是寺院舉行高級佛事活動的場所,是佛寺中最為神聖的地方,也是整個佛寺建築中最為壯觀和最有特色的部分。平面呈方形。形象俊俏,外形裝飾華麗,一般裝飾在台基和屋頂。台基為1.5-2米高,其上繪製各種色彩艷麗的彩繪,有的還鑲嵌彩色玻璃。屋頂成攢尖頂,裝飾華麗,常用銀子、白鐵皮等做成鏤空花飾。

4、佛塔:佛塔為磚石結構,體量一般較小,佛塔主要有緬式鐘形佛塔、亭閣式佛塔、泰式金剛座佛塔、高基座佛塔等,千姿百態。佛塔由基座、塔身、塔頸、塔剎組成。塔體整個部分常塗有金銀粉和其他黃色或銀色塗料。

古井

傣族居住的村寨里都有一座別具風格的水井塔。有的像佛塔拔地而起,尖頂掛着一串串銀鈴,清脆悅耳,塔外壁鑲有各式各樣的珠寶明鏡,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有的水井塔東西兩面是兩頭泥塑的白象,北面雕刻着交尾雙龍,鳳凰展翅,金鹿戲水。是技藝精湛的藝術品。

代表建築

曼蘇滿寺、景真寺八角亭、曼菲龍塔等[1]

參考文獻

  1. 傣族的民居建築特色搜狐網,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