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亥俄級核潛艇
俄亥俄級核潛艇(英語:Ohio-class submarine)是美國海軍1976年開始建造的一個核動力潛艇[1] 等級,與蘇聯的颱風級潛艇同為冷戰時期典型產物。現今,共有18艘俄亥俄級潛艇在美國海軍中服役,其中14艘為彈道導彈核潛艇(SSBN),4艘為巡航導彈核潛艇(SSGN)。每艘SSBN版的俄亥俄級潛艇均裝備有24枚三叉戟(Trident)潛射彈道導彈,故這些潛艇也被稱為「三叉戟」級潛艇,提供美國貫徹「核三位一體」思想的戰略核武器庫的海基力量。至於後期建造的SSGN版俄亥俄級則能夠攜帶多達154枚、攜帶常規彈頭的戰斧巡航導彈。
目錄
簡介
依照同級艦中的首號艦俄亥俄號(USS Ohio SSBN/SSGN-726)而命名的俄亥俄級,是美國核子攻擊武力的主幹,目前仍作為彈道潛艇用途的14艘同級艦所攜帶的戰略核彈頭數量,約佔美國所擁有的核彈頭總數50%(具體數字為高度機密,無從得知);但是這一數字並未超過各類戰略核武器限制條約的限定數量。儘管在巡航過程中其上的導彈並未預定目標,但是如有需要,其作戰平台亦能通過安全而不間斷的海上通信鏈路快速鎖定目標。俄亥俄級潛艇是美國海軍建造過的最大型的潛艇,其排水量和體積在全球範圍內僅次於俄羅斯的颱風級核潛艇(俄羅斯最新的北風之神級核潛艇的潛航排水量大於俄亥俄級潛艇,但是水上排水量則較小)。
俄亥俄級潛艇是專門為範圍擴展後的戰略核威懾巡邏而設計的。每艘潛艇共有兩組工作人員輪值,代號為「藍色」和「金色」,替換時間為100天。為了減少在港口停泊用以船員更替和補給的時間,潛艇上裝備了3個大型的物流艙口,為補給和維修提供了大口徑的通道。通過這些艙口,工作人員能夠快速地運輸供給托盤、設備更新模塊和機械部件,顯著縮短了補給、維修所需的時間。按照設計,該級別潛艇可在無需大修的情況下運作15年。據稱,該級別潛艇在隱身狀況下的巡航速度為20節(37公里/小時)——以往的潛艇在該情況下的時速一般只能達到6節(11公里/小時),不過這一數據仍未得到確證。
除了為了紀念已逝華盛頓州參議員Henry M. Jackson(Henry M. Jackson而以人名作為艦名的SSBN-730之外,其他的俄亥俄級潛艇均承襲原本是戰艦所使用的命名原則,以美國各州命名。
歷史
首批8艘俄亥俄級潛艇最初均裝備了24枚三叉戟I型導彈。而從第九艘「三叉戟」級核潛艇——田納西號潛艇 (SSBN-734)開始的各艘潛艇則裝備了升級後的三叉戟Ⅱ型導彈。每一枚的三叉戟Ⅱ型導彈均攜帶了8個多目標重返大氣層載具,所具備的核威懾力比三叉戟I型導彈大得多。從2000年的阿拉斯加號潛艇 (SSBN-732)開始,海軍開始將剩餘的三叉戟I型導彈更換為三叉戟Ⅱ型,至2008年中期全部更換完畢。
首批8艘俄亥俄級潛艇曾入駐基察普海軍基地取代當時計劃退役的數艘攜帶北極星彈道導彈的潛艇。剩餘的10艘俄亥俄級潛艇最初入駐了美國海軍金斯灣潛艇基地,取代巡航大西洋的攜帶有海神彈道導彈和三叉戟彈道導彈的潛艇。之後,其中的四艘潛艇進行了改裝,成為巡航導彈核潛艇(見下文);在此期間,共有五艘潛艇——賓夕法尼亞號潛艇 (SSBN-735)、肯塔基號潛艇 (SSBN-737)、內布拉斯加號潛艇 (SSBN-739)、緬因號潛艇 (SSBN-741)和路易斯安那號潛艇 (SSBN-743)從金斯灣潛艇基地轉移至基察普海軍基地。進一步的潛艇換防則依據美國的戰略需要進行調整。
改裝為巡航導彈核潛艇
冷戰結束之後的2002年,最初以俄亥俄級潛艇為基礎的戰略計劃壽終正寢,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三個姐妹計劃。為此,俄亥俄號潛艇 (SSGN-726)、密歇根號潛艇 (SSGN-727)、佛羅里達號潛艇 (SSGN-728)和佐治亞號潛艇 (SSGN-729)進行了改裝,成為攜帶常規制導導彈的巡航導彈核潛艇。
從2002年開始,至2010年,每艘潛艇上24個88英寸(2.2米)直徑三叉戟彈道導彈發射管中的22個將被改裝成艦載垂直發射系統,其中的每個系統均為包含7枚戰斧巡航導彈的發射簇。依次配置,每艘潛艇最多能夠攜帶154枚戰斧巡航導彈,相當於一個水面戰鬥集群的標準配備。這批潛艇的其他可能有效載荷還包括新一代的超音速和超高音速巡航導彈、中程潛射彈道導彈、無人航空載具、小型空射誘餌彈,以及針對反潛偵察和戰鬥、監視偵察任務、反水雷戰而設置的傳感器,如AN/BLQ-11長期水雷偵測系統、鑽孔式普遍浮力發射器、隱身擔負式膠囊系統等。
導彈發射管中亦有空間儲存能夠延長特種兵前沿部署時間的補給容器。
剩餘的兩個三叉戟彈道導彈發射管則被改裝成水流控制腔室。在特別行動中,潛艇能夠加裝先進海豹輸泳系統和外部干甲板掩體,艇內亦能多容納66名執行特別行動的海員或海軍陸戰隊——如海豹部隊的隊員。升級過程中加裝的通信系統使得這批巡航導彈核潛艇能夠成為布置在戰略前沿的秘密的小型聯合作戰指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