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彤甫
游戏 |
本名;余彤甫 别称;彤父,昌炜 字号;彤夫 出生地;江苏苏州 出生时间;1897 去世时间;1973 |
余彤甫(1897-1973) 江苏苏州人。别名彤父,昌炜 ,字彤甫、彤夫。当代山水大家。江苏省国画院首批聘任画师之一。历任江苏省国画院正画师;苏州女子职业中学、省立松江中学教师;上海美专、社教学院美术系等学院教授;上海商务印书馆特约美术编辑;苏州美协副主席、文联执委、文管会委员、市政协委员。[1]
目录
余彤甫
当代山水大家。江苏省国画院首批聘任画师之一。历任江苏省国画院正画师;苏州女子职业中学、省立松江中学教师;上海美专、社教学院美术系等学院教授;上海商务印书馆特约美术编辑;苏州美协副主席、文联执委、文管会委员、市政协委员。
生活历程
曾住悬桥巷、洁庐、富仁坊巷等地,1962年后定居于吉由巷。自小家境清贫,在谢衙前学校读书时,刻苦好学,尤其图画一科,为全校之冠.及稍长,遂经人介绍,为山水画家樊少云(名浩霖)入室弟子,从此走上绘画道路。
从20年代至40年代,曾在苏州女子职业中学、省立松江中学、上海美专、社教学院美术系等学院校任教,并在剧场做过美术工作。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特约美术编辑。
他能画水彩、图案,也能仿古,仿文征明早年山水几可乱真。早期山水画,喜用小笔,笔触细密,层次清晰,章法稳帖,颇似其师。并常把传统笔墨皴点与西洋水彩画晕染法相结合,故作品显得温情、恬淡、平易、清新。
1925年夏天,与花鸟画家陈摩(字迦龠)、山水画家管一得曾组织一个同情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看法,以红枫为标志之"冷红画会"。取此名,意在绘画上有革新想法。加入者有金挹清、赵眠云、顾墨畦、程小青、樊少云以及上海汪亚尘、刘海粟、王济运,杭州吴法鼎等,影响极为深远。
33年冬天,又与彭恭甫、吴湖帆、陈子清、潘博山等同邑书画家组织"正社书画会",同样取得南北书画家名流支持,使吴门画派绘画风尚得一研讨与发展。
建国后,他曾一度授教于苏州刺绣,苏州市三中。
50年4月,在苏州市文联领导下,他与书画家谢孝思等负责建立"苏州市新国画研究会",团结在苏书画家,吸收会员一百十余人。并通过《新苏州报》编辑"苏州美术"共23期,与书画家张晋、顾仲华、许十朋、林伯希、费新我、彭恭甫等同志去吴县金山体验生活,认真创作。一天下来,总得写生稿十余幅。
余彤甫作品 |
56年第二次下乡去常熟、吴县一带,又得画40余幅,经整理加工,有20余幅参加省、市展览。其中《绿化黄山》一幅还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自此始,在画风上,他一面遵守法度,重视传统笔墨;一面在构图时注意透视,着色时适当运用明暗对比方法,使两者统一而力图反映新时代、新生活之乡土风情和社会风貌。有人曾评论;余彤甫是一位革新画家,是一位现实主义画家。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创作甚多,作品累累。
56年作《天平郊游》.
58年为参加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作品展览,与费新我、贺野、吴羏木等合作《姑苏之春》。
60年后与傅抱石等壮游23000里及赴黄山写生,开眼界,壮胸襟,笔墨也随之改变。一破当年"善绘小幅,妙趣横生"之称誉,产生出一批气势磅礴,落笔大度,用墨苍秀,境界清新之长卷巨幅。如《黄山桃花溪》、《黄山云雾中》、《黄山光明顶》、《川蜀道中》、《西陵峡》等。他特别喜欢黄山,曾对人言:"开我窍者,黄山;变我法者,黄山;得我神者,亦黄山也。"
63年至64年,他又创作《江南渔港》,描写太湖渔民之捕鱼生活;《燕子矶畔》写南京胜迹燕子矶之山山水水,以及《西海群峰》、《尚湖之春》、《山城晓雾》等。
65至66年期间所创作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更为人称道,全卷原计划共分成16段,每段可单独成章,伸展6丈有余。从上游至下游一直画去,囊括山城、三峡、武汉、马鞍山、南京、镇江等胜景古迹,曲折逶迤,气象万千。如画《马鞍山钢铁工地》一段,人群似海,工厂林立,显示祖国一派欣欣向荣之情景;画《吴淞口》则见一片白浪滚滚,渔帆点点,胸襟为此开阔。他落笔老辣苍劲,浑厚古雅,而于枯笔皴点尤见功力。惜乎尚有3段未竟完成而"文革"开始,人与画屡遭劫难,就此再未续笔。其著作有《山水画技法》一书。此为他积数十年绘画实践之经验总结,也是一生所走艺术道路之缩影.
参考资料
- ↑ 新金陵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余彤甫的山水画 , 360个人图书馆 202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