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史彈詞
二十一史彈詞,即《廿一史彈詞》,原名《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為明楊慎(號升庵)所作。明人所作詞話,現存不多,短篇者有《清平山堂話本》中之"快嘴李翠蓮記"一種,近年在嘉定又發現明代中葉成化刊本說唱詞話十三種;長篇除諸聖鄰大唐秦王詞話外,即此楊氏之擬作。[1]
二十一史彈詞 | |
---|---|
目錄
圖書信息
二十一史彈詞為明代所著之詩詞作品,以詩詞結合之方法描述各朝各代之評述,文中意境極深傳唱至今。
圖書簡介
全書分兩卷,析為十段,每段先用西江月、南鄉子、臨江仙、清平樂、點絳唇、定風波、蝶戀花等詞調及詩數首,次用散文及三三四攢十字的詩句,每段末了則以一詩一詞作結。其十字句式乃源於元代詞話及明代的寶卷,實為有清北方鼓兒詞之句型。楊氏之作,開文人擬作俗文學之先例、乃有不少學者及文人加以評註、改作或續作。
評註者有程仲秩旁註本;董世顯、朱璣評訂本;張三異、孫德威輯注本;傳至江南後乃改稱《二十一史彈詞》。而梁辰魚又有江東廿一史彈詞的改作本,今不存。續作者有陳忱續廿一史彈詞、顧彩第十一段錦\彈詞、金諾明史彈詞、張三異明史彈詞、古木散人明末彈詞等。梁作見於光緒《蘇州府志.藝文志》,陳作見於汪曰楨《南潯鎮志》,二者今均不存。楊作自清康乾間孫德威輯注有康熙辛巳夏嚴虞惇序;民國七年須江楊養勁復據孫注十卷,續作說明朝、說清朝二卷,乃稱二十五史彈詞。[2]
二十一史彈詞注
第一段 總說
西江月
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沉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
富貴歌樓舞榭,淒涼廢冢荒台。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
西江月
滾滾龍爭虎鬥,匆匆兔走烏飛。席前花影坐間移,百歲光陰有幾。
說古談今話本,圖王霸業兵機。要知成敗是和非,都在漁樵話里。
第二段 說三代
南鄉子
攜酒上吟亭,滿目江山列畫屏。賺得英雄頭似雪,功名。虎嘯龍吟幾戰爭。
一枕夢魂驚,落葉西風別換聲。誰弱誰強都罷手,傷情。打入漁樵話里聽。
西江月
閱盡殘篇斷簡,細評千古英雄。功名富貴笑談中,回首一場春夢。
昨日香車寶馬,今朝禾黍秋風。誰強誰弱總成空,傀儡棚中搬弄。
第三段 說秦漢
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西江月
落日西飛滾滾,大江東去滔滔。夜來今日又明朝,驀地青春過了。
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英豪。龍爭虎鬥漫劬勞,落得一場談笑。
第四段 說三分兩晉
西江月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五霸七雄鬧春秋,秦漢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耕種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西江月
豪傑千年往事,漁樵一曲高歌。烏飛兔走疾如梭,眨眼風驚雨過。
妙筆龍韜虎略,英雄鐵馬金戈。爭名奪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結果。
第五段 說南北史
清平樂
閒行間坐,不必爭人我。百歲光陰彈指過,成得甚麼功果。
昨日羯鼓催花,今朝疏柳啼鴉。王謝堂前燕子,不知飛入誰家。
西江月
颯颯西風渭水,蕭蕭落葉長安。英雄回首北邙山,虎鬥龍爭過眼。
閒看灞橋楊柳,淒涼露冷風寒。斷蟬聲里憑闌干,不覺斜陽又晚。
第六段 說五胡
點絳唇
暮鼓晨鐘。春花秋月何時了,七顛八倒,往事知多少。
昨日今朝,鏡里容顏老。千年調,一場談笑,幾個人知道。
西江月
六代瓜分世界,五胡云擾中原。縱橫三百有餘年,幾度交鋒索戰。
馬過生靈齏粉,血流河洛腥膻。耳聞猶自不堪言,有眼休教看見。
第七段 說隋唐二代
臨江仙
一片殘山並剩水,年年虎鬥龍爭。秦宮漢苑晉家塋,川源流恨血,毛髮凜威靈。
白髮詩人閒駐馬,感時懷古傷情。戰場田地好寬平,前人將不去,留與後人耕。
西江月
追想千年往事,六朝蹤跡茫然。隋唐相繼統中原,世態幾回雲變。
楊柳淒迷汴水,丹青慘澹凌煙。樂遊原上草連天,飛起寒鴉一片。
第八段 說五代史
定風波
雨汗淋漓赴選場,秀才落得甚干忙。白髮漁樵諸事懶,蕭散。閒談今古論興亡。
虞夏商周秦楚漢,三分南北至隋唐。看到史官褒貶處,得避。不搖紈扇自然涼。
西江月
千古傷心舊事,一場談笑春風。殘篇斷簡記英雄,總為功名引動。
個個轟轟烈烈,人人擾擾匆匆。榮華富貴轉頭空,恰似南柯一夢。
第九段 說宋遼金夏
蝶戀花
簡盡殘編並斷簡,細數興亡,總是英雄漢。物有無常人有限。到頭落得空長嘆。
富貴榮華春過眼,漢主長陵,霸王烏江岸。早悟夜筵終有散,當初賭甚英雄漢。
西江月
三百餘年宋史,遼金西夏縱橫。爭強賭勝弄刀兵,誰解倒懸民命。
富貴草梢零露,英雄水上浮萍。是非成敗總虛名,一枕南柯夢醒。
第十段 說元史
西江月
山色消磨今古,水聲流盡年光。翻雲覆雨數興亡,回首一般模樣。
清景好天良夜,賞心春暖花香。百年身世細思量,不及樽前席上。
西江月
細思三皇五帝,一般錦繡江山,風調雨順萬民安,不見許多公案。
後世依他樣子,齊家治國何難。流芳百世在人間,萬古稱揚讚嘆。
明史彈詞
我平時在舊書攤閒看,主要買一些對以後研究工作有用的材料,因為自己平時有幾個學術問題比較關心,心裡明白在尋找的東西。人到中年,不在學術機關工作,也就沒有什麼壓力,所以積累材料較為從容。
人在青年時候寫文章,靈感多來源於讀別人的書,或者憑空產生的想法,其實多是為賦新詩強說愁。人到中年後作文,一般是見到實物才有寫作的衝動,別人是不是如此,我不好評論,但我自己近年作文,多是看到實物後才動手。去年我寫過兩篇研究雜誌的文章,一篇研究《朝霞》,一篇研究《紅樓》。前者是"文革"時期著名的文藝雜誌,後者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學生期刊,我原來只有想法,但研究是當這些雜誌放在我手邊的時候,我敢說,如果家裡沒有這些雜誌,我不會寫研究它的文章。我不可能到圖書館借出這些雜誌來寫一篇論文。
我常常想,凡有知識增量的文章,多數是見到實物後的工作,而且不是為寫而寫。比如我們現在見到的許多辭典和書目一類的工具書,凡比較可靠的,都是依照實物編輯出來的,特別是書目一類的工具書,以收藏家的編纂較為可靠,單憑圖書館的書目和一般文獻來編輯此類工具書,要慎之又慎。
有一年我見到一部青霏子龍柏編輯的《明史彈詞》,因為過去讀過許多鄭振鐸的書話,印象中他沒有提到過這部彈詞,就買下了,但很久都沒有翻過。有一天忽然想到要把這本書的情況搞清楚,更感覺到我們做一點小的學術工作是多麼不容易。
我在國家圖書館的善本書目中用電腦查了一下,知道存有龍柏的這冊《明史彈詞》,同時還有一冊同名的《明史彈詞》,為宋景濂撰,乾隆十七年刊刻。我的第一個判斷是這本彈詞可能真是不多見。
先說一下我這本彈詞的文獻形式:《明史彈詞》,長洲青霏子龍柏編輯,一卷,兩冊,寫刻本,白紙,單魚尾,白口,四周雙欄,半頁十行,書的尺寸我沒有量。嘉慶戊辰年鐫,姑甦醒愚閣藏版。書前有作者自序一篇,抄在下面:
仆嘗閱《廿二史》,凡三千七百餘卷,窮兩載而終篇,於文章事實,一如走馬看山,揚帆玩景,顧此失彼,記前忘後,用至掩卷,已屬茫然,誠不能得其要領,始知讀史之難耳。既而得讀記事本末之聚類,繹史之排比,史緯之行文,史約之述事,既鄭芷畦之約編,深嘆服其能提綱挈領,備約簡明,便讀易記,諸編即為學之津梁也。
及後又得讀楊升庵先生《廿一史彈詞》,玩其瘦詞瑣語,近乎遊戲,而標言敘事,排續詳明,乃以數十代之興亡,數千年之事跡,聚為十段,其契綱提要,紀代編年,縷析條分,次序不爽,若非瀾翻史冊於胸中,能如是乎。此當為諸編之拔萃也。更得孫畏侯為之輯注,薈萃貫串,鈎微索隱,以詳其實。況其辭嚴意顯,直指暢言,一褒一貶,不啻紫陽綱目,蓋不可因其文情粗率,目為小說之流,誠史學之標準,稽古之捷徑也。
更其引調詩章,悲歌感慨,一彈三嘆,道其興亡成敗,果報昭彰,使利慾薰心者,讀之冰釋,豈非又為醒世之真言乎。第至元史而止,尚缺明朝事跡。仆初欲追續其旨,偶閱檀幾叢書,有鶴湖金子,已先得我心,作韻史一則,仆意為之註解,乃不敢直繼升庵,而欲追效畏侯耳。及細玩其詞,失之太略,雖或注輯,不能貫續,繼後又得閱漢陽張子禹木,增訂廿一史彈詞,續編明紀,命子別麓仲璜為之注,鐫而行之,既成全豹矣。而其所注,則與孫畏侯文異而事詳,於編年事實,或涉乎先後,故仆竟敢自撰正詞,而又加輯注。
以明紀二百餘年君臣事跡,略敘大概,謂之明史彈詞,附合前刻,為廿二史,究不敢雲直繼升庵,正所以追效畏侯,而使其輯注之苦心,亦不致淹沒也。然自慚以狗尾續貂,詎敢雲補成全璧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