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羽玉
烏羽玉 |
中文學名:烏羽玉 拉丁學名:Lophophora williamsii 別稱:僧冠掌、烏魚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仙人掌目 科:仙人掌科 屬:烏羽玉屬 |
烏羽玉(學名:Lophophora williamsii (Lem. ex Salm-Dyck) Coult)是仙人掌科烏羽玉屬的多年生肉質植物。老株叢生,蘿蔔狀肉質根,球體偏球形,表皮暗綠色或灰綠色,株高5-8cm,棱垂直或呈螺旋狀排列,頂部多絨毛,小花鐘狀或漏斗形,淡粉色至紫紅色,漿果粉紅色,棍棒狀,有10餘粒黑色種子。[1] 分布於墨西哥中部,和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荒漠地區,喜溫暖、乾燥和陽光充足,怕積水耐乾旱。 烏羽玉有治療牙痛、分娩疼痛、發熱、胸痛、皮膚病、風濕、糖尿病、感冒及失明的功效。
目錄
形態特徵
植株具粗大的肉質根,在原產地根部的體積比莖部大好多倍。老植株易叢生,單株球體扁球形,頂部稍平,直徑6-7cm。有肥大的直根長達10cm以上。棱8-10,螺旋形排列但棱不是很明顯,幾乎沒有棱溝。植株頂部多絨毛,灰白色。 刺座圓形,很大,無刺只有綿毛。莖球狀,球體柔軟,表皮為綠色或灰綠色。棱溝呈螺旋形排列但不明顯。植株頂部的生長點多生絨毛,灰白色。刺座圓形,很大。刺退化,被綿毛取代。花小而短,花期短,直徑約在1cm左右,淡紅色。果實呈棍棒形,紅色或粉色。每個果實約有10-30粒種子不等,可自花授粉繁殖。
生長環境
喜溫暖、乾燥和陽光充足,怕積水耐乾旱和半陰,冬季較耐寒。
分布範圍
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有播種、嫁接、扦插。
播種
烏羽玉種子的萌發溫度在20-30℃,因地域差異,播種時間並不相同。播種前用侵盆法將基質浸濕,隨即將種子撒播在赤土粉末表面,由於種子細小且萌發需要一定強度光照,所以無需覆土,播種後用透明塑料袋套住,既保濕,又避免幼苗灼傷,每天噴水1-2次,保證基質濕潤,大約3-15天,種子萌發。 種子發芽後,應時常打開袋子通風,並逐步減少噴水頻率,保證基質濕潤即可。如果通風不良,濕度過大,會導致球體開裂。當幼苗擁擠時即可移苗。育苗基質要求通氣透水良好,可用赤玉土、日向石泥炭、火山石等混合配製,其中加少量活性炭,可起到殺菌的作用。
嫁接
嫁接採用平接法,砧木可採用草球、金琥、龍神柱等,三棱箭與烏羽玉缺乏親和力不宜採用。接穗可採用實生苗或大球萌發的小球,可將頂部生長點破,促其萌發仔球,待仔球長到一定大小時取下嫁接或扦插。
扦插
扦插多在生長期進行,應據球體傷口的大小,晾1-2周,傷口較大的要晾1個月,待傷口乾燥後,插於粗沙中,保持土壤稍微潮氣即可。
栽培技術
烏羽玉有肥大的肉質根,栽培宜用較深的桶盆。日常澆水按照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首先避免盆土積水,防止爛根;其次不宜長期乾旱,否則植株生長緩慢,表面發皺,無光澤,嚴重時生長停滯。夏季要稍加遮陰,冬季儘量保持盆土乾燥。生長期宜施入磷鉀為主的複合肥,每次加入3-5粒,埋入土中。 烏羽玉的培養土不可過細,過細的土質容易引起板結,不利於滲水透氣,滿足不了根系對空氣的需求。土質過濕容易引起幼齡植株和成年植株上孿生的子球脹裂,遇到空氣濕度過高常引起局部腐爛。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烏羽玉有治療牙痛、分娩疼痛、發熱、胸痛、皮膚病、風濕、糖尿病、感冒及失明的功效。美國藥房標示烏羽玉可以治療神經衰弱、歇斯底里及哮喘。烏羽玉抽取物具有抑制微生物作用,可以對抗以青黴素產生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等。
食用
烏羽玉仙人球還是一種美味,可以直接咀嚼它的冠部,或是將冠部加水煮沸製成茶。初有一種「苦」味兒,讓人噁心,接着卻會給人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服下烏羽玉茶後,食用人會見到種種難以描述的光怪陸離的景象,讓人產生幻覺。
烏羽玉致幻副作用
烏羽玉致幻其實許多人都知道,但因為服用它後可使人產生快感和美妙的幻覺,所以在國外依然可以看到許多人去吃它!但是大家不要學,因為烏羽玉致幻副作用也是很大的: 專家稱:吃了烏羽玉後,會讓患者大腦產生幻想,出現類似精神病的症狀;情況好的話,患者只會產生快感和幻覺,可情況差的話,患者可能會有自殘或者傷害他人的行為,甚至威脅生命!
相關影片
參考來源
- ↑ 烏羽玉之肋骨烏二三事, 多肉聯盟,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