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新民
任新民(1915年12月05日-2017年2月12日),祖籍盛康镇任家湾 ,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市,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任新民 | |
---|---|
出生 |
中国安徽宁国 | 1915年12月5日
逝世 | 2017年2月12日 | (101歲)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科学家 |
1940年毕业于重庆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1945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 。领导和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项、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中国载人航天工作突出贡献者功勋奖章、"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等。
任新民是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获得者,从事导弹与航天型号研制工作,在液体发动机和型号总体技术上贡献卓著。曾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曾担任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外国卫星等六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主持研制和发射工作。被誉为中国航天“总总师”。 是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1]
2017年2月12日,任新民去世,享年102岁。[2]
2018年,任新民被评为“逝世的十位国家脊梁”之一[3]。
人物生平
1915年12月5日,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县。父亲任海清曾任安徽宁国县小学教师、校长,县教育局局长、县银行行长等职。
1927年毕业于宁阳小学,1928年春考入安徽省宣城第四中学,1929年10月,任新民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底,因宣城庙埠暴动失败,老师被捕,任新民与组织失去联系,只好暂时在家乡的一所小学代课。半年后,任新民带着求知报国的渴望,只身来到南京求学,被南京钟英中学免试录取高中部 。
1934年高中毕业,考入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前身)。1937年又考入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造兵系。1940年毕业,任兵工署重庆21厂技术员、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助教和讲师等职。
1945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留学,先后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48年9月,被美国布法罗大学机械工程系聘任为讲师。
1949年8月回国,任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研究员。1952年8月,随该研究室并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历任院教务处副处长、炮兵工程系教授、火箭武器教授会(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技术上校军衔。
1956年8月调赴北京,参加筹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历任总体技术研究室主任、一分院液体发动机设计部主任、一分院副院长兼液体发动机设计部主任;任新民与创业者组织了导弹与火箭各专业技术讲习班,采用互教互学和测绘苏联提供的P-1模型导弹的办法,探求着导弹与火箭知识。任新民曾赴满洲里接收从苏联引进的P-2导弹,并作为中方代表在协定上签字。[4]
1959年,任新民被任命为“1059”的发动机总设计师。
1965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一院副院长兼液体发动机研究所所长,
1968年,任新民担任“长征一号”的总负责人,经过5年多的攻坚克难,长征一号火箭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4年3月31日,任新民参与制定的《关于发展卫星通信问题的报告》得到中央批复,由此拉开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代号为“331”的通信卫星工程大幕。
1975年6月被任命为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南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任新民担任发射首区技术总指挥。[5]
1988年成为国际宇航科学院(IAA)理事;同年被国务院聘任为国家学位委员会委员、被美国国际空间大学创办者协会聘任为初始会员。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工程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
1990年4月,任新民作为发射外国卫星工程的总设计师,用长征三号成功地将美国休斯公司研制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圆满地完成了商业发射合同,实现了中国运载火箭国际商业发射服务零的突破。
1994年荣获求是科技基金会授予的“杰出科学家奖”。
1999年,任新民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5年9月27日,任新民在南京理工大学为自己的“两弹一星”元勋塑像揭开幕布。并获得南理工第一号“杰出校友”证书。
2006年10月8日,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纪念日之际,任新民与钱学森等五位专家获得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颁发的“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
2017年2月12日下午3时,任新民逝世,享年102岁。 [6]
2018年,任新民被评为“逝世的十位国家脊梁”之一。
目录
获奖记录
1984年任新民荣立航天部一等功;1985年,作为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荣获"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等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和1990年,因在航天型号工程研制试验中的成绩突出,荣获两次航空航天部通令嘉奖;1990年,被批准为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2年,被评为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1994年,获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999年,任新民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6年,获得“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2018年,任新民被评为“逝世的十位国家脊梁”之一。 [7]
社会任职
任新民曾任南京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研究员、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授、国防部五院总体室主任及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部主任、一分院副院长兼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航天工业部科技委主任、航空航天工业部高级技术顾问等职位。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被连选为第三、四、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他把名利看得很淡,在所有导弹、卫星成功发射获得的各种奖项中,他总是把自己的名字往后排,或者干脆把自己的名字抹掉。他以坚韧不屈的开拓精神、实事求是的钻研精神以及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推动了我国导弹技术和航天技术的艰难起步和创新发展,奠定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基础。[8]
中国工程院院士、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技术专家龙乐豪:任老对工作严谨的精神、对同事和下属平易的态度深深影响了我,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
视频
任新民:百岁老人的航天传奇
任新民八十多岁骑自行车,竟被警察没收钥匙
参考资料
- ↑ 任新民:中国航天“总总师”,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 ↑ 中国航天“总总师”任新民逝世 ,搜狐网
- ↑ “2023年甘肃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月”活动 ——弘扬“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精神(二),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
- ↑ 任新民:默默无闻航天路,甘做铺路石,微信平台
- ↑ 任新民:两弹一星元勋,宁国市人民政府
- ↑ 沿巨星足迹 缅大师风采:纪念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文昌国际航天城
- ↑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故事 | 任新民【中国科讯】,中国科讯
- ↑ 任新民:甘做铺路石,中国科学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