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于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东经115°11′-115°49′、北纬25°35′8〞-26°20′53〞。东邻瑞金市,南连会昌县和安远县,西接赣县,北毗兴国县和宁都县;县城距赣州65千米,南昌422千米。全县南北长83.25千米,东西宽63.33千米,总面积2893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2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958335人(2006年末)。境内通行客家方言。

全县辖9个镇、14个乡:贡江镇、铁山垅镇、盘古山镇、禾丰镇、祁禄山镇、梓山镇、银坑镇、岭背镇、罗坳镇、罗江乡、小溪乡、利村乡、新陂乡、靖石乡、黄麟乡、沙心乡、宽田乡、葛坳乡、桥头乡、马安乡、仙下乡、车溪乡、段屋乡。共有25个居委会、352个行政村[1]。县政府驻贡江镇,距赣州市65千米,南昌市422千米。

属丘陵低山区,地势东、南、北三面较高,中、西较低,山地面积占74%。主峰海拔1312米的屏坑山为境内最高峰;峡山与赣县交界处的贡水河床为县域最低处。贡水、梅江、濂江等在境内纵横交错,建有渔翁埠水电站、下栏水库工程。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温19.7℃,年降水量1507毫米,年日照时数1621.9小时,年均无霜期305天。

矿产资源有钨、铁、铋、铝、锌、铜、锡、金、银、铀、石灰石、煤、稀土等。全国商品猪生产基地县和甘蔗、油茶、花生、柑橘生产重点县。特产有薯粉饺子、禾丰珍珠粉、眉公酥。赣龙铁路、319、323国道,省道银于线、庄黄线,县道于盘线、利朱线、三门-金沙线贯穿县境。民间“客家哨呐”有悠久历史。名胜古迹有屏山牧场、罗田岩摩崖石刻、宝塔公园、盘古茶场生态旅游等。纪念地有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东门渡口、毛泽东旧居何屋、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园等。

目录

历史沿革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雩都县,以境内有雩山而得名。1957年,因字生僻,改为于都县。

建县初幅员辽阔,含现在的宁都、石城、瑞金、安远、会昌、寻乌等六县。三国吴嘉禾五年在白鹿营分设阳都县,南朝梁大同十年在南乡分设安远县,五代时分设石城县,南唐保大十一年将瑞金监升为瑞金县,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在九州分设会昌县。古时于都曾为赣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军事要地,郡治设在于都近250年之久。苏区时期,先后分设于都、胜利、登贤、瑞西、兴胜、于西等县,中共赣南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驻于都县城。

1984年5月15日,设立新陂乡、段屋乡(赣府字[1984]112号)。1987年4月5日,银坑乡、祁禄山乡改设银坑镇、祁禄山镇(赣府厅字[1987]165号批复)。1988年12月10日,撤销西郊乡,其行政区域划归贡江镇管辖(赣民函[1988]138号批复)。

1994年8月18日,撤销罗坳乡、禾丰乡,设立罗坳镇、禾丰镇(赣民字[1994]130号批复)。1995年9月29日,撤销岭背乡,设立岭背镇(赣民字[1995]185号批复)。1997年1月14日,撤销梓山乡,设立梓山镇(赣民字[1997]12号批复)。

1997年,全县面积2893平方千米,人口78.6万。辖9个镇、18个乡:贡江镇、铁山垄镇、盘古山镇、禾丰镇、祁禄山镇、罗坳镇、岭背镇、银坑镇、梓山镇、桥头乡、葛坳乡、马安乡、曲洋乡、汾坑乡、仙下乡、高龙乡、车溪乡、段屋乡、宽田乡、沙心乡、黄麟乡、罗江乡、利村乡、新陂乡、于阳乡、小溪乡、靖石乡。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数据,全县总人口746608人;其中:贡江镇94080人、铁山垅镇16991人、盘古山镇22926人、祁禄山镇11290人、银坑镇40416人、罗坳镇42966人、禾丰镇50856人、岭背镇49856人、梓山镇55060人、罗江乡28987人、小溪乡22183人、利村乡27661人、新陂乡19021人、靖石乡23570人、黄麟乡19328人、于阳乡8963人、沙心乡7154人、宽田乡24834人、高龙乡5497人、汾坑乡12228人、曲洋乡13888人、葛坳乡29973人、桥头乡12403人、马安乡16550人、仙下乡44096人、车溪乡26207人、段屋乡19624人。

2001年9月6日,撤销曲洋乡,划归葛坳乡;撤销汾坑乡,划归银坑镇;撤销于阳乡,划归黄麟乡;撤销高龙乡,划归宽田乡(赣民字[2001]439号批复)。

2002年底,于都县辖9个镇、14个乡,24个居委会、402个行政村。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90.2万人。2006年,全县年末户籍人口958335人,其中非农人口173263人。

视频

于都县 相关视频

航拍赣州于都县城区
航拍于都县城夜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