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志成城
眾志成城 |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
近義詞 : 反義詞 : 出 處 :《國語》 體 裁 :成語 屬 於 :褒義詞 |
眾志成城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讀音是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指萬眾一心,一起面對困難。意思是大家齊心協力,就像城牆一樣的牢固。比喻大家團結一致,就能克服困難。出自春秋時期左丘明所撰《國語·周語下》。
目錄
原文
《國語·周語下》:「王不聽,卒鑄大鍾。二十四年,鍾成,伶人告和。王謂伶州鳩曰:「鍾果和矣。」對曰:「未可知也。」王曰:「何故?」對曰:「上作器,民備樂之,則為和。今財亡民罷,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好,鮮其不濟也。其所曹惡,鮮其不廢也。故諺曰:『眾心成城,眾口鑠金。』三年之中,而害金再興焉,懼一之廢也。」王曰:「爾老耄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鍾不和。a」[1]
典故
東周到了第十二代天子周景王姬貴的時候,財政窘困,連宮室器皿用具都得向各國乞討。有一次,他宴請晉國大臣荀躒,指着魯國送來的酒壺說:「各國都有器物送給王室,為何獨獨晉國沒有?」荀躒的隨員籍談答覆說,當初晉國受封時,王室就沒有賜以禮器,目下晉國又忙於對付戎狄,送不出禮物來。姬貴列數了王室賜給晉國的土地器物,諷刺世代掌管典籍的籍談是「數典而忘其祖」,這就是成語「數典忘祖」的來源。這件事說明,春秋初年王室還能賜些土地器物給諸侯,這時卻只能靠向諸侯乞討度日了,天子的威望已經一落千丈。
在這種情況下,在他在位的第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和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做了兩件不得民心的事情:一件是鑄大錢,一件是鑄大鐘。大錢就是幣值高的錢。景王試圖以鑄行大錢的方式來收繳民間的小錢。大鐘即編鐘。景王準備鑄造兩組巨型編鐘,一組是無射(讀yì),一組是大林。他打算把這兩組編鐘上下懸掛在一起配合着演奏。
景王身邊的大臣單穆公對此很擔憂,極力加以勸阻。他認為鑄大錢不利於流通,是「絕民用以實王府」,是對平民百姓的殘酷掠奪;而鑄大鐘更是勞民傷財,既得不到悅耳的美的享受(鍾過大耳朵承受不了),又加重了百姓的負擔。所以這樣做將會使百姓離心,國家危險。但景王聽不進去。
司樂大夫伶州鳩也勸阻說,編鐘的聲律強調和諧,如果百姓怨恨,那就沒有和諧了。他引用民諺「眾心成城,眾口鑠金」來表明自己的觀點:老百姓共同喜歡的東西,很少不實現的;而他們共同厭惡的東西,也很少不廢滅的。但景王還是不聽。三年間,既鑄了大錢,也造了大鐘。結果是,景王在第二年就死於心疾,周王朝也隨即爆發了長達五年之久的內亂。
視頻
眾志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