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倒水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境西部,距县城20.3公里,东连夏郢镇,南邻梧州市郊,西接人和镇,北与长发、岭脚交界。

目录

简介

倒水镇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长洲区下属的一个大镇,全镇集贸市场总面积5800平方米,镇区距梧州市区25公里坐车约半个小时(水路为28公里),逢三六九日为圩日,全镇有早熟沙田柚基地5500亩,加上毗邻乡镇10000多亩沙田柚需在该镇圩市上交,每年中秋节以后至春节,八面客商云集该地,抢购名优产品——沙田柚;捕捞自桂江河畔的鲜美鱼类、河鲜,是该镇另一当家品牌,圩镇及沿路的酒家、饭店经营的河鲜美食,以其鲜活、味靓而令过往客商、游人流连忘返;倒水牛圩是桂东地区最大的耕牛及菜牛集散市场之一,每圩成交量达到200头左右;该镇也是桂东有名的中草药原藤、蒿竹、木炭及农副产品交易中心。

不仅是市场的兴旺,近年倒水镇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展较快,桂江镇级最大的客货综合码头的建成及小城镇的不断拓宽,使倒水成为桂江沿岸八镇的交通、商品集散中心。镇内的风景名胜也极具吸引力,近几年修复的龙岩寺及其相配套的龙岩泉、龙岩亭、文昌亭相互衬托的风景长廊,依山傍水,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地方风情画卷。

长洲区倒水镇倒水的来历:现圩镇对出的桂江,在此由原来南北流向折成东西流向,上游有一急滩水流直冲东南方的龙岩山,因山伸出河中,形成一半江水向下游流去,一半江水倒流向上的奇特现象,因此得名倒水。小时候过江,船到回流处可放开桨,船自已流到码头。[1]

历史沿革

倒水镇自古为文明古镇,历史悠久,昔日设有龙江泽站,汉至南北朝属广信县,隋以后至清属苍梧县。明、清及民国初时属平政乡,民国36年称贤德乡。1950年10月隶第七区,1952年5月区划调整,仍为第七区。1955年9月称倒水区。1957年12月撤区并乡,分为旭村、倒水乡并入长发公社。1958年9月旭村、倒水乡并入长发公社。1960年6月称倒水区。1966年1月称倒水公社,1961年6月隶长发大区。1962年10月撤大区复称倒水区。1966年1月称倒水公社。1984年9月称倒水乡。1988年3月改为建制镇。1990年辖18个村公所,63个村民委员会,255个村民小组。倒水镇6620户,32717人。2003年7月梧州市区域调整,倒水镇划入梧州市长州区管理

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耕地面积26433亩,境内低水田较多,在20米水位

以下的低水田7000多亩 ,有林面积32.4多万亩,以松杉为主,油茶、八角、板粟等经济林近4000亩。沙田柚是倒水镇特产,以果质香甜著称,最高年产的1956年曾收35万只;又大力发展连片种植的早熟沙田柚,形成万亩以上柚林,1990年产沙田柚产量已达61吨。倒水划入市区管理后,工农业都在发展,竹 、木、柴、炭资源丰富,资源型深加工企业不断增加。万亩早熟沙田柚基地已形成,畜牧业发展势头大,万头猪场,特种名优水产网箱养殖蓬勃发展。桂江水是“世界一级水质水”,因此倒水镇虾美(龙岩虾)鱼肥享誉盛名,吸引不少游客。妻子离家莫吃龙岩虾,七仙八仙不如“食为天”

倒水早熟沙田柚:据史书记载,倒水沙田柚种植始于唐宋时代。柚形如葫芦,果皮黄色,外皮内有厚瓤层,软如白棉,能久藏而不变,藏于空气不大流通,温度变化不大的室内,一年能保持色泽不变,内果皮薄,肉厚、清甜、味香,含多种维生素。柚高4—5米,树冠大、挂果多,种后三年即挂果,中秋前为成熟期,比一般沙田柚早熟15天。树龄可维持60年之久。1990年倒水镇已种3500万亩,年产100多吨,1995年产685吨,是外销传统出口产品。 [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