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善衡
何善衡,CBE(1900年-1997年12月4日),香港著名企業家,祖籍廣東番禺,乃恒生銀行創辦人[1]、新世界發展首任主席及創辦人之一。他領導編制的恒生指數,作為股市升跌的參考係數,以其科學性與權威性而為世界所接受,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目錄
生平
早年
何善衡父親是廣東番禺縣茭塘司石溪村人(今廣州市海珠區),他於19世紀下半葉離開廣州到澳門另謀生計。何善衡1900年在澳門出生,幼年是在半飢半飽中度過。由於父親無力支付澳門昂貴的學費,又不忍心兒子成為文盲,在何善衡快10歲時,便將他送回廣州石溪村上私塾。何善衡14歲時因家境變故,父母連私塾學費亦無法支付,他只能到廣州一間鹽倉做雜工,後來又轉到一間金鋪當學徒。何善衡勤勞好學,他工作之餘苦修自學,涉獵了經濟、法律、市場營銷、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學識越來越豐富。金鋪老闆賞識其才華,在他22歲那年被提拔為司理(經理助理),使他有機會施展才幹,學會營商技巧,為後來自立門戶當金融經紀打下了基礎。
事業
何善衡在24歲時辭去金店的職務,借到一筆錢與人合股於廣州上下九路開設了匯隆銀號,從事港幣買賣業務。1933年3月3日,何善衡與林炳炎等人合資於香港中環永樂街70號開設恒生銀號,銀號業務依然是買賣貨幣和黃金,而當時何善衡出資最少,僅1000港元。 不過,何善衡參予創辦恒生,不但影響了他的一生,也影響了恒生的發展歷程。恒生銀號堅持的誠懇待人和服務周到的形象,與何善衡待人之道有莫大的關係。
1941年日軍入侵香港,何善衡把全部資金調往澳門,赴澳居住,使恒生銀號得以保存實力,避免了一場浩劫,直到1945年戰爭結束後才返回香港。
1946年何善衡與何添等人成立恆昌公司,即現今大昌貿易行的前身。 1946至49年間擔任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 及至50年代韓戰發生,聯合國與美國對中國內地實施禁運,內地商賈亦大舉南下。在此形勢下,年屆半百的何善衡思量恒生的發展路向,他在這兩年間,遠赴歐美進行考察,由利國偉隨行任翻譯。
1952年11月他始終認為在香港做生意較外地容易,便向政府申請銀行牌照,並於12月5日正式註冊。
1960年,恒生正式轉為公共有限公司,並正名為「恒生銀行」。
1964年時,恒生銀行更成為香港最大的華資銀行[2]。利國偉總結恒生銀行瞬即發大的原因,是得力於何善衡的眼光,他對恒生兩大貢獻:其一是立足香港、其二是對客人好。同年,何善衡也與何添創辦恆昌企業,作為恒生銀行及大昌行的控股公司。
何善衡晚年勤於捐獻,在1983年恒生渡過金禧日時,轉任名譽董事長,1986年英女皇壽辰授勳名單中榮獲CBE勛銜,以肯定他對銀行業的終身貢獻。何善衡每天仍上班,督促高層緊守審慎的管理哲學。
作為恒生銀行的精神領袖,何善衡於1997年11月宣布辭去恒生銀行名譽董事長職務;同年12月4日,以97歲高齡在香港逝世。其長子何子焯未能繼承父業,出任恒生銀行要職。
視頻
何善衡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恒生銀行創始人-何善衡,新浪博客,2007-6-30
- ↑ 【港股本科】恒生銀行——香港市值最大的本地註冊銀行,老虎社區,2018-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