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漢
《雲漢》是《詩經》的其中一篇。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三百篇》。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才稱為《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約成書於春秋時期,漢代傳授《詩經》的有齊、魯、韓、毛四家。東漢以後,齊、魯、韓三家先後亡失,僅存《毛詩外傳》。毛詩盛行於東漢以後,並流傳至今。
“ |
倬彼雲漢,昭回於天,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 天降喪亂,饑饉荐臻,靡神不舉,靡愛斯牲。 圭璧既卒,寧莫聽我。 旱既大甚,蘊隆蟲蟲,不殄禋祀,自郊徂宮。 上下奠瘞,靡神不宗,后稷不克,上帝不臨。 耗「懌去忄右加攵」下土,寧丁我躬。 旱既大甚,則不可推,兢兢業業,如霆如雷。 周餘黎民,靡有孑遺,昊天上帝,則不我遺。 胡不相畏,先祖於摧。 旱既大甚,則不可沮,赫赫炎炎,雲我無所。 大命近止,靡瞻靡顧,群公先正,則不我助。 父母先祖,胡寧忍予。 旱既大甚,滌滌山川,旱魃為虐,如惔如焚。 我心憚暑,憂心如熏,群公先正,則不我聞。 昊天上帝,寧俾我遁。 旱既大甚,黽勉畏去,胡寧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 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則不我虞。 敬恭明神,宜無悔怒。 旱既大甚,散無友紀,鞫哉庶正,疚哉冢宰。 趣馬師氏,膳夫左右,靡人不周,無不能止。 瞻卬昊天,雲如何里。 瞻卬昊天,有嘒其星,大夫君子,昭假無贏。 大命近止,無棄爾成,何求為我,以戾庶正。 瞻卬昊天,曷惠其寧。 |
” |
— 雲漢 |
目錄
創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於農業,「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綿綿瓜瓞》等詩篇都表明周是依靠農業而興盛,農業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周族在武王伐紂之後成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隸私有與貴族領主的統治成為這一歷史時期的社會政治特徵。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紂暴虐無道,主要與其實行奴隸制經濟制度有關。西周建立以後,為緩和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尖銳矛盾,緩和階級鬥爭,變奴隸制為農奴制,正如王國維在《殷商制度論》中所言:「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於殷周之際……殷周間的三大變革,自其表而言之,不過一家一姓之興亡,與都邑之轉移。自其里言之,則舊制度廢而新制度興,舊文化廢而新文化興……」
西周較之殷商,由於經濟制度的巨大變革,促使社會在精神文明方面產生飛躍性的進步,作為文學代表的《詩經》出現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產物,而它反過來又促進了社會的文明進步[1]。
傳承歷史
據說春秋時期流傳下來的詩有3000首之多,後來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詩有目無詩)。孔子編纂詩經之後,最早明確記錄的傳承人,是「孔門十哲」、七十二賢之一的子夏,他對詩的領悟力最強,所以由其傳詩[2]。
視頻
雲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詩經簡介:古代中國的詩歌歷史的發展源頭,搜狐,2016-05-25
- ↑ 驚艷了3000年時光的《詩經》,到底美在哪裡?,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