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介休县

介休县一般指介休

介休,是山西省辖县级市,由晋中市代管,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岳山北侧。 地跨东经111°44′10″~112°10′14″、北纬36°50′01″~37°11′04″。东西最宽处38.5千米,南北纵长38千米,总面积744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0.47%。 介休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截至2019年,介休市下辖5个街道、7个镇、2个乡, 市政府驻北关街道。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介休市常住人口为432095人。

新石器时代介休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了。秦代,始置界休县,与邬县同属太原郡。1999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中地区,设立地级晋中市,县级介休市改由山西省直辖、地级晋中市代管。 南同蒲铁路、孝柳铁路2条普铁境内分道,大西高铁横贯全境。

2019年,介休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4.8亿元,同比增长4.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3亿元,同比增长6.5%。 2020年,介休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1.9亿元,年均增长6.3%。

目录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介休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了。

春秋时代,晋鄂侯六年(前718年),曲沃庄伯伐翼,翼侯奔随(今介休城东)。晋文公、襄公时随地为大夫士会的食邑。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国分境内的祁氏之田为7县,境内始置邬县,封司马弥牟为邬大夫,县治在今东湖龙乡邬城店村一带

战国初,韩、赵、魏三家分晋,邬县属魏国,境西部置平周邑。

秦代,始置界休县,与邬县同属太原郡。

西汉,属并州刺使部太原郡。平周邑改名为平周县,属西河郡。新莽改界休为界美,东汉复名界休。平周县废置。

三国时,界休属并州西河郡,邬县属太原郡。

西晋改界休为介休,属西河国,邬县属太原国。西晋永兴元年(304年),介休城为刘渊军攻破。此后,北方发生少数民族长期战乱,介休地域主属变换不定,县邑建置时有时无。

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复置介休县,属吐京镇西河郡。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复置邬县,属并州太原郡。北魏孝昌二年(526年),西河郡治被六镇起义军攻破,介休县治也被攻破侨置平阳郡界。北魏永安年间(528~529年),介休县侨置汲郡界(今河南省卫辉市境),属司州五城郡.

东魏天平年间(534~537年),孝静帝派朔州军人驻介休城镇守,立为南朔州,但领军人,不领郡县。县境侨置定阳郡平昌县,寄驻介休30多年。北齐天保年间(550年)之后,邬县废置。北周宣政元年(578年)置介休郡,介休县属介休郡。北周大成元年(579年)改介休县为平昌县,属介休郡。

隋开皇初年,撤销介休郡,平昌县属西河郡。开皇十年(590年)县境西南析置灵石县。开皇十八年(598年),平昌县复名介休县,属西河郡。隋义宁元年(618年),复置介休郡,县属介休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介休郡改名介州,县属介州。唐贞观元年(627年),撤销介州,县属河东道汾州。唐天宝元年(742年),属西河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属汾州。五代时介休县属太原府汾州。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属河东路汾州。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孝义县并入介休县,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孝义县。

金代,属河东北路汾州

元代,属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冀宁路汾州。

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属山西布政使司汾州。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属山西布政使司汾州府。

清代,属山西省汾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属山西省。民国三年(1915年)属冀宁道。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山西省。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阎锡山统治的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设立介休统委会,寄驻孝义县农村,属孝义县统委会(相当于专署)。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成立介休抗日县政府,属山西省第四行政区。“十二月事变”后,属山西省第三行政区路西办事处。民国三十年(1944年)2月,属太岳专署;5月属太岳专署第三办事处;8月属晋冀鲁豫边区第九专署。是年4月,铁路北地区与平遥、孝义、汾阳县汾河地区合并成立平介县,属晋绥边区吕梁行署七专署。民国三十一年5月,铁路南地区与灵石县河东地区合并成立介灵联合县,初属晋冀鲁豫边区第九专署,次年3月属太岳行署第一专署。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6月,介灵分置,介休抗日政府隶属未变。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介休城解放后,属晋中区三专署。是年10月平介县撤销,原介休铁北地区归回。

1949年2月,属太原市三专署。9月,属榆次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8月,属榆次专署。

1958年11月,属晋中专署。

1968年9月,属晋中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5月,属晋中行署。

1992年2月,国务院批准,介休撤县设市,仍属晋中行署。

1999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中地区,设立地级晋中市,县级介休市改由山西省直辖、地级晋中市代管。

行政区划

明代,全县实行坊里制,在城为坊,近城为厢,在乡为里,每坊里各编为10甲。各里设户长。按甲征收田赋,摊派差役。全县为45坊里。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知县史记事合甲并里,将45坊里合并为24坊里.

清初,仍沿袭明制,顺治九年(1652),将24坊里又合并为12坊里。

民国七年(1918年)以后,改为区村制,全县分为4个区。日军侵占介休后,原4个区公所撤往抗日根据地。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底,介休抗日县政府将全县划分为8个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铁(路)北划归平介县,为该县的第四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铁(路)南地区和灵石县汾河东地区合并成立介灵联合县,划分为8个区,灵石境内4个区,介休境内4个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介灵联合县分置后,介休铁(路)南仍为4个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原铁北平介县四区归回,改为介休县第五区,新设城关区,全县6个区。

1950年撤销第五区,所辖行政村乐善、桑柳树孔家堡、中街、礼世、万户堡划给二区;宋脑、洪善、西段屯、宋安、上站、南桥头、马女、三道河、韩屯、梁吉、赵家堡罗王庄、北张家庄划给三区;西刘屯、田村、旺村、师屯北、郭壁、钦屯、白岸、义棠、孙畅村、孙畅堡、小宋曲、白水、万安、东内封、东堡划给四区。三区所辖洪相、石屯、东刘屯划给二区。

1953年实行区乡村制,初划为55个乡。1954年将河生乡改为河生和城南两个乡,全县共56个乡,乡下辖村。

1954年,撤销一、二、三区。城关区10街改为5街,设5个街人民政府。

1956年撤销区级建置,扩大乡的区划。全县为21个乡,一个镇。

1958年9月,全县成立了5个人民公社,公社设管理委员会,下设管理区,全县共设25个管理区。同年10月,介休、灵石、孝义3县合并为介休县,全县共19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介休5个、灵石6个、孝义8个),辖85个管理区。11月,公社名称以驻地取名。

1959年,公社逐渐缩小范围,全县增为23个人民公社,辖614个管理区。

1960年,改为21个人民公社,同时设8个街道管理区。

1961年2月1日,由111个管理区改建为261个生产大队,大队下设若干个生产队(也称小队)。同年4月3县分置后,介休县留有8个人民公社,后改为16个人民公社。

1962年为19个人民公社,224个生产大队,4个办事处(由6个街道管理区改)。

1964年为20个人民公社,241个生产大队,4个办事处。

1965年为1个镇(城关镇),19个人民公社。

1966年为1个镇,20个人民公社,236个生产大队。

1971年万户堡公社划入汾阳县,沁源县王和、王陶、王凤3个公社划入介休。

1972年,王和、王陶、王凤3个公社归回沁源县,全县为1个镇,19个人民公社,233个生产大队。1977年万户堡公社归回介休。全县为1个镇,20个人民公社,245个生产大队。

1981年,全县共251个生产大队,751个生产队。

1984年4月1日开始,全县进行了县、乡(镇)两级选举,除城镇外,全县各公社均改为乡。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全部撤销,改为251个村民委员会。同年8月29日,又将张兰、义安、洪山、连福、义棠5个乡改为镇。

1985年冬,将城镇与城关乡合并为城关镇。

1994年,全市下辖6个镇、14个乡、4个街道,251个村民委员会。

2000年3月,原有的5镇15乡撤并为7镇3乡。调整后,介休市辖5个街道、7个镇、3个乡。

2021年3月,三佳乡并入洪山镇。

截至2021年3月,介休市下辖5个街道、7个镇、2个乡。市政府驻北关街道。

地理环境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岳山北侧。 地跨东经111°44′10″~112°10′14″、北纬36°50′01″~37°11′04″。北起义安镇任家堡村,南至绵山顶端艾蒿坡;西起义棠镇圪塔头村,东至张兰镇南窑头村。东北与平遥汾阳接壤,西南与灵石相连,东南与沁源毗邻,西北与孝义相望。东西最宽处38.5千米,南北纵长38千米,总面积744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0.47%。

介休市整个地势形态呈南高北低,海拔在740~2487米。南部为山区,主峰有绵山天峰山等,属太岳山脉,面积312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42.09%;中部为丘陵区,面积191.7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5.86%;北部为平川区,面积为237.6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2.05%。

介休市处于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日照时数年份均在200天以上,2500小时左右。丘陵山区少于平原,南部少于北部。据1954~1994年气象资料统计,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0.4℃,冬夏季气温变幅较小,总的分布趋势是由南向北升高,由平川向丘陵山区降低。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477.2毫米,一般集中在7至9月。无霜期平均为175天,其分布趋势为平川丘陵长于南部山区。

介休市境内地表水主要有:汾河文峪河磁窑河龙凤河樊王河东涧河西涧河兴地河洪山泉槐柳泉闷津泉侯堡泉等.

汾河:由平遥县营里村进入本市朱家堡,经张兰、北辛武、万户堡、义安、宋脑、城关等乡镇,到义棠田村入灵石县境,在介休市境内流长33千米。

文峪河:源于交城离石两县交界处的关帝山,在本市罗王庄对岸入汾河。流域面积为1.876平方千米。

磁窑河:源于交城县磁窑沟,至本市南桥头注入汾河。原系文峪河支流,在孝义入文峪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汾阳县武汉山为维护其私利,利用日伪力量,在介休市境内新挖一河,将磁窑河水改入。

原磁窑河水源仅有磁窑沟、瓦窑沟洪水,经常干涸。1952年,清源县(现清徐县)白石河水入磁窑河,加之交城、文水境内的排退水全部注入,磁窑河的泄洪负担大大加重。

龙凤河:属本市最大的一条洪水河,由沁源县境红崖沟、才子沟、后沟、铁水沟至古寨汇合后,经大栅流入绵山峡谷,再由本市龙凤村南出山北流,经龙头、石河、下庄等村,然后在洪相村西汇入汾河。全长52千米,流域面积556平方千米(其中沁源县境内317.1平方千米)。

樊王河:属本市第二大洪水河,由本市樊王村东西两沟洪水汇合出山,流经连福、三佳、义安等乡镇,到洪相汇入龙凤河,后注入汾河。全长23.1千米,流域面积93.7平方千米。

东涧河:源于沁源县境王和岭,向北流经张家庄,又有水策凹及关子岭两沟汇入,在本市西北里村进入平原后无固定沟道。长度为23千米,流域面积为53.2平方千米。

西涧河:源于靠龙庄,经赵家窑、南王里、东大期等村,由洪相村注入汾河,流域面积为60平方千米。

兴地河:源于沁源县境马跑泉,主流长14千米,兴地村以上流域面积为66平方千米。

洪山泉:于城东南狐歧山下,系断层作用奥陶系石灰岩和石灰二迭系砂页岩溶洞水受阻成泉。汇水系统面积500平方千米,露出高度海拔839米。

槐柳泉:拔高度为783米。

闷津泉:位于柳沟村沟内,共有小泉12处。

全市尚有侯堡泉等56个小泉。

自然资源

介休市共有土地1114844.8亩,其中耕地399558.2亩;林地248092.7亩;园地26868.8亩;牧草地3070.2亩;水域用地1759亩;居民工矿用地120787.5亩;交通用地8751.9亩;未利用地161156.5亩,含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滩涂、深土地、田坎、河流水面、坑塘水面等;其他农用地144800亩。按2004年9月人口计,人均占有耕地1.07亩。

介休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的地下矿产达27种。其中燃料矿产1种,金属矿产1种,非金属矿产24种,水气矿产1种。探明储量的有5种。其中,煤分布在10个乡镇,面积533平方公里,储量为62亿吨,可采储量为32亿吨;粘土储量为1024万吨;陶瓷土储量3000万吨;铁矿储量200万吨;硫铁矿储量50万吨。

介休市境内常见乔木有油松、落叶松、侧柏、白皮松、黄榆桦、杨等。常见灌木为黄刺玫、酸刺、虎榛子、柳桃木、枸杞子等。除此之处,有野生树种面积16.32万亩,主要有:猕猴桃、沙棘、山楂、山定子、梨属树种、榛、山葡萄、山杏、山桃、毛樱桃、酸枣、槽子、野核桃等。在野生树种中,尚有臭柳、鬼葡萄、茹茹、圪江、牛筋、马茹、采树、山黑豆、山刺玫、毛莓等树种。牧草主要草种有羊草、苔草、黄背草、野菊、隐子草、蚊子草等。药材主要种类有有菖蒲、猪苓、党参、血丹参、金银花、淫羊霍等。

介休市境内野生动物中哺乳类主要有山猪、山羊、豺、狼、豹、狐等。鸟类主要有喜鹊、乌鸦、猫头鹰、鹰、鹞、燕等。爬虫类主要有蛇、蝎、蜥蜴、乌龟、守宫、蚂蚁、蜂等。两栖类主要有青蛙、蟾蜍。鳞介类主要有草鱼、鲤鱼、白鲢、花鲢。

人口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介休市人口数量为432095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06517人相比,十年间增加了25578人,增长6.29 %,年平均增长率0.61%。

全市共有家庭户151337户,集体户4710户,家庭户人口为407044人,集体户人口为2505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9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8人减少了0.29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介休市常住人口为432095人。

经济

2020年,介休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1.9亿元,年均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0.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24.4亿元,年均增长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0.7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901元、16619元,年均增长6.1%、7.2%。

第一产业

2018年,介休市农作物种植面积22275公顷,比上年增加70.7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1379.3公顷,比上年减少110.6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8公顷,比上年减少2.7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16766.4公顷,比上年减少10.7公顷;小麦种植面积2381.5公顷,比上年增加177.6公顷。

2018年,介休市粮食产量118660.1吨,增加31958吨,增产36.9%。其中,夏粮11106.2吨,增产14%;秋粮107553.9吨,增产39.8%。

2018年,介休市肉类总产量16311.1吨,比上年增长0.6%。其中猪肉产量0.8万吨,比上年增长0.4%;牛肉产量151.1吨,比上年减少2.2%;羊肉产量1419.5吨,比上年增加12%;禽肉产量6765.4吨,比上年减少1.2%;奶类产量10257.8吨,比上年减少0.2%;禽蛋产量2.3万吨,比上年减少7.6%。年末大牲畜存栏189头,比上年减少43%;猪存栏8.5万头,比上年减少4.9%;鸡存栏207.7万只,比上年减少4.1%;羊存栏7万只,比上年减少19.7%;兔存栏0.3万只。

第二产业

截至2018年末,介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2家,增加1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839.3万吨,增长15.2%;发电量17.7亿度,增长9.1%;焦炭产量657.9万吨,增长14.4%;钢材产量183.3万吨,增长23.4%。

2018年,介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839.3万吨,增长15.2%;发电量17.7亿度,增长9.1%;焦炭产量657.9万吨,增长14.4%;钢材产量183.3万吨,增长23.4%。

2018年,介休市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4亿元,同比下降12.6%;实现利润4555万元,同比增长21.2%。

2018年,介休市生产煤炭1729.9万吨,增长3.7%;销售原煤578.8万吨,增长20%,其中销往省外,108.4万吨,增长40%。生产焦炭657.9万吨,增长14.4%;销售焦炭666.1万吨,增长13.6%。其中销往省外433.9万吨,增长21.3%。

第三产业

2018年,介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9亿元,增长7.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9.9亿元,增长9.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亿元,增长4%。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99.4亿元,增长8.1%;餐饮收入额3.5亿元,减少3.4%。

截至2018年末,介休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实现3186165万元,比年初增加86075万元,增长2.8%。各项贷款余额合计为2446553万元,比年初增加43891万元,增长1.8%。

交通运输

介休市是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区域中心城市,东西居于北京西安的中点,南北居于大同和运城的中点,距省会太原120千米,向东向北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产业辐射,向南向西接受中原城市群产业升级带动。太原临汾、吕梁三大机场等距环绕,南同蒲铁路、孝柳铁路2条普铁境内分道,大西高铁横贯全境,拥有5座铁路集运站、30条铁路专用线,铁路货物总发运能力3000万吨。大运高速公路、邢汾高速公路、108国道等9条国省干道交织成网,路网密度169千米/百平方千米,与邻近的平遥、孝义、汾阳连接互通,形成30分钟快速路网。“成丰快运”物流全国排名第8,108现代综合服务区晋能“卡车司机”试点智慧物流,介休无水港成为中部六省首家全牌照无水港。

社会事业

截至2018年末,介休市共有高中学校6所,拥有教职工776人,在校学生6586人;职业高中2所,拥有教职工372人,在校学生3913人;普通初中学校19所,拥有教职工1535人,在校学生16171人;普通小学58所,拥有教职工1937人,在校学生36600人;学前教育学校107所,拥有教职工2010人,在校学生17612人。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1%,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学前教育毛入学率100%。

截至2018年末,介休市共有卫生机构329个,床位数1919张,人员合计3034人。其中医院19个,床位数1477张,人员合计1805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床位数15张;卫生院12个,床位数377张。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54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11人。全年总诊疗127.8万人次。

截至2018年末,介休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全年演出700场;艺术表演场所2个,坐席数1300个,全年演出46场,观众3.5万人次;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38万册;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举办展览18个,组织文化活动20次;乡镇文化站10个,举办展览45个,组织文化艺术活动100次。

城乡建设

投资15.7亿元实施189项市政重点工程,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5条、28.9公里,完成定阳路、北坛东路改造等标志性市政工程,建成新人民医院、公共卫生服务大楼;

推进“两高一道”环境整治、绵张旅游线廊带建设,改造张义线、东夏线、万关线、张南线等省道和县乡公路260.3公里,农村街巷硬化58万平米;实施50个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6.7万人饮水问题;154个村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124个村实行垃圾分类;农村改厕4.8万户,成为晋中唯一国家二类县;承办了全省乡村振兴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环境污染防治暨高铁高速。

历史文化

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五霸之晋文公名臣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而闻名。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千米,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

介休后土庙位于北关街道北大街社区庙底街99号,为一处保存较完整的全真道教古建筑群,包括后土庙、真武庙、三官祠、三清观、娘娘庙、吕祖阁、关帝庙、土神庙八座庙宇, 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庙坐北朝南,东西九进院落布局,现存影壁、山门、过殿、献亭、三清楼(兼乐楼)、后土大殿、东西配殿、钟鼓楼、东西垛殿、戏台等建筑29座。介休后土庙主体建筑三清楼(兼乐楼)为明正德十四年(1519)创建,是一座集殿、台、楼三位一体的重楼合体建筑,庙内所有建筑的屋顶全用琉璃瓦及琉璃艺术部件覆盖,除后土大殿一组用黄色外,其余皆为黄、绿、蓝、白、赭等五彩制成,这些琉璃制品多为清代重葺时更换,三清楼上至今还保留个别宋代瓦件,被誉为“三晋琉璃艺术博物馆”。殿内千余尊“万圣朝元”明代彩塑,承袭宋元丰韵,是罕见的道教彩塑艺术宝库。

位于顺城关大街东侧的祆神楼,民间俗称玄神楼,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木结构楼阁。集山门、乐楼、过街楼于一体,三重檐十字歇山顶结构,是研究中国祆教文化的“活化石”。祆神楼与万荣县秋风楼、飞云楼相颉颃,享有三晋三大名楼之美誉。祆神楼院内正殿三结义庙,原为祆神庙。明朝嘉靖时,皇帝独尊道教,曾廷敕概毁天下淫祠,时任介休知县王宗正以“除邪神必须崇正神”之由,遂将祆神庙改祀为三结义庙。祆神楼则即是三结义庙的山门和乐楼,也成为顺城关大街的过街楼。

张壁古堡位于晋中盆地南端,处太行山支脉绵山北麓龙凤镇境内,占地10万平方米,海拔1012米。古堡内有两条向外的通道,西、北、东三面为沟地。堡内现存有可罕庙、空王佛行祠、三大士殿、二郎庙、真武庙、关帝庙等宋、元、明、清陆续建筑的十数处庙堂建筑和数十座具有晋中山地民居特色的明清宅院。

堡中地下满布立体三层,攻、防、退、守、藏功能设施齐全的古地道。堡南门楼军事信号灯(旗)杆石基座、供奉刘武周塑像之可罕庙、西南古校场、备守的巷门楼、更房、利行的“马道石”坡街等历史遗存,使这座古堡颇具古代军事设防意义。

堡内还有琉璃碑、泥铁像、双龙碾、槐抱柳、窑湾沟、藏凤桥、金代古墓等众多地上地下文物景观和遗存。

张壁古堡历史悠久,集军事、农耕、商作、民族、宗教、民居、民俗等历史文化内涵为一体,是中国幸存的具有独特山村景观和多层次多文化特点的古军防壁垒遗迹。

2005年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

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介休市博物馆坐落于老城顺城街东门外北侧,东望郭有道墓,西接祆神楼,南俯三贤广场,北靠介休北部新城,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858平方米。博物馆外形是台基大顶宫殿式建筑,博物馆坐落于台基造型基础上,四周如城墙围合的方城,四角突出如城角楼之城台。传统棂格式窗户上加起面积超大的攒尖顶。馆内结构三层,东西南三面设有天井小庭院。

文公祠是介休三贤之一、北宋名相文彦博的祠堂,创建年代不详,现存清康熙版《介休县志》舆地图中,于三结义庙西边标有“文祠堂”,为目前所见最早记载,2013年在原址修缮复原。建筑群坐北朝南,前后两进院落,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坐落大门、享堂、寝堂。建筑面积948平方米。

城隍庙位于城内东大街,据庙碑记载:“创始洪武中(1368~1398年)”。明弘治八年(1498年)修复,后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56年)至隆庆四年(1570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维修,清雍正二年(1742年)、嘉庆十九年(1814年)也有过修葺。占地面积3415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影壁、山门、仪门、戏台、献殿、正殿、后寝殿,两侧为钟楼、鼓楼、东西配殿及东西垛殿。现存正殿为明代遗构,其余为清代和近年复原建筑。

文峰塔位于连福镇赵家庄村一步崖自然村西北约3千米的天峻山巅。又名文风塔,乡民俗称天峻塔棒槌塔。高塔直插云天,数十里外皆可望见。

文峰塔为一座青石筑砌、通体实心、平面圆形、立式圆柱体石塔,是介休市南端标志性建筑。石塔筑于山巅临岩处,十分险峻,青石取材于南距塔体百余米处山岩,昔日采石处今可觅得。文峰塔柱体四周距塔基高约3米处,各嵌筑有一块长方形刻石,分别为明朝万历年间、清朝康熙年间、同治年间始建或重修石塔碑刻。明朝万历刻石于碑体北侧,因时间太长、风吹雨蚀字迹已经难辨,疑为“文峰塔”塔铭。清朝康熙年间刻石嵌于正南侧,书有“国朝康熙四十六年季夏重修”字样及碑文。其余两块均为清朝同治年间碑刻,大小与康熙年间刻石相差无几。塔体东侧所嵌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七月《天峻山重修石塔记》铭文。 [15]

城市荣誉

介休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中国清明(寒食)节文化之乡 、山西省22个扩权强县试点县市之一 、阿里巴巴“千村万户”试点县市 、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试点 、第十一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圆桌论坛举办地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2019年投资潜力全国百强县(市) 、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第五批) 等称号。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8月,入选“2020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2021年7月,上榜“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1]

参考文献

  1. 介休新增一个市内古玩城,搜狗, 2021-11-03 04:2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