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饭树
乌饭树 |
中文名称:乌饭树 外文名称: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 别称:南烛,西烛叶,苞越桔,沙沙面,零丁子,古称染菽 亚纲:五桠果亚纲 目科:杜鹃花目、杜鹃花科 属:越橘属(乌饭树属) |
乌饭树 又名南烛,古称染菽。属杜鹃花科常绿灌木。多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因人们有每年阴历三月初三用其叶蒸乌饭食用而得名。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适生范围较广,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是不可多得的制作盆景、盆栽的优良素材。繁殖多以扦插和播种为主。
目录
形态
乌饭树生于山坡、路旁或灌木丛中、为常绿植物树种、夏日叶色翠绿、秋季叶色微红、萌发力强、喜光耐旱、耐瘠薄,树高1m~3m,多分枝,枝条细,灰褐带红色,幼枝有灰褐色细柔毛,老叶脱落。
叶子特征
叶片薄革质,椭圆形、菱状椭圆形、披针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4-9厘米,宽2-4厘米,顶端锐尖、渐尖,稀长渐尖,基部楔形、宽楔形,稀钝圆,边缘有细锯齿,表面平坦有光泽,两面无毛,侧脉5-7对,斜伸至边缘以内网结,与中脉、网脉在表面和背面均稍微突起;叶柄长2-8毫米,通常无毛或被微毛。
花朵特征
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长4-10厘米,有多数花,序轴密被短柔毛稀无毛;苞片叶状,披针形,长0.5-2厘米,两面沿脉被微毛或两面近无毛,边缘有锯齿,宿存或脱落,小苞片2,线形或卵形,长1-3毫米,密被微毛或无毛;花梗短,长1-4毫米,密被短毛或近无毛;萼筒密被短柔毛或茸毛,稀近无毛,萼齿短小,三角形,长1毫米左右,密被短毛或无毛;花冠白色,筒状,有时略呈坛状,长5-7毫米,外面密被短柔毛,稀近无毛,内面有疏柔毛,口部裂片短小,三角形,外折;雄蕊内藏,长4-5毫米,花丝细长,长2-2.5毫米,密被疏柔毛,药室背部无距,药管长为药室的2-2.5倍;花盘密生短柔毛。
果实特征
浆果直径5-8毫米,熟时紫黑色,外面通常被短柔毛,稀无毛。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灌木丛或马尾松林内,向阳山坡路旁。生长在酸性土壤中。
分布地域
价值
药用价值
化学成分树皮含鞣质;
花含乌索酸、荭草素、异荭草素、莽草酸、山楂酸,据文献报导并含乌饭树甙(vaccinoside);
果实含垫付,醣类,游离酸(林檎酸和少量枸橼酸、酒石酸)。[1]
果:酸、甘、平,无毒、强筋、益气、固精。
枝叶:苦、平,无毒。
根:主治跌打损伤肿痛,鲜根捣烂水煎外洗。散瘀,消肿,止痛。治牙痛。
牙痛:鲜根3~5钱,捣烂炖鸡蛋吃。
筋骨痿软乏力,滑精:果10~25克,水煎服。
刀伤出血:鲜嫩叶捣烂外敷。
妇人白带:乌饭树根30克,红枣5个,水煎去渣服,并食枣。
血虚风痹 (贫血衰弱、神经痛)、腰脚无力:春季采新叶、嫩枝,切细,加水熬浓汁去渣,加糖收膏, 瓷瓶收贮,每次用温水送服一匙,一日2次。
《本草纲目》:“强筋骨,益气力,固精驻颜。”[2]
园艺价值
常绿植物树种,夏日叶色翠绿,秋季叶色微红,萌发力强,制作盆景可采用提根式,悬根露爪、苍古遒劲,根干灰褐色带红,姿态优美,古拙典雅;带叶制成苏派盆景,叶片层叠有致,清奇古雅,为不可多得的一种新盆景树种。
其叶可榨汁做乌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