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雲德
侯雲德(1929.7.13~)醫學病毒學專家,江蘇省常州市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 。因研究仙台病毒方面的突出成就獲蘇聯醫學科學博士學位。研究過干擾素和中藥黃芪的抗病毒感染作用,在國內首先研製成功臨床級人白細胞干擾素,建立人白細胞干擾素基因無性繁殖系,研製成功人α1型基因工程干擾素,並將其投放市場。
侯雲德 |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出生 |
1929年(己巳年)7月13日 江蘇省常州市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 |
2018年1月8日,獲得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8年3月,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2] 。
目錄
早年經歷
侯雲德,1929年7月13日出生於江蘇武進(今屬常州)。自幼家境貧苦,10歲就從事家庭副業,靠半工半讀上學,又擺過攤,捕過魚,養過雞,但他發奮求學。12歲時以全校第一的優異成績畢業於凱樂小學。1943年考入當時全國有名的省立常州中學。
人物履歷
1929年7月13日 出生於江蘇省武進(今屬常州市)。
1948年 畢業於江蘇省省立常州中學,同年考入同濟大學醫學院。
1955年 畢業於武漢同濟醫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北京中央衛生研究院微生物系病毒室,開始了他長期的病毒學研究生涯。
1956~1957年 入北京俄語學院留蘇預備部學習。
1958~1962年 在蘇聯莫斯科伊凡諾夫斯基病毒學研究所學習,並越過副博士學位直接獲蘇聯醫學科學博士學位。
1962年 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今屬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工作。
1973~1985年 任病毒學研究所感冒氣管炎研究室主任。
1977年 晉升為副研究員,抗病毒治療研究室主任。
1981年在加拿大卡爾加利大學生物化學系短期進修。
1983年 晉升為研究員。
1984年晉升為中國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研究員。
1984年被中央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1984年侯雲德被任命為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副所長。
1984年 任國家"863"高技術發展規劃生物技術領域專家委員會首席科學家。
1985 年任病毒學研究所所長兼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世界衛生組織病毒參考和研究中心主任。
1986~1996年任命為中國第一至第三屆"863"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生物技術領域專家委員會首席科學家。
1986~1990年 任中國微生物學會副主席。
1986~1992年 任國際干擾素和其他細胞素研究協會理事。
1988年 連任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所長。
1989年 兼任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1994~1998年 任中國工程院醫學衛生工程學部主任。
1996~1999年 任中華醫學會病毒學會主席。
1998年 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1999年 任病毒生物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1996~1999年 中華醫學會病毒學會主席。
2008年,侯雲德79歲,他被國務院任命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技術總師。
2018年11月26日,受聘為西安醫學院客座教授。
人物成就
20世紀50年代,中國的醫學病毒學研究還處於初創階段,但一些危害嚴重的病毒性疾病,如麻疹、脊髓灰質炎、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感冒等威脅着人民的健康,影響着國家的建設。
1956年他通過統考,以優良成績錄取為留蘇預備生。1956~1957年他進入北京俄語學院留蘇預備部學習。1958~1962年,在前蘇聯莫斯科伊凡諾夫斯基病毒學研究所攻讀副博士學位,師從戈爾布諾娃教授研究副流感病毒。在3年時間裡,他常常工作到深夜,是全研究所最後一個離開的人。他首次發現Ⅰ型副流感(仙台)病毒存在着兩個亞型,並澄清了仙台病毒是否對人有致病性這個當時尚未解決的問題;首次闡明了仙台病毒的溶血活性與細胞融合活性是由病毒的同一特性引起的;並首先建立了一種病毒溶血抑制試驗,用以研究具有溶血活性的病毒的抗原關係;首次發現在單層細胞培養上仙台病毒可引起同種細胞的急性融合,並闡明了融合的機理。1962年,侯雲德完成了關於副流感病毒研究的學位論文。由於他的這三項成就,前蘇聯醫學科學院組織的專家組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同意同時通過了副博士和博士論文;前蘇聯高等教育部於1962年破例越過副博士學位,直接授予侯雲德蘇聯醫學科學博士學位。這在伊凡諾夫斯基病毒所幾十年的歷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20世紀70年代國際遺傳學界研究時採用他的方法作為重要的研究手段,他的有關著述受到廣泛重視。上述第三點發現特別具有重要意義。仙台病毒可引起細胞融合的現象是1958年日本人崗田(Okada)發現的,他發現仙台病毒可使小鼠腹水瘤細胞在試管中經震盪發生融合。侯雲德是在1961年發現仙台病毒可使單層細胞發生急性融合,並闡明了其原理。1966年Nell將此發展為異種細胞融合技術。這技術作為一種經典的細胞融合技術,20世紀70年代曾廣泛應用於病毒學、遺傳學、細胞學和免疫學研究中。
回國後,侯雲德一直在病毒學研究所工作。從事中國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學的研究。在一年多的時間裡,他即首次在國內分離到流感病毒Ⅰ、Ⅱ、Ⅳ型,闡明了1962~1964年間北京地區呼吸道主要病毒的流行情況。研究並闡明了當時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在中國兒童呼吸道感染中的流行規律。以後又研究黃芪的抗病毒感染作用,研製干擾素,並用基因工程方法進行研究。
主要成果
1、他分離了我國的副流感病毒Ⅰ、Ⅱ、Ⅳ型
2、對我國傳統中藥黃芪的抗病毒和對干擾素的作用進行了開拓性研究發現黃芪可以抑制某些病毒的繁殖,可以誘生干擾素,增加NK細胞的活性,促進19S抗體形成細胞的產生sIgA水平,增加二倍體細胞在體外的存活壽命,並在臨床上證實黃芪可預防感冒並發現黃芪與干擾素的協同作用。
3、發現人臍血白細胞具有較強的干擾素誘生能力,選育出高產病毒株NDV-F系,最終研製成臨床級干擾素製劑
4、他研製出包括α1b、α2a、α2b、γ等亞型的基因工程干擾素系列產品,其中重組α1b、α2a型干擾素已於1992年獲得國家新藥證書。重組α1b型干擾素是國際上獨創的一類新藥產品,也是我國第一個基因工程多肽藥物
5、成功組建成原核高效表達載體pBV220系列及pBV320系列通用型高效表達載體
6、干擾素研究
侯雲德同志對干擾素的研究是從研究副流感病毒開始的。早在50年代末留蘇期間發現仙台病毒有不同的變異株,並證明它對人的致病性;發現該病毒在單層細胞培養上的急性細胞融合現象,並闡明了機理。以後國際上發展為70年代遺傳學研究的重要手段時,他的有關著述曾受到廣泛重視。由於他在科研上的突出成就,原蘇聯高教部破格越過副博士學位直接授予他蘇聯醫學科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他分離了我國的副流感病毒Ⅰ、Ⅱ、Ⅳ型。
70年代初他對我國傳統中藥黃芪的抗病毒和對干擾素的作用進行了開拓性研究,發現黃芪可以抑制某些病毒的繁殖,可以誘生干擾素,增加NK細胞的活性,促進19S抗體形成細胞的產生sIgA水平,增加二倍體細胞在體外的存活壽命,並在臨床上證實黃芪可預防感冒並發現黃芪與干擾素的協同作用。
70年代中後期侯雲德同志對人白細胞干擾素的誘生及純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人臍血白細胞具有較強的干擾素誘生能力,選育出高產病毒株NDV-F系,最終研製成臨床級干擾素製劑。1979年他創立了干擾素mRNA在非洲鯽魚卵母細胞翻譯系統,由於操作系統簡便而受到當年國際干擾素大會的高度評價,隨後被選入著名的《酶學方法》系列叢書。1982年他發表了α型干擾素cDNA克隆與表達的論文,成為我國基因工程研究的開創性文獻之一。隨後他於1983年採用TGATG序列成功地使融合的α1型干擾素蛋白,1984年他在研究重組干擾素基因表達載體的研究;1987年他和他的學生組建成溫控型的原核高效表達載體pBV220系列,現已在全國普遍推廣。1990年又組建成帶有原核增強子樣序列的pBV320系列通用型高效表達載體。經過10餘年的持續努力,他研製出包括α1b、α2a、α2b、γ等亞型的基因工程干擾素系列產品,其中重組α1b、α2a型干擾素已於1992年獲得國家新藥證書。重組α1b型干擾素是國際上獨創的一類新藥產品,也是我國第一個基因工程多肽藥物,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具有副作用低的優點;因此獲得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他獲得的基因工程產品新藥證書已有5個。
近年來,他又在干擾素基因的改造、導向干擾素的研製、妊娠干擾素及中國人基因組干擾素等位基因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績;1992年他發現並克隆與表達了中國人α1型干擾素基因的2個新等位基因,進而證明新發現的α1c/d型基因在一部分中國人中占有優勢;1987-1992年他先後經基因改造獲得活性有明顯改善並具有應用前景的α1/86D干擾素突變體及γ干擾素與上皮生長因子融合蛋白,1992年他克隆並表達了可能與生殖生理有關的中國人ω干擾素基因,1992年研製成一種具有腫瘤細胞導向性的腦啡肽干擾素。這些工作使我國干擾素研究能夠密切跟蹤國際前沿動向,並有所創新。由於他在我國基因工程干擾素方面的開拓性貢獻,曾連續兩屆作為中國的代表當選國際干擾素協會理事。
7、痘苗病毒基因組的結構與功能的研究
痘苗病毒是最大的動物病毒,它的基因組結構與功能的研究是當今病毒學中的一項重大課題,在理論和應用上均有重要意義。早在1984年他就構建了我國痘苗病毒疫苗株(天壇株)的基因文庫,經10年努力,現已全部完成該病毒全基因組(189,274kb)的測序與分析,這是國內完成的目前最大的一個生命體的完整基因組序列,並有多項重要發現。1985年他在英國《普通病毒學雜誌》上首次報道了痘苗病毒基因組的HindⅢP片段,補充更正了國外學者的結論,隨後被國外其他學者所證實。1989年他發現痘苗病毒血凝素是免疫球蛋白超家庭的新成員,這是已知功能的一個病毒蛋白屬於該家庭的首例報道。該工作首先被英國牛津大學的同行所驗證並由該校研究免疫球蛋白超家庭的權威Williams博士推薦給美國《實驗醫學雜誌》免審發表。隨後有關的國際權威科學家如研究痘苗病毒的Moss博士(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病毒免疫學的Oldstone博士(美國Scripps Clinic研究基金會)以及研究HLA分子結構的Wiley博士(哈佛大學)先後來信肯定了該項發現並作出高度評價。以後英國和美國學者在該工作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在痘苗病毒及其他痘苗病毒蛋白中發現了更多的免疫球蛋白超家庭成員。該項研究成果被認為對病毒的起源與進化及病毒與宿主關係的研究具有重要啟發意義,並且是這一方面的前驅性著述。1990年他又發現痘苗病毒 HindⅢK片段編碼一種絲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該蛋白可能與痘苗病毒的毒力有關。1992年他又發現我國痘苗病毒疫苗株與國外哥本哈根株的基因組序列在側翼區存在較大差異,為比較和闡明痘苗病毒的毒力機制提供了重要線索。上述研究成果表明,他所領導的我國痘苗疫苗株基因組結構與功能的研究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
8、新甲流疫苗研製。
2009年,全球突發甲流疫情,國外死亡人數上萬名。在國務院領導下,中國成立了由衛生部牽頭、38個部門組織的聯防聯控機制,侯雲德作為專家組組長,針對防控中的關鍵科技問題,開展多學科協同攻關研究。中國僅用87天就率先研製成功新甲流疫苗,成為全球第一個批准甲流疫苗上市的國家。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注射兩劑,侯雲德則提出不同觀點:"新甲流疫苗,打一針就夠了!"世界衛生組織也根據中國經驗修改了"打兩針"的建議,認為一次接種預防甲流是可行的。
2009年的甲流疫情,中國取得了"8項世界第一"的研究成果,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對流感大流行的成功干預。這一重大研究成果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一流科學家高度讚賞和一致認同,獲得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9、其它醫學病毒基因組的克隆和分析
他從中國婦女性疣組織中分離克隆了一株人乳頭瘤病毒6型,經測序鑑定為國際上的一個新變種;他闡明了慢性宮頸炎的病毒病因,並證明乳頭瘤病毒16型、單純皰疹病毒2型和巨細胞病毒與慢性宮頸炎的發病有密切關係;單純皰疹病毒2型基因組的基因文庫。在實驗室又研製成多種基因工程細胞因子和淋巴因子,並大力促進我國基因工程產品的產業化。
侯雲德同志在國內外雜誌上先後發表科學論文250餘篇;主要著作有7部,部級以上全國性的成果有14項。他於1981年編著了《干擾素及其臨床應用》一書,這是我國干擾素研究方面的第一部論著,該書既有理論深度,又密切聯繫臨床實踐,還概括了我國學者的研究成果,曾被評為1978-1981年度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他1985年主編的《病毒基因工程原理與方法》一書,是中國學者根據國內經驗編寫的第一部基因工程技術專著,對於推動基因工程技術在我國醫學病毒學界的應用起到重要的作用。1990年他編著了專業跨度極大的《分子病毒學》一書的全部章節,這部100多萬字的專著系統介紹了各科病毒的分子結構與功能,概括了國內外及作者的研究成果,反映了80年代國際上分子病毒學的研究進展,也是我國病毒學界的一部最為全面、系統的病毒學專著。1994年10月第三屆亞太醫學病毒大會確認他對醫學病毒學做出的突出貢獻並授予榮譽獎勵。
侯雲德院士從事醫學病毒學研究達50年,在干擾素等細胞因子及痘苗病毒基因組結構與功能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為我國醫學分子病毒學,生物技術的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在國內外雜誌上發表科學論文約400餘篇;主要著作9部,部級以上成果2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7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0項。獲國家新藥證書7個。
個人生活
1980年侯雲德從加拿大考察回來,外國專家贈送他一些基因工程研究必須的酶等試劑,品種多,但每一種的數量都有限。國內當時不能生產這些試劑,所內又沒有外匯,無法直接向國外購買,因此,這批試劑對正在開展基因工程研究的人來說,比金子還要貴重。而且當時他的實驗室正在大力開展這方面的研究,這批試劑對他們十分有用。但侯雲德想到所內不少研究室剛開始基因工程研究,同樣需要這些試劑,而且一個科技人員應有高尚的情操和風尚,不能只顧自己不顧別人。於是他毅然寫了一份報告交給當時病毒所的領導,報告上開列了所有試劑的品名和數量,表示願意在節約使用的原則下與其他研究室共享。這份報告很短,只有幾百字,但卻使所領導感動不已。
1976年,臨床級人白細胞干擾素研製成功,他就將全部技術傳授給了北京、四川、上海、廣州等有關單位。
1982年他建立了一系列基因工程技術後,所內外不少人為了開展基因工程研究而到他的實驗室去學習,他總是熱情地傳授,從不留一手,常常還要賠上昂貴的試劑。有人認為他這麼做不利於保持本室的技術優勢,他卻不以為然。
所獲榮譽
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次,二等獎6次,衛生部科技成果一等獎10次。
1994年獲何梁何利獎。
1995年獲中國醫學科學獎。
1994年10月第三屆亞太醫學病毒大會確認他對醫學病毒學做出的突出貢獻並授予榮譽獎勵。
1981年編著了《干擾素及其臨床應用》一書,被評為1978-1981年度全國優秀科技圖書。
1984年被中央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1994年10月第三屆亞太醫學病毒大會確認他對醫學病毒學做出的突出貢獻並授予榮譽獎勵。
2018年1月8日,侯雲德獲得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8年3月,侯雲德院士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
視頻
侯雲德院士:百姓身體健康的保護傘 雜誌天下 180112
參考來源
- ↑ 侯雲德中國工程院
- ↑ 侯雲德院士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鳳凰網, 201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