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为什么能乱华?
五胡为什么能乱华?公元279年11至次年3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直取建业,一举灭掉吴国,使中国自东汉末年开始近百年的战乱和三国鼎立纷争的局面宣告平定,中国复归统一。长久的战乱和分裂,人心思定。大乱之后必有大治,按照一般的逻辑,西晋将沿着两汉走过的路,继续着大一统王朝荣耀!可是没多久便发生了八王之乱,接着永嘉之乱,五胡乱华,此后近三百年社会分裂,南北割据,成为中国历史上社会分裂、动乱最久的时期。这段时期,是汉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黑暗、最悲惨的一段时期![1]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五胡乱华呢?
目录
胡人内迁
边疆和北方胡人过多的问题由来已久。公元280年,晋灭吴后,御史郭钦便上疏直言北地少数民族内迁之患。而胡人内迁,从两汉时期便已开始。随着时间推移,内迁的游牧民众越来越多,加上不断繁衍生息,居住在关内的胡人甚至比草原上还要多。
胡人内迁带来的一个副产品是中原王朝的军队中胡人数量越来越多,汉人越来越少。太平日子越久,人民就越厌恶参军打仗,将保家卫国的任务都推给外族人,这与日耳曼蛮族加入罗马帝国军队异曲同工。从两汉到三国,再到西晋,中原王朝发动战争越来越依赖胡人,汉人士兵的战斗力持续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到西晋末年,汉人士兵已经远不如胡人。
八王之乱
西晋武帝司马炎认为曹魏政权不长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宗室藩屏的保障。于是他大封同宗子弟为王,以皇室宗亲的私军代替地方军队镇守国土。司马炎去世后,留下一个傻儿子司马衷做皇帝,各地手握军权的宗王就彼此征讨,这场纷争史称八王之乱。战争持续十几年,战场几乎都在中原繁华地区,破坏力极大。后来晋廷同胡人作战时兵力不足,经常以寡击众。兵力紧张的锅不能只由司马氏王爷们背,罪魁祸首还是司马炎。他分封给诸王的领地大多是中原富庶地区,在偏远的边郡仍是实行郡县制。晋武帝裁撤州郡装备,这些郡县配备的兵力很少,可大多又是胡人的聚居地。刘渊刚在并州起事时,兵力不多,但附近的地方官员却没有没有足够兵力镇压,只能等待中央调兵,贻误了战机,星星之火终于燎原。
裁撤州郡武备
公元280年,晋灭吴后,晋武帝下诏裁撤州郡的武装力量。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的:昔自汉末,四海分崩,刺史内亲民事,外领兵马。今天下为一,当韬戢干戈,刺史分职,皆如汉氏故事;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西晋的军事实力在八王之乱中消耗将尽,地方诸州郡装备又被裁撤。所以当五胡乱华发生时,北方少数民族犹如无人之境,西晋朝廷和地方毫无抵抗力!
基于以上原因,东汉以来,胡汉双方实力此消彼长,到了乱世作死的西晋,“五胡乱华”似乎也就在所难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