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允文
俞允文(1513年-1579年),字仲蔚,世為崑山人。
俞璋之子。生於明正德八年癸酉(1513年)六月十七日,早年為諸生,十五歲時作《馬鞍山賦》[1],十七歲時,吳郡別駕李浙見其文,譽為「神龍天馬」,推薦給督學章袞,補為郡庠弟子員。嘉靖二十六年丁未(1547年),學歸崑山,閉戶讀書,自號「古初子」。顧章志評其:「和不徇人,貞不絕俗。」[2]王世貞嘗言:「吾所與布衣游者三人,俞允文仲蔚、謝榛茂秦、盧柟次楩。」[3]。工書法,尤善於小隸,重學黃庭堅和米芾[4],王世貞稱其字「稍大則仿黃、米,而傷佻縱。」[5],自稱「余嗜松雪書,不減叔野」[6],不嗜酒,好甜食,雅好奇石[7]。卒於萬曆七年己卯(1579年)八月四日。有《俞仲蔚集》。
目錄
詩詞
志士懷悾愡,容發苦見侵。
敝裘日蕪穢,抱劍中夜吟。
古劍無文章,精氣惟寒陰。
慷慨攬長轡,結托將遠尋。
張儀猶有舌,范雎豈無心。
君家橐中裝,嘗賣千黃金。
得勢在倉卒,昔賤今所欽。
王公命代豪,長策制妖祲。
親承聖主顧,幕下無陸沉。
珠玉誠所希,何懼山澤深。
諒蒙知音賞,開此平生襟。
《出塞》
擊胡無生還,此己非不知。
謂當棄一人,所活千萬餘。
中原有父母,奮身靡敢私。
悠悠河陽橋,生死從此辭。 [8]
注釋
- ↑ 《明史·文苑傳》卷二百八十八云:「嘉、隆、萬曆間,布衣山人以詩名者十數,俞允文、王叔承、沈明臣輩尤為世所稱。」又云:「俞允文字仲蔚,崑山人,其父舉進士,官大理評事,允文年十五為《馬鞍山賦》,援據該博。年未四十謝去諸生,專力於詩文書法,與王世貞善,而不喜李攀龍詩,其持論不苟同如此。」
- ↑ 顧章志《明處士俞仲蔚先生行狀》
- ↑ 王世貞《俞仲蔚集序》
- ↑ 王世貞《藝苑卮言》云:允文「少工臨池,久而益擅之。小隸駸駸歐、柳,而上登山陰堂;行書出入褚河南,稍縱則米襄陽;八分自謂得《西嶽碑》體。以方韓、蔡,蔑如矣。」又云:「為余書《金剛經》一冊,微用米顛筆,而八法種種不乏,其得柳為尤深。」
- ↑ 王世貞《藝苑卮言》
- ↑ 《俞仲蔚集》卷廿四《題趙松雪》
- ↑ 王世貞《俞仲蔚先生墓志銘》
- ↑ 俞允文的詩文,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