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建勇
俞建勇 (1964年5月26日 - ) 出生於上海,原籍浙江省寧波市,紡織材料專家[1],中國工程院院士[2] ,東華大學紡織材料學科教授、博士生導師,紡織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責任人[3]。
俞建勇 |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出生 |
1964年05月26日 上海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教學科研工作者 |
現任東華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4]。
目錄
人物經歷
1981年9月,進入華東紡織工學院(後改名中國紡織大學,今東華大學)就讀紡織材料專業 。
1985年9月,本科畢業後,繼續在中國紡織大學,就讀碩士研究生。
1988年3月,碩士畢業後,繼續在中國紡織大學,就讀博士研究生。
1991年10月,博士畢業後,進入東華大學紡織學院工作,先後擔任講師、副教授(1991年10月-2000年07月)、教授(2000年07月-)。
1997年10月,進入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有機材料工學科,從事博士後研究(-1999年09月)。
2001年9月,出任東華大學紡織學院院長(-2005年01月)。
2005年1月,出任東華大學現代紡織研究院常務副院長(-2009年12月) 。
2008年7月,出任東華大學科研處處長(-2009年12月)。
2009年12月,出任東華大學副校長(-2016年01月)。
2013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
2016年1月8日,不再擔任中共東華大學委員會常委、東華大學副校長 。
2017年3月,任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 。
2019年8月,任東華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俞建勇在天然纖維資源開發、化學纖維創新應用、新型結構紗線和功能紡織材料等方面開展系列研究工作。突破黃麻纖維精細化與製品加工關鍵技術,推動天然纖維資源的深度開發與利用;攻克竹漿纖維製造及其產品應用關鍵技術,促進生物質纖維的產業化發展;研發新型環錠集聚紡技術及加工系統,提升產品品質與附加值;研發特種紡織複合結構及其成形關鍵技術,成功應用於新型戰略武器系統發展並起到重要作用 。
承擔項目&成果獎勵
截至2012年,俞建勇主持完成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國家重大軍工配套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項目、上海市重大科研項目、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浙江省重點科研項目等40多項國家、省部級項目及大量橫向科研項目;現承擔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等多項國家、省部級和橫向科研項目。先後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14項,主要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上海市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等 。
成果獎勵
2012年- 竹漿纖維及其製品加工關鍵技術和產業化應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一[5]
2010年- 黃麻纖維精細化與紡織染整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排名第一[6]
2009年- 黃麻纖維精細化與紡織染整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9年- 舒適性超薄苧麻面料系列關鍵技術研發及其產業化,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七完成人
2007年- 大豆蛋白複合纖維紡織染整關鍵技術研究及產品開發,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三
2007年- 環錠緊密集聚紡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排名第五
2007年- 環錠緊密集聚紡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第二完成人
2006年- 大豆蛋白纖維紡織染整技術及針織產品開發,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二完成人
2006年- 長絲、短纖複合紡紗裝置、工藝及其產品, 上海市技術發明二等獎,第二完成人[7]
2006年- 紡織品高質量、低消耗加工的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五完成人
承擔項目
納米纖維/駐極纖維防霧霾口罩濾布產業化技術, 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
新型超仿棉聚酯纖維紡織染整關鍵技術及產品開發, 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
生物可降解聚酯纖維製備及應用技術, 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
精細化黃麻纖維紡織印染加工關鍵技術, 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
大豆蛋白纖維紡織染整技術及針織產品開發, 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
生物降解性脂族聚酯纖維的研製及其產業化, 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
基於納米纖維氣凝膠的超輕質高效吸音材料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納米纖維防水透濕膜的可控制備及其特異化輸運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基於超細納米纖維構建的高靈敏甲醛氣體傳感器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氣泡靜電紡絲力學模型及其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新型海基戰略導彈實彈模擬用充氣排水漂浮氣囊研製, 國家重大軍工配套項目
一步法多異混纖絲的研發與產業化, 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
論文著作&授權專利
截至2014年,俞建勇發表論文140餘篇,其中40餘篇被SCI收錄,30餘篇被EI收錄;授權和公示國家專利80餘項。赴美、日等國參加國際會議,發表會議論文10餘篇 。
論文著作
2011年- 《靜電紡絲與納米纖維》, 丁彬,俞建勇,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10年- 《集聚紡紗原理》, 竺韻德,俞建勇,薛文良,程隆棣著,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14年- 《Electrospun Nanofibers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 丁彬,俞建勇编著, 德国Springer出版社
代表性論文
1)Ping Xu, Junmo Kang, Jae-Boong Choi, Jonghwan Suhr, Jianyong Yu*, Faxue Li, Joon-Hyung Byun, Byung-Sun Kim, Tsu-wei Chou. Laminated ultrathin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graphene films based stretchable and transparent high-rate supercapacitor. ACS Nano, 2014, 8(9): 9437-9445.
2)Xianfeng Wang, Bin Ding, Gang Sun, Moran Wang and Jianyong Yu*, Electro-spinning/netting: A strategy for the fabr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polymer nano-fiber/nets,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2013, 58(8): 1173-1243.
3)Jinyou Lin, Feng Tian, Yanwei Shang, FujunWang, Bin Ding, Jianyong Yu*. Co-axial electrospun polystyrene/polyurethane fibres for oil collection from water surface, Nanoscale, 2013 5(7): 2745-2755.
4)Xiaoru Wang, Yang Si, Xianfeng Wang, Jianmao Yang, Bin Ding, Lei Chen, Zuming Hua and Jianyong Yu*. Tuning hierarchically aligned structures for high-strength PMIA-MWCNT hybrid nanofibers, Nanoscale, 2013 5(3): 886-889.
5)Jinyou Lin, Bing Ding, Jiamao Yang, Jianyong Yu*, Gang Sun. Subtle regulation of the micro- and nanostructures of electrospun polystyrene fib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oil absorption. Nanoscale, 2012, 4(1): 176-182.
6)Na Wang, Xianfeng Wang, Bin Ding, Jianyong Yu*, Gang sun. Tunable fabr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polyamide-66 nano-fiber/nets for high efficiency fine particulate filtra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12, 22(4): 1445-1452.
7)Juanping Hu, Xianfeng Wang, Bin Ding, Jinyou Lin, Jianyong Yu*, Gang Sun. One-step electro-spinning/netting technique for controllably preparing polyurethane nano-fiber/net. 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 2011, 32(21): 1729-1734.
8)Lifang Liu, Qianli Wang, Zhaopeng Xia, Jianyong Yu*, Longdi Cheng. Mechanical modification of degummed jute fibre for high value textile end uses.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10, 31(1): 43-47.
9)Shuai Zhang, Faxue Li, Jianyong Yu*, You-Lo Hsieh. Dissolution behaviour and solubility of cellulose in NaOH complex solution.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0, 81(3): 668-674.
10)Z.P. Xia, J.Y. Yu*, L.D. Cheng, L.F. Liu, W.M. Wang. Study on the breaking strength of jute fibres using modified Weibull distribution. Composites Part A: 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 2009, 40(1):54-59.
授權專利
一種黃麻的梳理細化方法, ZL 200510111705.10
一種黃麻的牽伸細化方法, ZL 200510111706.60
一種竹節紗線控制方法, ZL 200510027900.60
一種平行股線製作裝置, ZL 200610029506.00
流場均勻擴散器, ZL 200410017777.50
精細化黃麻絨纖維專用刺輥齒條, ZL 200510024526.40
精細化黃麻絨纖維專用蓋板針布, ZL 200510024527.90
竹材成纖的製備方法, ZL 02151265.5
長絲短纖維複合紗抗剝毛測試儀, ZL 02136019.7
賽羅菲爾紡紗模量補償裝置, ZL 02110754.8
人才培養
俞建勇認為人才培養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要努力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從大環境看,國家正處於轉型期,國內許多先進技術都是在"學習西方",面向未來,必須走自主創新之路。也就要求高校在專業設置上應努力適應未來國家發展的需要,注重以社會和市場需求為導向,在推進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培養學校創新型人才,將創新人才培養與科研、教學、團隊合作完美融合。同時,要建立起更加開放的課程體系,點面結合,注重啟發式教學,不斷活躍學生的創新思維,避免一味的"強制灌輸"。應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更多的實踐環節,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體會到理論應用時的一些問題,這也要求師資力量要跟的上,要求老師的創新思維要跟的上,否則,創新式教學將難以推進 。
截至2013年,俞建勇已指導碩士研究生83名、博士研究生25名,2011年指導博士研究生劉雍的論文《氣泡靜電紡絲技術及其機理研究》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 。
榮譽表彰
2003年- 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
2008年- 東華大學首屆校長獎
2010年-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2011年- 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首屆中國紡織學術大獎
2013年12月- 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
社會任職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委員
全國毛紡織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紡織工程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常務理事
2017年2月24日 上海市松江區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人物評價
俞建勇是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領域的專家,他在基礎理論、關鍵技術和應用開發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創新性成果,為紡織新材料研發及其產業化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 。(東華大學評)
視頻
俞建勇談世界紡織科技進步與發展, 三個維度解讀科技創新下新突破
河南新野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俞建勇院士工作站揭牌儀式
參考來源
- ↑ 著名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專家、中國工程院俞建勇院士 ,搜狐, 2017-12-09
- ↑ 俞建勇院士 ,中國工程院網
- ↑ 俞建勇 ,中國紡織工程學會, 2017-07-24
- ↑ 俞建勇任東華大學校長 ,教育部網, 2019-08-16
- ↑ 獲獎榮譽 ,華東大學,
- ↑ 俞建勇-紡織材料專家介紹 ,買購網,
- ↑ 俞建勇-紡織材料專家介紹 ,美術學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