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產品
信託產品是一種為投資者提供了低風險、穩定收入回報的金融理財產品。[1]信託品種在產品設計上非常多樣,各自都會有不同的特點。各個信託品種在風險和收益潛力方面可能會有很大的分別。[2]
目錄
投資種類
貸款信託類
貸款信託是指通過信託方式吸收資金用來發放貸款的信託方式。這種類型的信託產品,是數量最多的一種。
貸款作為一種傳統業務,業務流程相對簡單,風險控制方法比較成熟,所以信託公司在展業初期,選擇這種方式進入市場、樹立公司品牌也就順理成章了。採取貸款方式進行投資,使得這類信託產品在收益風險上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項目的收益是封頂的。收益來源於貸款利息,執行人民銀行相關利率標準。這意味着委託人的收益高限是貸款利率,而且面臨着信託公司提取管理費用,可能對這一收益產生抵扣。不同的管理費用計提方式意味着收益抵扣的程度是不一樣的,直接影響着投資人的收益。
其次,儘管信託公司基於自身的專業技能挑選了相關的項目進行貸款,但由於信息不對稱,只能依賴對信託公司的信任。而信託公司整頓完畢,自身的信譽機制並沒有建立起來,貸款的信用風險必須通過外部機制來控制。所以信託的風險控制對投資人來說是重要的,首先要了解和判斷是否對此投資。
權益信託類
這一類型的信託產品,是通過對能帶來現金流的權益設置信託的方式來籌集資金,其突出優點就是實現了公司無形資產的變現,從而加快了權益擁有公司資金的周轉,實現了不同成長性資產的置換,有利於公司把握有利的投資機會,迅速介入,實現公司價值的最大化。
融資租賃信託
信託公司以設立信託計劃的方式募集信託資金,將其運用於融資租賃業務,通過嚴格專業化、流程化的管理,通過定期收取租金,實現信託收益,為社會投資人提供安全、穩定回報的理財回報。
不動產信託
土地與地上或地下的各種建築設施統稱為不動產。現行一般投入房地產開發類企業較多。
創新之路
自2007年3月1日起實施的《信託公司管理辦法》和《信託公司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 以下簡稱「新辦法」)一年多以來,我國信託業邁上了規範化發展的道路,突出表現在信託產品創新十分活躍,可以說信託行業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信託產品也有先前的較單一類品種,向創新之路邁進。
收益性創新
信託產品預期收益率創新。傳統的信託計劃預期收益率是固定的,投資者資金即使投資再多,大資金的優勢也得不到體現。2005年12月,平安信託在國內首次推出了分檔設置收益率的信託產品。豐淳」、「豐鴻」和。豐沛」。三個產品都設置。雙預期年收益率」,投資金額在50—200萬元之間,預期年收益率為3.7%,如達到200萬元以上( 含200萬元) ,那麼預期年收益率就達到3.9%。另一方面,有些股權投資信託計劃沒有設置預期收益率,如天津信託發行的「渤海銀行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和華寶信託發行的「伊利股份法人股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它們的收益來源於所購股份的分紅和價值增長,該類產品的收益性設計更加符合信託產品的本質特徵,是信託產品的主要收益模式。
信託產品附加收益創新。除了在名義收益率上信託產品具有優勢,某些信託公司通過拓展信託產品的特殊使用價值,增強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如浙江國信的「三墩頤景園房地產投資集合資金計劃」,該產品賦予信託計劃投資者對標的房產的優先購買權和購房價格的高折價率,即使投資者本身不購買該房產,這個期權也可以在房產一級市場上以某種方式轉讓出去,獲得一定的價差收益,構成信託產品的潛在附加收益,增加了產品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信託產品收益分配創新。信託計劃中規定信託財產的收益半年分配一次,少數的甚至每季度分配,投資者取得的收益可以投資其他的金融產品,獲取更多的收益。
安全性創新
多數信託產品的投資對象是單一項目,風險集中在融資方的信用上,如何增強信託產品的安全性始終都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產品安全不但關係到信託產品的市場認同度,在現有監管政策下,也關係到信託公司的成敗。
信託產品的安全性創新主要體現在風險控制措施的使用上,除了採用藉助政府部門,大型企業集團等高信用主體的聲譽外,還採用資產抵( 質) 押,如土地使用權和房產抵押;外部信用措施增強,如第三方擔保,.銀行信譽調查等,內部信用措施增強,主要是優先/次級結構的運用和其他風險控制措施,如採用財產質押和信用擔保雙重保證。
信託產品安全性創新還體現在組合投資方面,組合投資無疑是分散投資風險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主要體現在證券投資和房地產投資信託產品上,據統計,2007年信託產品資金運用方式中首次運用了組合投資的方式,分散了風險,提高了風險可控度,融資資金規模達到12.175億元。
流動性創新
流動性是衡量信託產品創新水平的重要指標,信託產品只有通過流動,才具有變現能力,才能規避風險。我國現階段主要採取四種基本的途徑:一是引入「做市商」機制,二是「信證通」模式,三是構建信託產品流通平台;四是開放式信託方式。
做市商機制。做市商機制可以採取三種形式:一是信託公司自身做市商,這一模式最早是由中煤信託在其推出的「車公莊危房改造貸款信託」中使用的。中煤信託在產品發行時承諸將提供不超過信託計劃資金20%的固有財產,用於受讓持有期在6個月以上( 含6個月) 的信託受益權。
這種模式實際上是通過回購的方式來增強信託產品的流通性。在信託規模較小的時候,這不失為一種較好的辦法,但一旦信託規模擴大以後,單個信託公司恐怕無力承擔這種做市商的角色。二是利用「信託的信託」來促使信託產品流動,如中原信託推出的「陽光信託理財計劃」中規定,其投資的範圍包括該信託公司已開發推出的基礎設施類的信託產品,通過這種多次信託,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託產品的流動性,但如果後面發行的信託在銷售時遇到困難,信託產品的流動性就無法保障。三是引入商業銀行做市商,即信託收益人可持信託合同到商業銀行申請抵押貸款。
「信證通」模式。影響信託產品流通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尋找交易對手的搜尋成本太高,阻礙了潛在買方和賣方的信息交流。通過構建信託產品,轉讓信息的集中披露平台,降低潛在交易客戶的搜尋成本,是促進信託產品流通的一個重要手段。2003年西南證券飛虎網曾經推出「信證通」理財計劃,嘗試構建國內首個信託產品交易平台,通過這個平台,投資者可隨時提出轉讓或購買某個信託產品。
構建信託產品流通平台。由於法規的制約造成信託公司本身營銷渠道狹窄,信託公司可以通過與銀行、保險、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構建信託產品的流通平台。信託公司可以利用銀行或證券公司的營業網點進行代理銷售信託產品、辦理信託產品的轉讓和抵押解決信託產品的流通問題,特別是個人信託品種,通過與銀行、證券公司的合作不僅能擴大銷售範圍、降低成本並且能充分體現以「客戶為中心」的思想。
開放式信託模式。開放式信託是開放式的類貨幣市場的信託基金」,其創新的主要點在於開放性的流動性安排。它以貨幣市場為主的投資範圍也易於流動性的安排,因為貨幣市場的投資產品本身保證了其投資具有很高的流動性。它與一些基金公司發行的貨幣基金相比,強調。以5萬元人民幣投資起點」,符合面向「高端投資者的信託規制要求」,如上海國授的「現金豐利系列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監管問題
(一)監管理念與監管能力不對稱
從各類監管機構制定的一系列監管辦法來看,監管層幾乎都是想把資本監管、監管者檢查和市場約束三大支柱有機統一起來,但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和技術。這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沒有把監管收費與上述資本監管、監管者監督檢查和市場約束有機結合起來。例如,銀監會對信託投資公司和銀行收取監管費都是以資本金規模和資產規模的標準分級進行的。這就與風險經濟資本、股東價值最大化、風險調整後利潤的理念及其以三者統一為基礎的業績考核相距甚遠,不能把外部監管和約束與內部自覺有機結合起來,背離了平衡金融產品交易的風險與效率的初衷。
二是各類監管機構雖然都建立了以資本監管為核心的風險監管手段和方法,但對風險金融資產負債的計量不僅限於自身的監管領域,而且沒有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缺少一個完整統一的金融工具會計處理體系。這就使得許多交叉性金融工具的風險沒有會計信息的充分披露予以控制。以德隆集團暴露的風險案例為例,其控制的某一商業銀行有一筆20年的國債投資,根據銀監會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其風險權重為0。這筆看似安全的投資卻被其控制的託管證券公司當作自營資產多次挪用回購,用於信託資金兌付和二級市場股票投資等。但在證監會以淨資本為核心的風險監管體系中,其未逾期時,折扣比例也為0。其風險多次被放大,而監管部門直到德隆系統風險爆發後才知道。 三是對創新與違規難以識別。監管人員對交叉性金融工具的交易環節和規則缺乏了解,加上有關法律政策的缺失,各管一段,對其風險因素難以評估,確實也難以準確識別和評估交叉性金融工具的利弊,在問責制下,只好先限制再說,如對信託財產權200份的限制,對信託產品的報批制。
(二)分業監管與協調監管的矛盾
這首先表現在各自監管的依據不一樣,導致監管套利和飛地。如在MBO收購中,一些信託投資公司接受委託人的委託,直接出面收購上市公司股權,而這些資金來源於銀行貸款或者國債回購資金。依據《貸款通則》是不能投資股權的。而信託投資公司依據《信託法》和《信託投資公司管理辦法》難以審查資金的合法來源,只能以委託人的聲明表示資金來源合法。再有,按照證監會的《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應該披露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但信託公司依據《信託法》,要為委託人保密,拒絕披露。
其次,對同樣是理財產品,監管標準不一樣,造成不公平競爭。如對信託投資公司以委託代理方式進行的理財產品要求規範為信託產品,而對保險公司的投資理財產品、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券商的理財產品卻默許以委託代理方式進行,或者都以信託方式進行,但限制性條件很不相同。再次是法規缺失,監管失察。我國本來就沒有金融控股公司相關的法規安排,銀行、證券、保險三個部門對事實上存在的金融控股公司又缺乏有針對性的監管制度安排,對其利用交叉性金融工具引起的不正當交易風險難以察覺。最典型的如德隆系的金新信託投資公司,利用多種手段,吸收了200億元資金投資於自己控制的上市公司。
(三)沒有找到符合信託產品規律和法律特徵的監管方法
現行的分業監管體制,對應不同的監管部門,不同的監管機構對不同專業的核心業務有不同的監管要求、風險甄別方式和風險管理手段。例如對銀行是以資本充足率、對保險是以償付能力、對證券是以淨資本、對基金公司是以淨值為最基本的風險監管手段、風險甄別方式,並且以此進行分類監管。由於信託投資公司不能經營負債業務,信託產品不同於債權和股權類金融產品,其獨特的法律特徵決定不能以上述任何一種監管方式作為基本的風險監管手段。
銀監會在2005年的《信託投資公司信息披露暫行辦法》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以資本充足率、信託報酬收益率、加權平均預計收益率、加權平均實際收益率作為信託投資公司和信託產品的基本監管方法。
但對上述監管指標的內涵和外延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而且這些監管指標還不足以揭示信託投資公司發行的信託產品風險。例如資本充足率,因為信託產品不是負債產品,也不是標準化產品,信託投資公司又不能經營負債業務,況且,不能充分揭示哪些信託產品出現的風險應該由信託投資公司的資本金或者收入賠償,也就沒有把信託資產按風險權重計人總風險加權資產,因此無法判斷信託投資公司的資本充足率以多少為宜。信託報酬收益率頂多說明信託投資公司的收入來源是以信託業務還是以自營業務為主業。
加權平均預計收益率與加權實際收益率的比較也不能說明信託業務的風險狀況,因為預計收益率不是保底收益率,不具有法律效力,況且許多信託產品不是以某一金融產品作為標的,例如受益權信託、表決權信託之類的權利信託、保管箱業務。
(四)不能有效權衡監管目標函數:金融穩定與金融風險
央行與銀監會的監管目標既有一致性,又有分工和交叉的地方。監管目標一致在於防範和化解風險,維護金融穩定。不過央行主要是從更宏觀的角度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風險,維護金融穩定,銀監會主要是從操作上防範和化解所監管行業的風險,保護存款人和其他客戶的合法權益,促進公平競爭。但是,央行與銀監會和其他監管機構對於防範和化解風險方面有許多交叉的地方,由於掌握的信息不一樣、判斷的標準不一樣、部門利益不一致等原因,這很容易導致有效監管的衝突和形成空白地帶,出現監管套利現象。例如,要判斷某一交叉性金融工具是否危及機構穩定,是否需要央行救助,就需要判斷該金融工具風險的根源和傳導機制以及風控程度,就需要協調各類監管部門。而協調的基礎是認識一致和利益衝突的權衡一致以及權威。
監管改進
(一)堅持激勵相容、效率和競爭的監管原則
在現實中,人們總是在既定的約束條件下做出對自己有利的行為選擇。交叉性金融工具作為金融分工演進和金融市場深化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金融工具供需雙方權衡分工經濟的報酬與交易費用兩難衝突的動態反饋機制的結果。也就是分工經濟的好處要大於交易費用,交叉性金融工具才會產生和存在,才會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在這裡分工經濟的報酬是指金融的專業化經濟、範圍經濟和協同效應產生的好處,交易費用包含內生交易費用和外生交易費用。內生交易費用為人的機會主義行為使交易失靈造成的損失,外生交易費用為議定、執行合同和保護產權的費用,這兩種交易費用的減少具有不可兼顧的二難衝突,即減少內生交易費用和增加議定和執行合約的外生交易費用。監管成本即為外生交易費用,中介機構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工具的評級也是外生交易費用。權衡這一兩難衝突是一個複雜的機制和過程。監管機構就是在各種既定的約束條件下,權衡金融工具交易效率與金融工具交易費用(風險)的兩難衝突中,求得安全穩定的金融發展。從此出發,應堅持的監管原則應該是:效率、競爭和激勵相容。
所謂效率原則就是監管機構要在法定授權範圍內出台的政策措施,要儘可能降低各利益相關者產生的內生交易費用,同時適度增加外生交易費用,如要金融機構如實加強信息披露,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工具評級,對金融產品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提高交叉性金融工具的交易效率,使各方獲得的收益大於交易費用。
所謂競爭原則,就是對同類金融產品實行統一的遊戲規則,保持競爭的公平性。當一個專業有很多同行多次重複博弈相互競爭時,可以利用他們的競爭來提高交易的可靠性,將內生交易費用內部化,降低到最低程度。
所謂激勵相容原則,就是使參與交叉性:金融工具交易的各利益相關者都從自己的私利出發,在一定規則下進行博弈,避免行政式的過度監管,鼓勵創新,從而達到多贏的目的,而不是一味限制和管制。
但是激勵相容也是一個狀態依存,在各國當有金融機構缺乏有力的內部約束時,適當的外部微觀干預是有利的。
(二)改進監管和協調監管的具體措施
1 改變監管費用收取辦法。銀監會廢除按資本金大小和信託規模收取監管費的方法,改為按一定淨資產收益率和信託報酬收益率收取,徵收差別化的監管費。即在一定的基礎上,對風險小效率高的信託公司徵收較低的監管費率,對風險高效率低的信託公司徵收較高的監管費率,廢除一刀切式的、以資本金和信託規模的絕對數徵收監管費的方法,真正體現以風險和效率為導向的監管理念。不過實行這一方法的一個基本前提是要保證財務報表的真實性,準確進行風險資產分類,其淨利潤和信託收入一定要是提足各項準備之後的風險利潤和風險收入。這有利於信託投資公司將股東回報、監管要求與內部業績考核保持內在一致,從而大大激勵信託投資公司提高風險管理水平,降低交叉性金融工具風險,提高交易效率。
2.建立符合信託業務規律和法律特徵的監管標準,分類監管。一是監管信託投資公司忠實遵循信託文件的結構要素。監管層應該按照信託原理明確貫徹信託獨立性原則和信託財產的特殊性的措施。
二是制定《受託人法》或者《謹慎投資者法》,將《信託法》第二十五條的受託人履行「誠實、信用、審慎、有效」義務管理信託財產的條文細化,增強可操作性,防範受託人的道德風險。這需要進一步制定行業經營準則,在信託活動的業務流程、盡職調查、崗位職責、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財務制度以及不盡責履行合同的懲罰等方面制定具體規定。三是確認信託受益證書(合同)作為有價證券的法律地位,以改善信託產品的流通機制。
建立符合信託業務規律和法律特徵的監管標準後,與按一定淨資產收益率和信託報酬收益率收取差別化監管費相對應,分類監管,逐步取消一些不符合業務發展需要的限制,如200份合同的限制、設置分支機構的限制、私募的限制、異地展業的限制。
3.建立金融穩定與金融風險之間的定性和量化指標。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穩定的基礎,因此要制定定性和定量的指標便於識別,建立金融工具交易引起的資金流動監測體系,建立國務院領導下的協調監管機構。這些指標要包括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資產質量、盈利能力和收益率、流動性、市場風險的敏感性、金融機構的退市標準等,建立的協調監管機構要有權威。
4.建立配套監管的基礎設施,使各方激勵相容。
一是對金融控股公司立法,核心放在交叉產品和交叉銷售引發的風險。二是頒布《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便於各金融機構以統一的方式計量金融資產負債風險。三是清理各類監管機構制定的有關金融法規和政策,消除矛盾之處和監管空白地帶。四是大力發揮各類中介機構信息製造商的作用,深化金融工具創新。五是完善有關法規和政策,進一步明確參與金融交叉性工具各個利益相關者的權利義務,防範各方利益相關者的道德風險,相互制約,鼓勵創新交叉性金融工具。
選購指南
第一,要選擇信譽良好的信託公司。投資者要認真考量信託公司的誠信度、資金實力、資產狀況、風險管控力度,歷史業績和人員素質等各方面因素,從而決定某信託公司發行的信託產品是否值得購買。目前國內信託公司截止2013年4月28日有68家公司,最新成立的是中國民生信託公司,附圖為其它67家.
第二,要預估信託產品的盈利前景。市場上的信託產品大多已在事先確定了信託資金的投向,因此投資者可以透過信託資金所投資項目的行業、現金流的穩定程度、未來一定時期的市場狀況等因素對項目的成功率加以預測,進而預估信託產品的盈利前景。
第三,要考察信託項目擔保方的實力。如果融資方因經營出現問題而到期不能「還款付息」,預設的擔保措施能否有效地補償信託「本息」就成為決定投資者損失大小的關鍵。因此,在選擇信託理財產品的時候,不僅應選擇融資方實力雄厚的產品,而且應考察信託項目擔保方的實力。一般而言,銀行等金融機構擔保的信託理財產品雖然收益相對會低一些,但其安全係數卻較高。
第四,從各類信託理財產品本身的風險性和收益狀況來看,信託資金投向房地產、股票等領域的項目風險較高,收益也較高,比較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年輕投資者或閒置資金較豐裕的高端投資者;投向能源、電力、基礎設施等領域的項目則安全性較好,收益則相對較低,比較適合於運用養老資金或子女教育資金等長期儲備金進行投資的穩健投資者。
另外,投資者在選購信託理財產品時,還應注意一些細節問題。例如:仔細閱讀信託合同,了解自己的權利、義務和責任,並對自己可能要承擔的風險有一個全面的把握。信託理財產品絕大多數不可提前贖回或支取資金,購買後只能持有到期,如果投資者遇到急事需要用錢而急於提前支取,可以協議轉讓信託受益權,但需要付出一定的手續費,因此應儘量以短期內不會動用的閒散資金投資購買信託理財產品。信託法規對信託公司的義務和責任做出了嚴格的規定,監管部門也要求信託公司向投資者申明風險並及時披露信託產品的重要信息,不少信託公司已定期向受益人披露信託財產的淨值、財務信息等,廣大投資者應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並最大程度地保障自己的投資權益。
手續費用
一、固定收益類信託理財產品的相關費用
固定收益類信託理財產品的相關管理費用一般是向融資方收取(由信託財產承擔),與投資者一般沒有關係,信託合同中委託人的預期的信託網收益是相當固定的純利得財富收益。 固定收益類信託財產承擔的費用主要有: 受託人(信託公司)收取的信託報酬、保管人(保管銀行)收取的保管費、信託文件賬冊製作及印刷費、信託計劃日常管理費用(交通、通訊、保險、律師、審計等)、召集收益人大會的相關費用、資金匯劃費、信託終止時的清算費用、為保護和實現信託財產而支出的費用以及按照有關規定應當由信託財產承擔的其他費用等。具體收費額度每家公司的每一款合同都有所區別。
二、證券投資類信託理財產品的相關費用
證券投資類信託理財產品(陽光私募)的相關費用 這類信託理財產品的費用雖然也是由信託財產承擔,但與投資者的關係高度相關,因為投資者的最後利益是信託財產扣除所有相關費用的餘額。 證券類信託理財產品的相關費用主要有: 固定管理費(信託公司收取,費率約為淨值的1%-1.5%)、浮動管理費(投資顧問收取,費率一般為贏利部分的20%)、保管費(保管銀行收取,費率一般為淨值的0.25%左右)、認購費(一般是認購資金1%左右)、贖回費(一般在封閉期內贖回要收取高額贖回費,超過免收)、 信息披露費、銀信託事務聘用的會計師和律師等中間費用、信託終止時的清算費用、證券及其他投資品種交易手續費/印花稅/及其他費用、信託財產管理運用及處分過程中發生的其他相關稅賦和費用等。
三、股權投資類信託理財產品的相關費用
股權投資類(PE)信託理財產品的相關費用 這類信託理財產品也和證券類信託產品一樣,投資者的最後利益也是信託財產扣除所有相關費用的餘額。 股權投資類(PE)信託理財產品的相關費用主要有:
信託認購費(購買信託時額外收取,認購額的2%左右)、固定管理費(信託公司收取,每年按信託資金的2%左右收)、浮動管理費(按信託收益的20%左右收取)、託管費(由託管銀行按每年0.1%左右收取)和信託財產管理運用及處分過程中發生的其他相關稅賦和費用等。
風險
道德
由於從前我國的信託投資公司作為地方政府的第二財政,或者作為產業集團公司的投融資工具,加上原先監管機構對其定位從事銀行業務,遺留了不少問題。雖然第五次整頓將其定位於從事真正的信託業務,並且《信託法》和《信託投資公司管理辦法》都規定了受託人不得利用信託財產為自己謀利益,要對受益人履行誠實、信用、謹慎、有效管理的義務,但是由於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天生的缺陷和缺少有效的外部監督,使得有些信託投資公司利用信託財產謀取自己的私利,主要表現在:
一是利用不當關聯交易,對實際控制人進行利益輸出,或者掩蓋風險,或者抽逃資本金。所謂不當關聯交易就是不經過委託人和受益人同意,不進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不以公平價格,將信託財產與固有財產、不同的信託財產、固有財產與關聯方和信託財產與關聯方進行交易。
二是將超過信託合同約定產生的信託財產收益化為信託投資公司的收益。一般信託投資公司收取的信託報酬為信託收入的1% ,或者採取分級收取信託報酬,除去成本,信託報酬產生的利潤非常微薄。委託人和受益人往往誤將信託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為固定收益率,一些信託投資公司就利用此點把超過信託合同的實際收益化為固有財產。
三是挪用信託資金進行投資。
傳染
因為信託產品跨機構跨市場,形成了一個較長的金融產品鏈,涉及很多利益主體,很容易將其中一環的其他主體和市場產生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政策風險傳染到信託產品。當然信託產品的風險也能夠傳染給其他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例如,根據銀監會的統計,由於股票市場本身的各種風險,導致部分進行股票投資的信託產品不能按時兌付,2005年5月末占全部未兌付信託產品的11% 。
政策法律
這首先表現在最近兩年一些信託產品本身就是規避監管、利用制度缺陷進行創新而設計出來的,如一些進行股權投資的房地產信託產品、信託資產轉讓信託產品、信貸資產證券化,就是滿足項目資本金要求、滿足流動性比例、滿足資本充足率等監管要求和受到宏觀調控運應而生的。其次是一些信託產品是以土地、財政收入作擔保進行信用增級的。而政策和法律在這些方面的規定是不完善的,極易造成擔保無效和非法。2005年中央政府進行宏觀調控,收緊地根,使得土地不能變現交易,或者財產收入擔保沒有進入預算,或者財政收入不足,導致擔保無效,或者不合法。再次是法律和政策沒有規定,缺乏配套措施。如有的信託產品以財產受益權設計信託計劃以處置爛尾樓、投資房地產開發,意味着財產所有權的變更。按照有關房地產所有權變更登記的規定,要支付3%的契稅,如果雙方平攤意味着融資成本的提高。對信託公司而言,收取手續費才1%,而支付的手續費高達1.5%。況且,一旦發生法律糾紛,沒有登記過戶的房地產沒有抗辯權,也就難以保證信託財產的獨立性、強制執行的禁止和風險隔離。
管理方法
信託投資公司發行的信託產品投資的領域非常廣,投資的方式非常靈活,但大部分是以貸款和股權投資方式運用於基礎設施、房地產開發。投資領域廣,投資方式靈活,需要多方面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專業的風險管理能力,信託投資公司雖然擁有風險管理能力,但往往準備不足,經驗不夠。如房地產項目由於政策變化,風險高,信託產品存續期間沒有現金流,或者項目本身階段性產生的現金流不足以還本付息,銀行不做,開發商才找信託投資公司進行融資的。
信託投資公司對於政策不僅沒有足夠的風險分析,而且對於房地產領域的專業知識也非常欠缺,從而導致風險管理能力低下。據銀監會統計,到2005年5月底,不能兌付的房地產類信託產品占全部不能兌付信託產品的61% 。
缺乏流動性
根據《信託投資公司管理辦法》,信託投資公司不得發行委託投資憑證、代理投資憑證、收益憑證、有價證券代保管單。這意味着現有的信託受益權只能以合同而不是信託受益憑證方式成立,且不能標準化分割。信託合同的私募性質和200份限制,使得信託產品二級市場交易成本極高。現有的網上轉讓、銀行質押貸款等轉讓方式無法滿足流動性的需求。信託產品缺乏流動性使得與其他金融產品缺少套利空間,也就是信託產品可以向其他金融產品套利,而其他金融產品無法向信託產品套利。這不利於信託產品的優化配置資源和價格發現,成為集聚風險的「窪地」。
多元化
據好買基金研究中間察看,一些以往的產物刊行小戶,邇來刊行頻次低落。一方面是因為《淨資產辦理法子》帶來的束縛,此外一方面 是信託產品今朝經濟還處於底部,企業投融資需要低沉,從而信託產物刊行趨緩。好比,客歲上半年,外貿信託每個月建立的產物數目跨越20隻,但客 歲 7月以來,其產物數目都連結在每個月5隻之內,部門月份乃至唯一二、3隻產物刊行。吉林信託曾也是市場上氣吞山河的產物小戶,客歲每個月都有跨越10款產物刊行,其產物刊行數目極具削減,到今朝唯一3隻產物刊行。
1、信託刊行的數目削減,以大公司愈甚
為何平穩收益類信託召募周期顯現出收縮的態勢?除投資者對平穩收益類信託需要的增長之外,據好買基金研究中間闡發,最少另有如下 三點緣由,使其召募周期變短。
2、多元化渠道的擴大,加快產物消息通報
歷年來,第三方理財市場鼎力成長,為信託產物供給了極其有益的販賣渠道。據不徹底統計,如今海內註冊的第三方理財機構已跨越1000 家,加之直接從道理財諮詢的公司,已有上萬家。與此同時,很多信託公司都起頭組建本身的財產辦理中間,加大本身的直銷氣力,愈來愈多 的銀行和券商,也紛繁參加了產物販賣雄師。從大到具有成百上千位的投資參謀的機構,到小到一兩個人運作的公司,都在市場中死力挖 掘匿伏客戶。
多元化渠道的強大,使得信託產物消息通報服從變高,愈來愈多的投資者可以更實時地曉得產物的消息。有的乃至在產物尚未正式起頭召 募過去,投資者便已得到消息,實時調配好資金,只等產物的推出。
3、信託公司拓寬產物,滿足多種理投資者的需要
在劇烈的市場合作中,販賣機構意想到僅顛末過程代銷信託公司產物,其實不能充實闡揚出本身手中的客戶的服從;信託公司也漸漸意想 到,一味做傳統格局,市場合作力較弱。是以,不管是販賣機構,仍是各家書托公司,都將本身定位成業餘的財產辦理公司,但願顛末過程拓 寬產物不日、產物種別,來發掘更多的分歧需要的客戶群。
信託「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理財」處於垂危的職位地方,「托」則是業求實施的辦法。此後金融業理財辦事還處在產物層面,表現 為向客戶傾銷產物。偶然產物自己得當該客戶,但因為不領會客戶此外的財政狀態,有大概造成總的投資組合闊別了客戶的危害擔任本領大概 理財方針。理財辦事的更高層面是全方位理財,兼顧客戶的理財方針微風險擔任本領,分身持久方針和短時間方針,按照客戶必要放置全部投 資組合,可以說是為客戶量身定製,從而最大水平滿意客戶的金融需要。
面向將來,信託行業需進一步晉升客戶辦事本領,創建與高淨值客戶相順應的信託產物系統,美滿信託產物鏈。創建包含底子辦法信託產 物、房地產信託產物、證券信託產物、PE產物、財產基金、併購信託和現金辦理類產物等配合組成的信託產物系統。
產品對比
2012年底,銀行理財資金規模和信託資管規模都超過了7萬億大關,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紛紛議論其規模與風險。本文就主要比較兩者的相同點和差異。銀行理財指銀行主導的且在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銀行代銷的其它金融機構、投資公司的產品不在此範圍。信託產品指由信託公司研發、設計並作 為受託人的產品。
一、相同點
1、兩者都是國家銀監會直接監管的金融機構,具有較高的社會公信力。
2、兩者均不能在合同中承諾保本、保收益,這是銀監會的規定。凡是跟客戶說這種字眼的,都是口頭的,不能在合同中體現,誰敢誰違規,合同無效。
3、銀行理財資金和信託資金池產品,均沒有明確資金用途(指明確的資金使用者、用資項目等等),均由發行方主動管理,均由發行方以自身的信譽對兌付做背書。
二、不同點
1、銀行理財資金池很大一部分是對接信託產品,信託資管規模有1/3來自銀行理財資金。騰訊財經圖片報道揭秘了銀行理財收益主要來自信託:
2、信託理財具有銀行理財不具備的債務隔離功能。根據《信託法》:信託資產具 有獨立性,不能被抵債、破產、清算和分割,是從委託人、受託人、受益人的財產 中獨立出來的一筆財產。因此,信託資產 在發達國家通常被作為財富管理和財富傳 承工具。而銀行理財資產、基金、不動產 等等一旦發生債務糾紛、法律訴訟糾紛、 離婚等等均要被凍結或者用來抵債、清算、分割等。詳細可以看筆者博文《如何 妙用信託財產的獨立性來規避個人資產的 四大風險》、《從吳亞軍許毅等富豪婚變 談信託在婚姻中的財產隔離功能》。
3、銀行理財的主要優勢是期限的便利性,尤其是短期方面,具有較高的流動性;但這一優勢正在被信託產品滲透,如中融信託匯聚金1號,認購者可以自行訂購7天、14天、30天、60天、90天、180 天、270天、360天,收益均高於同期銀行。
4、兩者的專業化程度不同。銀行核心業務是存款貸款利差;銀行很少主動研發理財產品,基本是用理財產品對接信託、城 投債、企業債等,從而賺取利差。信託公司則是專業的財富管理公司,每一筆投資業務都要獨立完成盡職調查,研發和設計產品,因此,在投資專業上比銀行更勝一 籌。
5、銀行理財比較大眾化,門檻通常為5萬;信託的門檻較高,分100萬/300萬兩 個檔次,300萬可以自由選擇產品,100 萬則限制較多,一個項目只有50個名額。
參考文獻
- ↑ 信託產品有哪些優點?信託的特點有哪些?信託產品有哪些分類...中研網
- ↑ 什麼是信託產品廣東華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