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雲南民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雲南民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可追溯至建校初期。1951年8月,雲南民族學院(2003年更名為雲南民族大學)創立,即以培訓少數民族幹部為主要任務,設立了專門的培訓機構——幹部輪訓部,簡稱「干訓部」,進行少數民族幹部的非學歷輪訓教育。中間一度停止辦學,直至1975年,又重新恢復了幹部輪訓部,簡稱「干訓部」,開始招收少數民族在職幹部,進行政治理論和文化知識的培訓,學制1年。1978年秋,招收在職民族幹部中專班,學制2年,頒發中專畢業證書,由非學歷教育擴展至學歷教育領域。1982年,學校成立了夜大函授部,舉辦函授、夜大學等成人高等教育,干訓部開展了少數民族幹部脫產學習、專科學歷的成人高等教育。1983年,幹部輪訓轉為正規培訓,幹部輪訓部更名為幹部專科部,簡稱「干專部」。1998年6月,學校整合成人高等教育資源,將幹部專科部和夜大函授[1]部合併,組建成人教育學院,統一進行成人高等教育與非學歷培訓教育的管理工作。2007年6月,更名為繼續教育學院。2019年10月,繼續教育學院設有辦公室,教務科,招生與學生管理辦公室,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辦公室等4個科室機構,教職工21人。

目錄

學歷教育

多年來,在學校黨委、行政領導下,學院繼承和發揚了雲南民族大學為雲南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優良傳統,積極發揮雲南民族大學的辦學優勢,先後與省外名校南開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聯合辦學,學習、借鑑了省外名校好的辦學經驗,引進了特色專業,增加了招生指標,緩解了本科計劃過少的壓力,提升了雲南民族大學的辦學實力。深入雲南省基層、邊疆民族地區,設立校外站點,拓展生源,組織教學,成為重要的辦學基地,增強了學校在繼續教育市場競爭中的實力。

辦學類型有函授,業餘(夜大);辦學層次有專科、專升本、高起本,涉及經濟學[2]、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管理學、工學、藝術學等8個學科門類,54個本專科專業,約400門課程。從2010級起,開設了網絡課堂,將部分課程改為網絡教學,運用現代遠程網絡技術手段,提供優質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靈活掌握學習時間,成效顯著。

為充分發揮雲南民族大學服務雲南民族宗教事務的作用,學校與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合作舉辦雲南省第二屆宗教界人士學歷教育班。2016年1月入學,學員125人,其中,高起本58人,專升本2人,專科65人。雲南省第二屆宗教界人士學歷教育班,是雲南省民族團結與宗教和諧的典型範例。

2019年10月,成考報名人數5825人,在校生17000餘人。

非學歷培訓教育

早期主要從事少數民族幹部的短期輪訓,學習內容為政治理論和文化知識。正規化的學歷教育發展起來,並成為主體教育業務後,非學歷培訓教育依然保留下來。1980年代,舉辦了一些有重要影響的培訓,如「全省回族幹部培訓班」,「民族工作領導幹部崗位職務培訓班」,「民委主任崗位培訓班」等。

2015年7月8日,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准雲南民族大學為第五批「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基地設立在繼續教育學院。10月16日,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繼續教育處處長高擎,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徐文波,學校副校長王德強、李炳澤,省博士後管理處辦公室主任李玉紅等領導,出席授牌儀式。2015年以來,連續舉辦了高級研修班。2019年9月,在香格里拉市舉辦了「智能感知網絡技術與應用高級研修班」。

教學成果

雲南民族大學的繼續教育,已經為邊疆民族地區培養輸送了10餘萬少數民族幹部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大批畢業生成長為領導幹部、企業家、作家、學者、新聞工作者等優秀人才,有的榮獲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全國優秀廠長、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全國勞動模範、優秀國家公務員、金話筒、全國百優雙十佳節目主持人、全省優秀縣(市)委書記、雲南省先進個人、雲南省首屆優秀青年廠長、雲南省審計系統先進工作者、雲南省優秀鄉鎮企業工作者等光榮稱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嘉獎,得到人民群眾的喜愛和擁戴。

視頻

雲南民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相關視頻

雲南民族大學各族學子版《唱支山歌給黨聽》
雲南民族大學:面向瀾湄國家 深耕職業教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