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乍暖還寒

來自 騰訊網 的圖片

乍暖還寒 漢語成語,拼音是zhà nuǎn huán hán,意思是形容氣候 忽冷忽熱冷熱 不定。出自李清照《聲聲慢》。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乍暖還寒 [1]

出處 《聲聲慢》《玉樓春》《中春書事》

拼音 zhà nuǎn huán hán

注音 ㄓㄚˋ ㄋㄨㄢˇ ㄏㄨㄢˊ ㄏㄢˊ

成語釋義

【成語】:乍暖還寒

【拼音】:zhà nuǎn huán hán

【解釋】:形容冬末春初氣溫忽冷忽熱,冷熱不定。

乍:忽然。亦作「乍暖乍寒。」

成語出處

宋·李清照《聲聲慢》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 息。」宋 ·劉清夫《玉樓春》詞:「柳梢綠小眉如印,乍暖還寒猶未定。」

由下文「滿地黃花堆積」可知《聲聲慢》中的「乍暖還寒」形容夏末秋初時節,意思為「深秋驟熱又驟冷」。

另見宋·劉清夫《玉樓春》詞:「柳梢綠小眉如印。乍暖還寒猶未定。」[2]

「還」 古時讀音是「huán」。

其實就是在現代,稍早一點——比如1960年代,也是只有一個讀音,沒有普通話中「hái」這個讀音。也就是說,在用於「歸還」的「還」時,讀作「huán」,在用作「還是」、「還有」這一義項時,仍然讀作「huán」。事實上在古詩詞中沒有「還是」、「還有」的用法。「hái」這個讀音最早是在明清小說中開始出現的。如《紅樓夢》第五十回:「他竟比蓋這園子還費工夫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