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高粱
假高粱 |
假高粱(學名:Pseudosorghum zollingeri(Steud.) A. Camus)是禾本科,假高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2米,多分枝,葉鞘鬆散,葉片線形,稍粗糙,圓錐花序由數至多數總狀花序組成,直立或開展,穗軸節間線形,先端略膨大,兩側被長纖毛;無柄小穗披針形,基盤有毛;第一穎光亮,光滑,先端鈍,兩側稍有脊,脊粗糙,第二穎稍長於第一穎,第一外稃較穎稍短,長圓形,邊緣有纖毛;第二外稃短,有芒,膜質,裂齒有纖毛;芒柱褐色,扭轉;第二內稃小;楔形;有柄小穗披針形,小穗柄長兩側邊緣有纖毛。 分布於中國產河口、景洪、耿馬、鎮康。越南北部至南部、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均有分布。多生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河岸灌叢、丘陵邊緣或耕地附近。 假高粱是通過進口糧食傳入中國,已成為一種惡性雜草,名列2003年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首批外來有害生物。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假高粱
界:植物界
綱:單子葉植物綱
科:禾本科
族:高粱族
組:高粱組
學名:Pseudosorghum fasciculare (Roxb.) A. Camus
門:被子植物門
目:禾本目
亞科:黍亞科
屬:高粱屬
亞組:高粱亞組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稈直立或基部外傾而節上生根,高可達2米,常具多數分枝,無毛或有時節上被毛。葉鞘鬆散,常在中上部有瘤基長硬毛;葉舌草質或上部膜質,長2-4毫米,邊緣無毛或有纖毛;葉片線形,除內面基部有瘤基長毛外兩面無毛,稍粗糙,長10-40厘米,寬4-10毫米。 圓錐花序由數至多數總狀花序組成,長4-13厘米,下部每節上分枝最多時可達十枚,主軸節上及分枝腋間有長毛;總狀花序直立或開展,長1.5-5厘米,具6-14節;穗軸節間線形,先端略膨大,長約3毫米,兩側被長纖毛;無柄小穗披針形,長約4.5毫米,淡黃綠色或淡紫色,基盤有毛;第一穎背部扁平,光亮,光滑,有7-9脈,先端鈍,兩側稍有脊,脊粗糙,脊間有微毛;第二穎稍長於第一穎,舟形,光滑無毛;第一外稃較穎稍短,長圓形,邊緣內彎,邊緣有纖毛;第二外稃短,長約2毫米,有芒,膜質,2裂至中部稍下,裂齒有纖毛;芒長15-18毫米,膝曲,芒柱褐色,扭轉;第二內稃小;鱗被無毛,楔形;雄蕊3枚,花葯長1.4毫米;有柄小穗披針形,長約4.5毫米,通常中性,具穎片及外稃;小穗柄長約3毫米,兩側邊緣有纖毛。
生長環境
多生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河岸灌叢、丘陵邊緣或耕地附近。
分布範圍
分布於緬甸、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印度、斯里蘭卡、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阿拉伯半島、伊拉克、黎巴嫩、約旦、以色列、前蘇聯、波蘭、瑞士、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前南斯拉夫、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摩洛哥、幾內亞、坦桑尼亞、莫桑比克、南非、澳大利亞、新西蘭、斐濟、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古巴、牙買加、美拉尼西亞、波利尼西亞、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波多黎各、薩爾瓦多、多米尼加、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秘魯、巴西、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巴拉圭和越南北部至南部。中國雲南(河口、景洪、耿馬、鎮康)。
物種危害
假高粱是穀類作物、棉花、苜蓿、甘蔗、麻類等30多種作物田裡的主要雜草。由於假高粱的影響,有些地區的甘蔗減產25-50%,玉米減產12-33%,大豆每公頃減產300-600千克。假高粱是很多害蟲和植物病害的轉主寄主。假高粱的花粉易與留種的高粱屬作物雜交,使產量降低,品種變劣,給農業生產帶來極大危害。假高粱是危害嚴重又難以防治的雜草。假高粱根的分泌物及腐爛的葉子、地下莖、根等,能抑制作物種子萌發和籽苗生長。假高粱的嫩芽聚積有氰化物,牲畜食後易受毒害。 對中國潛在威脅小麥、大麥、大豆、棉花、甘蔗等作物在中國國民經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假高粱是這些作物田中的主要雜草,其穎果在土壤中保持3-4年仍能萌發。假高粱侵入農田,由於其具有極強的繁殖力、適應性及競爭性,從而使農作物大幅減產。因此,一旦假高粱在中國大面積發生,將對中國的農業生產造成十分嚴重的損失。
傳播途徑
假高粱的穎果可隨播種材料或商品糧的調運而傳播,特別易隨混有假高粱的商品糧加工後的下腳料傳播擴散。在其成熟季節可隨動物、農具、流水等傳播到新區。[1]
防治方法
應防止繼續從中國以外的地區傳入和擴散。一切帶有假高粱的繁殖材料、商品糧及其他作物,都需按植物檢疫規定嚴加控制。對混雜在糧食作物、苜蓿和豆類等種子中的假高粱種子,應汰除乾淨,並進行滅活處理。
參考文獻
- ↑ 台灣農民從日本引入「假高粱」,所到之處,苗死木枯!,老農言, 1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