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神·炎光謝
《二郎神·炎光謝》 |
作品名稱: 《二郎神·炎光謝》 創作年代: 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文學體裁:詞 作者:柳永 |
《二郎神·炎光謝》[2]北宋著名詞人柳永的作品。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這是一首詠七夕佳期的作品。作者一反以往七夕詩詞的傷感情調,把天上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美麗傳說和人間李隆基楊玉環馬嵬死別的動人故事,演繹、融匯為一個純情浪漫、晶瑩剔透的意境,抒發了對純真愛情的美好祝願和熱烈嚮往。全詞語言通俗易懂,形象鮮明生動,情調閒雅歡娛,給人以充分的藝術享受。
上片着重寫天上,開篇以細緻輕便的筆調描繪出七夕清爽宜人的氛圍,誘人進入浪漫的遐想界。首韻「炎光謝」,說明炎夏暑熱已退,一開頭即點出秋令。「炎光」謂驕陽,代指夏暑。先說初秋,再從入暮寫起,導入七夕:陣黃昏過雨,輕灑芳塵,預示晚上將是氣候宜人和夜空清朗了。「乍露冷風清庭戶爽」,由氣候帶出場景。「庭戶」是七夕乞巧的活動場所。古時人們於七夕佳期,往往庭前觀望天上牛郎織女的相會。接下來一句「天如水、玉鈎遙掛」意思是說:秋高氣爽,碧天如水,一彎上弦新月,出現遠遠的天空,為牛郎織女的赴約創造了最適宜的條件。「應是星娥嗟久阻,敘舊約、飈輪欲駕」,想象織女嗟嘆久與丈夫分離,將赴佳期時心情急切,於是乘駕快速的風輪飛渡銀河。織女本為星名,故稱「星娥」。「極目處、微雲暗度,耿耿銀河高瀉」,表現了人們盼望天上牛郎織女幸福地相會。他們凝視高遠的夜空,縷縷彩雲飄過銀河,而銀河耿耿發亮,牛郎織女終於歡聚,了卻一年的相思之債。上片動靜結合,虛實相間,從景物描寫到幻想神遊的推移中,寄寓了人們對愛情幸福的美好遐想。的場面,也無熱鬧濃烈的氣氛,各家於庭戶乞巧望月,顯得閒靜幽雅。這種閒雅的情趣之中自有很不尋常的深意。詞人強調「須知此景,古今無價」,提醒人們珍惜佳期,從中足見柳永對七夕的特殊重視,反映了宋人的民俗觀念。以下數句着重寫民間七夕的活動,首先是乞巧。據古代歲時雜書和宋人筆記,所謂乞巧,是以特製的扁形七孔針和彩線,望月穿針,向織女乞取巧藝。這是婦女們的事。「樓上女」是說此女本居於樓上,穿針乞巧時才來到庭中的。所以接着說:「抬粉面」,加以「雲鬟相亞」,寫姑娘們虔誠地手執金針,仰望夜空,烏雲般美麗的發鬟都向後低垂。「亞」通壓,謂低垂之狀。此句寫得形神兼備,廖廖數語,姑娘們追求巧藝的熱切與虔誠便活靈活現地躍然紙上了。接下來的一句:「鈿合金釵私語處,算誰在、迴廊影下」,寫七夕的另一項重要活動,這既是詞人浪漫的想象,也是歷史的真實。自唐明皇與楊妃初次相見,「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長恨歌傳》),他們「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也就傳為情史佳話。唐宋時男女選擇七夕定情,交換信物,夜半私語,可能也是民俗之一。作者將七夕民俗的望月穿針與定情私語綰合一起,毫無痕跡,充分表現了節序的特定內容。詞的上片主要寫天上的情景,下片則主要寫人間的情景;結尾的「願天上人間,占得歡娛,年年今夜」,既總結全詞,又點明主題。它表達了詞人對普天下有情人的美好祝願和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展示了作者熱誠而廣闊的胸懷。
這首詞,寫天上是為了襯托人間,用典故是為了映襯現實,落腳點是人間的歡樂和世俗的幸福。作者把「天街夜色涼如水」的意象世界與「鈿合金釵私語處」的心靈世界和諧地統一起來,描繪了一幅歡樂、祥和、幸福而又溫馨的七夕夜色圖,發出了珍惜良宵、莫負美景的呼喚。這呼喚,久遠地迴響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田。
目錄
詩詞正文
“ | <炎光謝。過暮雨、芳塵輕灑。
乍露冷風清庭戶,爽天如水,玉鈎遙掛。 應是星娥嗟久阻,敘舊約、飆輪欲駕。 極目處、微雲暗度,耿耿銀河高瀉。
運巧思、穿針樓上女,抬粉面、雲鬟相亞。 鈿合金釵私語處,算誰在、迴廊影下。 願天上人間,占得歡娛,年年今夜。 [4] > |
” |
— <《二郎神·炎光謝》>,<古詩文網> |
譯文
夏天的暑氣消退了,一陣黃昏雨過後,塵土一掃而空。剛結露的時候冷風清理了庭院。碧空如水,一彎新月,掛在遠遠的天空。可能是織女嘆息久與丈夫分離,為赴約會,乘駕快速的風輪飛渡銀河。放眼望去,高遠的夜空縷縷彩雲飄過銀河。明亮的銀河高懸若瀉。
嫻靜幽靜的夜空。要知道此情此景是多少錢也買不到的。閨樓上的秀女們在月光下望月穿針引線,向織女乞取巧藝。抬起粉面,雲鬢低垂。猜一猜是誰在迴廊的影下,交換信物,切切私語。願天上人間、年年今日,都歡顏。
簡介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東(今山西),曾為沙縣縣丞,在州郡頗有威信。父親柳宜,出仕南唐,為監察御史;南唐滅亡後,柳宜供職北宋,任雷澤縣令,不久,改為費縣縣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於其父任所(984年,費縣)。咸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鄉,遊覽名勝中峰寺,作詩《題中峰寺》。柳永讀到《眉峰碧》,甚愛此詞,將它題寫在牆壁上,反覆琢磨。咸平四年(1001年),柳永嘗試為詞,作《巫山一段雲•六六真游洞》,歌頌家鄉風景武夷山,有「飄飄凌雲之意」。
表面上看,柳永對功名利祿不無鄙視,很有點叛逆精神。其實這只是失望之後的牢騷話,骨子裡還是忘不了功名,他在《如魚水》中一方面說「浮名利,擬拚休。是非莫掛心頭。」另一方面卻又自我安慰說「富貴豈由人,時會高志須酬」。因此,他在科場初次失利後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戰科場。
柳永擴大了詞境,佳作極多。他還描繪了都市的繁華景象及四時景物風光,另有遊仙、詠史、詠物等題材。柳永發展了詞體,留存二百多首詞,所用詞調竟有一百五十個之多,並大部分為前所未見的、以舊腔改造或自製的新調,又十之七八為長調慢詞,對詞的解放與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柳永還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他的詞講究章法結構,詞風真率明朗,語言自然流暢,有鮮明的個性特色。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間口語寫作大量「俚詞」,下開金元曲。柳詞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於音樂美。他的詞不僅在當時流播極廣,對後世影響也十分深巨。[7]
視頻
參考資料
- ↑ 願天上人間,占得歡娛,年年今夜.. 搜狐網 [2018-08-27]
- ↑ 《二郎神·炎光謝》賞析. 古詩文網
- ↑ 二郎神·炎光謝拼音版注音、翻譯、賞析(柳永). 小升初網[2019-04-28]
- ↑ 《二郎神·炎光謝》詩詞正文. 古詩文網
- ↑ 柳永. 古詩文網
- ↑ 柳永. 詩詞名句網
- ↑ 柳永簡介.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