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血液
人造血液,又稱氟化碳乳劑人工血液,英文名Artificial blood;人造血液是一類具有載氧能力,可暫時替代血液部分功能的液體製劑。目前,人造血液主要有三種:(1)人工合成的血紅蛋白;(2)用天然血紅蛋白製成的人工紅血球;(3)人工合成具有攜氧功能的氟碳化合物。[1]
人造血液 | |
---|---|
目錄
熱點
作為人造血液產品,血純早在2001年就被南非政府批准用於外科貧血,這主要歸因於南非是艾滋病發病率最高之一,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數據顯示,2015年南非艾滋病攜帶者達700萬人,占人口總數的13%左右,獻血存在較高的風險,因此利用人造血液替代人血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考慮到血純仍然存在一些副作用,如而且存在瘋牛病等動物源病毒感染風險,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還沒有批准該產品。不過,美國海軍醫學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看好血純的應用前景,計劃在美國開展治療致命性嚴重貧血的臨床試驗,以推動該產品在美國上市。[2]
世界首例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2010年10月,33歲的澳大利亞婦女塔馬拉·科克利發生嚴重車禍,頭骨、肋骨、肘部多處骨折,心肺功能衰竭,脾臟破裂,失血過多,生命垂危。在被送往墨爾本的阿爾弗雷德醫院後,醫護人員發現科克利是一名「耶和華見證人」的信仰者,這一信仰使得她不能接受輸血。當時醫生斷定,科克利活不過24小時。就在這時,該院外傷醫生馬克·菲茨傑拉德忽然想到使用血液替代品——HBOC-2-1(血紅蛋白氧載體),這是一種利用牛的血漿人工合成的血液替代品,由美國軍方研製而成的。菲茨傑拉德醫生說:「我們想到使用血液替代品,但只有美國才有,而且只有10個單位。在取得聯繫後,美國方面把10個單位的產品都給了我們。」在輸入了替代血液後,科克利的血紅蛋白逐漸上升,她漸漸甦醒,如今已經恢復了健康。菲茨傑拉德醫生曾參與了美國的人工合成血液研製,因此對這種產品非常熟悉。採用人工合成血液救治患者,對於世界性的血液短缺有重要啟示,這種替代血液不需要血型的匹配,不需要冷藏,在常溫狀態下可以保持3年之久,對於缺乏足夠血源的偏遠地區而言,這可能是挽救失血患者生命的最佳選擇。[3]
世界第一款人造血液來襲
參考文獻
- ↑ 人造血液是否可以替代人體血液,成為「萬能血」?. [2020-1-28].
- ↑ 人造血液何時替代人血?. [2020-1-28].
- ↑ 澳一婦女被人工合成血液救活 世界首例. [20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