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但願靈光永駐我心(李雨生)

但願靈光永駐我心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但願靈光永駐我心》中國當代作家李雨生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但願靈光永駐我心

但願靈光永駐我心

我想很多文友都有相同的經歷,在創作一篇文章或是一首詩的時候,往往會被卡在某一個地方動彈不得。為了得到一個精彩的片段,一個不俗的比喻,甚至是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詞彙,冥思苦想,茶飯無味,不論幹什麼,心中總是放不下,甚至在夜裡也常常睡不踏實。雖比不上賈島的「反覆推敲」的雕琢,也不亞於蘇東坡修改「清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的辛苦。但是,往往就在這個時候,或在不經意之間,或在夜晚睡夢之中,忽現一道靈光,不知從什麼地方,一下冒出一個非常出色的句子或詞彙,於是不管手裡忙着什麼,甚至是在夜裡都要起身拿出紙筆記錄下來,不然等時過境遷,那道靈光就會瞬間即逝,再想捕捉已經來不及了。

我在創作詩歌《鄉愁》的時候,甚為結尾的太俗而費神。用山水、河流、樹木、房屋均缺少代表性,也陷入俗套。用什麼結尾,方能顯出膠東老家的地方特色?糾結了很長時間,一直沒有完成。有一天夜裡,忽然「靈光一閃」,一個雖然有些「鄉巴佬」,但的確是接地氣的句子飄然而來:「冥冥中,母親喊我回家吃飯。炕桌上擺着煎餅黃醬,還有翡翠似的大蔥。」這樣的結尾,不用過多地渲染鄉愁,寥寥幾句,就把山東人的特點寫了出來。

年輕時讀過一篇文章,說是俄國大詩人普希金在睡夢中偶得佳句,隨手拿出紙筆簡單記錄下幾個字。待到天明,再看夜裡寫下的幾個字,如同天書一般,如何也想不起當時寫的是什麼了。

「靈光一閃」,就是我們常說的「靈感」。

不僅是寫作者如此,所有從事文藝創作的人,科技創造的人,都會遇到「靈感」。書畫家「靈光一閃」就書寫出絕世的書法、美術作品;舞蹈家的「靈光一閃」就閃出了一個驚艷舞蹈編排和超凡的動作;音樂家「靈光一閃」就譜寫出恢弘的音樂篇章;科技人員「靈光一閃」就閃出了國之重器,尖端成果,世界震驚。而這些「靈光」,往往都是在夜裡出現。我想,這大概是因為夜裡萬籟俱寂,喧囂停止的緣故。這個時候,人的靈魂最為安靜,是人與宇宙、與大自然無障礙溝通的最佳時機。往往在這個時候,人的心靈就會得到來自冥冥之中的啟發,所謂「神助」即是如此。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遠比知識更為重要。即使再愚鈍的人也會有靈感火花的閃現。只是大多數人,大多數時候,人們任由它熄滅、消失罷了。」

其實「靈感」並不是空穴來風。「靈感」是實踐的產物,是人們在勞動生產過程中所獲取的知識,思考,經驗,甚至是壓力的綜合體。「靈感」也被稱作「靈感思維」。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瞬間產生的富有創造力的突發思維狀態。它包括創意、閃念、開竅、想法,是人們思維升華的結晶。「靈感」來自勞動,來自實踐,來自思維,來自不斷地探索和追求。假如一個人渾渾噩噩,不思進取,失去人生的活力和動力,哪裡還有創造的「靈感」。用「靈光一閃」來捕捉、激發、記錄、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才是「靈感」的最終價值。否則,就算有了「靈感」也會被糟蹋、被泯滅、被扼殺,更談不上服務社會了。

當然,「靈感」並不是常有,它會隨着思維的僵化和停頓而消失。只有積極進取的人,才會有思想碰撞的火花,思想的火花一旦被點燃,就會照亮整個生命,不管生命是久長還是短暫。

我希望自己永遠處于思維的前沿,直到生命的最後。我希望「靈光」永駐我心,讓我永遠處于思維的年輕歲月,使自己永葆思想的活力。[1]

作者簡介

李雨生,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天津靜海區作家協會理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