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
---|---|
唐代詩人王維思鄉懷親之情 |
此詩原註:「時年十七。」說明這是王維十七時的作品。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中國有些地方有登高的習俗。《太平御覽》卷三十二引《風土記》云:「俗於此日,以茱萸氣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頭,言辟熱氣而御初寒。」
目錄
原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1]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
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釋
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
憶:想念。
山東:王維遷居於蒲縣(今山西永濟市),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異鄉:他鄉、外鄉。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佳節:美好的節日。
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1、鄧安生 等.王維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221-2222、于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81-823、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72-73
賞析一
王維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時期就創作了不少優秀的詩篇。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時的作品。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
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獨在異鄉為異客」,開篇一句寫出了詩人在異鄉的孤獨之感。詩人在這短短的一句話中用了一個「獨」、兩個「異」字,可見詩人在外強烈的異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獨,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強烈。在當時封建社會裡,交通閉塞,人們都過着自給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間的往來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們在風土人情、生活習慣、語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所以,詩人離開生活多年的家鄉到異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單。詩人平淡地敘述自己身在異鄉,但是其中卻包含着詩人質樸的思想感情。
如果說平日裡思鄉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麼強烈,那麼,詩人「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是親人們團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暢談歡笑,而現在呢,詩人隻身客居異地,在代表團圓的節日裡不禁想到了家鄉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詩人在家鄉時的美好回憶,種種回憶觸發詩人無限的思鄉之情,並且越想越思念,以致於一發不可收拾。這句寫得自然質樸,如娓娓道來,也寫出了許多在外漂泊遊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前兩句,可以說是藝術創作的「直接法」。幾乎不經任何迂迴,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現警句。但這種寫法往往使後兩句難以為繼,造成後勁不足。這首詩的後兩句,如果順着「佳節倍思親」作直線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轉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難辦到。作者採取另一種方式:緊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現一泓微波蕩漾的湖面,看似平靜,實則更加深沉。
「遙知兄弟登高處」,詩人從直抒胸臆,轉筆寫到自己對親人團聚的聯想,遙想兄弟們在重陽佳節登上高山,身上插着茱萸,該是多麼的快樂。如果詩人單單是想到親人們的歡樂,倒可以緩解詩人的思鄉之情,但是,詩人在最後寫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原來詩人想到的不是歡樂,而是自己沒有在家鄉和親人們歡度佳節,所以親人在插茱萸時也會發現少了一個人,這樣親人們肯定會思念我的。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這種出乎常情之處,正是它的深厚處、新警處。杜甫的《月夜》:「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和這兩句異曲同工,而王詩似乎更不着力。[2]
賞析二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詩人先寫自己流浪在外,「每逢佳節倍思親」,然後又寫家鄉的兄弟也登高懷念自己,從而表達對家鄉,對友人的深切思。
這首詩是王維在十七歲時的作品,當時他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正在長安謀取功名,重陽節到來,舉目無親的他,在繁華熱鬧的異鄉顯得越加孤獨,思念故鄉親人和兄弟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寫下此詩。
詩人運用一個「獨」字,兩個「異」字,表達了自己孤獨和對他鄉的陌生之感,這種遊子思鄉的情緒在平時不一定會表露出來,但是一旦遇到「佳節」,見別人都在熱鬧的團聚,自己的孤獨與思鄉情緒,就會一下子湧現出來。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登高時佩戴裝有茱萸的香囊,據說可以避災。詩人在此,寫故鄉的兄弟們登高,佩茱萸,卻發現少一人的遺憾,來反襯自己身在異鄉不能回去,自己心中的遺憾。
翻譯:獨自離家在外,作為他鄉的客人,每逢佳節來臨,格外思念親人。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茱萸,可惜卻少我一人。
茱萸(zhū 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3]
名家點評
《批點唐音》:真意所發,切實故難。
《王孟詩評》:顧云:真意所發,忠厚藹然。 《唐詩正聲》:吳逸一曰:口角邊說話,故能真得妙絕,若落冥搜,便不能如此自然。
《唐詩廣選》:蔣仲舒曰:在兄弟處想來,便遠。
《唐詩直解》:詩不深苦,情自藹然,敘得真率,不用雕琢。
《唐詩解》:摩詰作此,時年十七,詞義之美,雖《涉岵》不能加。史以孝友稱維,不虛哉!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自有一種至情,言外可想。徐充曰:「倍」字佳。「少一人」正應「獨」字。
《唐賢三昧集箋注》:情至意新。《陟岵》之思。此非故學《三百篇》,人人胸中自有《三百篇》也。
《唐詩箋要》:右丞七絕,飄逸處如釋仙仗履,古藻處如軒昊衣冠,其所養者深矣。
《唐詩別裁》:即《陟岵》詩意,誰謂唐人不近《三百篇》耶?
《繭齋詩談》:不說我想他,卻說他想我,加一倍淒涼。
《網師園唐詩箋》:至情流露,豈是尋常流連光景者?
《唐詩真趣編》:從對面說來,己之情自已,此避實擊虛法。起二語拙,直是童年之作。
《詩式》:三四句與白居易「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意境相似。
《磧砂唐詩》:謙曰:聖嘆曾言,唐人作詩每用「遙」字,如「遙知遠林際」、「遙知兄弟登高處」,皆用倩女離魂法也,極有遠致。
《詩境淺說續編》:杜少陵詩「憶弟看雲白日眠」、白樂天詩「一夜鄉心五處同」、皆寄懷群季之作,此詩尤萬口流傳。詩到真切動人處,一字不可移易也。
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1年)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着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王維於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蒲州(今運城永濟市)。
王維才華早顯,與其小一歲的弟弟王縉幼年均聰明過人。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由於他能寫一手好詩,工於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賦,所以少年王維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有關他在音樂上的天賦,《唐國史補》曾有這樣一段故事:一次,一個人弄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為何題名。王維見後回答說 :「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請來樂師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據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七「書畫」的考證,《霓裳羽衣曲》第三疊並沒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說明這一點。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王維工於音律,是正史所載之事,但這個故事卻是編造的)。
唐玄宗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一說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因伶人舞黃獅子受累,貶為濟州司倉參軍。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張九齡執政,拔擢王維為右拾遺。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調任監察御史,後奉命出塞,擔任涼州河西節度幕判官。
出仕後,王維利用官僚生活的空餘時間,在京城的南藍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別墅,以修養身心。該別墅原為初唐詩人宋之問所有,那是一座很寬闊的去處,有山有湖,有樹林也有溪谷,其間散布着若干館舍。王維與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閒自在的生活,過着半官半隱的生活。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至德元載(756年),長安被叛軍攻陷,王維被捕後被迫出任偽職。戰亂平息後,王維被下獄,交付有司審訊。按理投效叛軍當斬,但因他被俘時曾作《凝碧池》抒發亡國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縉平反有功請求削籍為兄贖罪,王維才得寬宥,降為太子中允,後兼遷中書舍人,官終尚書右丞。
上元二年(761年),王維逝世。臨終時,他仍作書向親友辭別,完成後便安然離世。
王維早年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業,後值政局變化無常而逐漸消沉下來,吃齋念佛。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特地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縣輞川營造了別墅和在終南山上,過着半官半隱的生活。《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這首詩是他隱居生活中的一個篇章,主要內容是「言志」,寫詩人遠離塵俗,繼續隱居的願望。詩中寫景並不刻意鋪陳,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來,而淡遠之境自見,大有淵明遺風。
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
視頻
參考資料
-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古詩詩意_ 瑞文網;
-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古詩文網;
- ↑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優質原創作者,發布時間;18-04-1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