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數量
人口數量是指人口的量的規定性。是以數量表示人口的存在和變化程度。從狹義上說,僅指人口的絕對量,即人口總體中所包含的生命個體的多少,如一國人口的總數。[1]從廣義上說,既包括人口的絕對量,還泛指與一定相關因素成比例的人口的相對量,如某地的人口密度。數量規定是人口的最基本特徵之一。任何社會都是由一定數量的人口所組成。[2]
2021年5月11日上午10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全國人口共14.1178億人。
目錄
人口數據
2021年5月11日上午10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全國人口共14.1178億人。與2010年的133972萬人相比,增加了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數據表明,中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
2022年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年末全國人口14126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1425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萬人,出生率為7.52‰;死亡人口1014萬人,死亡率為7.18‰;自然增長率為0.34‰。全國人戶分離的人口5.04億人,其中流動人口3.85億人。
人口好處
適度的人口數量對可持續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適度的人口增長可促進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經濟增長。
因為隨着人口的適度增長,同時增加了相應的生活需求,在原有資源不能滿足這些需求的條件下,客觀地促進了對新的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另外,某些特殊的自然資源如水電資源等,只有在開發能力達到一定程度時,才能轉化成經濟資源,而適度的人口增長正是製造了這樣一種自然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的能力。
適度的人口增長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一定數量和質量的適齡勞動人口,我國眾多的人口為發展提供了大量廉價的勞動力、熟練工人和科技人才。改革開放以來,加快了人口的流動與遷移,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入城市,對加快發展城市第三產業起到了積極作用。
適度的人口增長有利於經濟結構的調整隨着社會的發展,產業結構總是在不斷更新、變化。新的產業的出現往往需要大量的新技術工人,而從新增加的待業青年中招收新工人要比從舊產業部門調整一部「yJ」工人容易得多,適度的人口數量為這種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勞動力保障。適度的人口增長有利於提高社會生產的規模經濟效益勞動力的適度增長使經濟總增長的速度更快,因為勞動數量的增加使勞動規模擴大,從而為規模經濟效益的產生提供了可能。
人口壞處
過度的人口增長是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障礙
人口過多導致資源供給緊張一切發展都受到資源總量條件的限制,人口與經濟社會的發展最終都依賴於自然資源。
人口過快增長引起的消費增長抵消了經濟增長帶來的成就目前我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人口過剩與短缺經濟的矛盾。為了滿足人們的衣食住行、普及教育及就業需求等,國家需要付出一部「yJ」經濟成果作為代價。人口的過快增長和人口規模過大,直接影響到經濟建設資金的積累。我國每年新增的國民收入,約四分之一被新增人口消耗掉。過量的人口增長甚至使我國形成只有經濟增長而無經濟發展的狀況。
人口過多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影響。人口過快增長,給就業、教育、住房、能源、交通、醫療保健、社會福利等方面造成很大壓力。如從就業來看,人口劇增使我國出現了大量剩餘勞動力,據估計我國目前農村剩餘勞動力少則1億,多則2.5億。從教育來看,在投入不足、師資不夠的情況下,棚當一部分人失去了受到良好教育的機會。從再投入來看,過量的人口增長使家庭收入中的大部分都用於生活消費,使儲蓄減少,從而制約了擴大再生產對資金的需求。政府為保持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不得不減少積累、減少生產投資的數量,而放慢社會生產的發展速度。
參考文獻
- ↑ 人口環境主要包括-手機愛問愛問知識人
- ↑ 方差分析法案例分析道客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