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伊朗大使馆包围战

伊朗大使馆包围战
图片来自news.now

伊朗大使馆包围战也称为伊朗大使馆人质事件或者伊朗驻英大使馆人质事件[1] ,指1980年4月30日至5月5日发生于英国伦敦、六名武装男子攻占南肯辛顿地区的伊朗驻英国大使馆事件。 武装分子挟持了26人,包括大使馆工作人员、游客和一名警官。武装分子是伊朗阿拉伯斯坦解放民主革命阵线成员,他们要求释放在英国的阿拉伯囚犯和要求安全的离开。很快英国政府答复,不许可他们的要求,随后进行了武力包围。在接下来几天,警方和武装分子的谈判中答应了部分要求,如在英国媒体上广播武装分子的要求,随后5名人质被释放。

第六日,被围困的武装分子因为他们的要求的得不到进一步的回应愈发沮丧。当夜,他们杀死一名人质,并将尸体从使馆抛出。因此,英国政府下令特种空勤团(SAS)进行突袭以武力解救人质。SAS士兵从屋顶绳降下来,从窗户强行突入。17分钟的解救行动中,余下的人质被解救,6名武装分子5人被击毙。在事件之后,SAS遭受质询,他们没必要打死其中两人,但是最后SAS被证明没有任何不当行为。被抓获的武装分子在英国被起诉,判处27年监禁。

随后1980年开始的两伊战争转移了人们的视线,但是通过这次行动SAS进入公众视线也为当时的撒切尔夫人巩固了政治声誉。SAS在随后因为此次行动收到众多的入队申请,以及外国政府进行交流合作的请求。

本事件发生时,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人质危机仍处于胶著状态。

直到1993年,在突袭行动中被烧毁的大使馆才被重新修缮开放。

目录

事件名称

因伊朗大使馆位于伦敦南肯辛顿王子门,故又称“王子门事件”、“太子门事件”、“王侯门事件”等。

事件背景

阿拉伯斯坦解放民主革命阵线(DRFLA)来自伊朗的胡齐斯坦,该地区是伊朗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该地的阿拉伯人一直要求从伊朗得到自治权。但是该地区自1847年奥斯曼土耳其与伊朗进行土地交换之后,当地人的权益一直得不到伸张。随后多次起义、暴动遭受严酷镇压。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推翻。伊朗成为阿亚图拉统治下的伊斯兰共和国,这使当地人得到鼓舞。他们向阿亚图拉霍梅尼要求得到自治权,但是被拒绝,随后全省掀起暴力起义。

1979年5月29日,数千示威者聚集在胡济斯坦首府霍拉姆沙赫尔,但是随后受到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武力镇压,据称造成200多人死亡。

根据欧安·阿里·穆罕穆德 Oan Ali Mohammed的说法,他们的计划是受到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人质危机的启发。

事件过程

第一日:4月30日

在4月30日(星期三)约11时30分,6名全副武装的人员冲进位于伦敦南肯辛顿王子门的伊朗大使馆。武装分子迅速制服伦敦警察厅外交人员保护组(Diplomatic Protection Group)警员特雷弗·罗克(Trevor Lock),他在被制服前没能取出隐蔽携带的史密斯威森军警十型左轮手枪,但是按下了他无线电的紧急按钮。 虽然多数人被挟持,但是仍有人逃出。两人从楼底的窗口逃出,1人从一层的窗户翻过墙翻进隔壁的衣索比亚驻英大使馆。第四人是大使馆临时代办胡拉姆·阿里·阿富孺兹(Gholam-Ali Afrouz),他从一层的窗口逃生但是在逃生过程中受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