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現在,做點什麼(林清玄)
作品欣賞
有一天,我在敦化南路散步,突然有人從背後追上我,她一面喘着氣,一面說:「請問,你是林清玄嗎?」
我說:「是的。」
她很歡喜地說:「我正想打電話到出版社找你,沒想到就在路上遇見你。」
「你有什麼事嗎?」我說。
「我……」她欲言又止,接着鼓起勇氣說,「我覺得,我還沒有學佛以前很快樂,現在旺活卻過得很痛苦,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出了問題?」
然後,我們沿着種滿松香樹的敦化南路散步,人聲與車流在身邊奔馳,有時我感覺這樣看着不知從何處來、又要奔向何處的車流,總感覺是在看一個默片電影的段落,那樣匆忙,又那樣沉寂。
我身旁的中年女士向我傾訴着生活與學佛的衝突、掙扎,與苦痛:
「我每天要做早晚功課,每次誦經一個小時。為了做早晚功課,我不能接送小孩上下學,先生很不滿意,認為我花太多的時間在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面。」
「我的小孩很喜歡熱門音樂,可是我們家只有一套音響,如果我放來做早晚課,他們就不能聽音樂,常因此發生爭執,孩子也因此不信佛教,講話時對佛菩薩也很不禮貌,我聽了更加痛苦。」
「我的公婆、先生、小姑都信仰民間信仰,過年過節都要殺雞宰鴨拜拜,我不能那樣做,那樣做就違背我的信仰,如果不做,就要吵架,弄得雞犬不寧。」
「我很想度他們,可是他們排斥我,也排斥佛,使我們之間不能溝通,林先生,你看我該怎麼辦?」
她說到後來,大概是觸及到傷心的地方,眼眶紅了起來。
「你為什麼要學佛呢?」我說。
她說:「這個人生是苦海,我希望死後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那麼,你為什麼要每天做早晚功課呢?」我又問。
「因為我自己覺得業障很重,所以必須做功課來懺悔過去的業障。」她非常虔誠地說。
「你有沒有想過,除了過去和為未來打算,應該為現在做點什麼呢?」
她立刻呆住了,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因為確實在她學佛的過程中,她完全沒有想過「現在」這個問題。
我就告訴她:好好地對待先生,這是很好的功課!每天關懷孩子,接送他們上下學,這也是很好的功課!試着不與人爭辯,隨順別人,也是很好的功課!甚至與孩子一起聽熱門音樂,使他們感受到母親的愛,因而安全無畏,也是很好的功課!菩薩行的「布施」「愛語」「利行」「同事」講的就是這些呀!如果我們體驗到「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把自家裡的那本經,讀通、讀熟了,體驗真實的佛法就很簡單了。
「因為,家裡的這一本經和佛堂牆壁上的經是一樣深奧、不可思議的呀!」 [1]
作者簡介
林清玄(LinQingxuan,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中國台灣當代作家、散文家,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 。
1953年2月26日,出生於台灣省高雄縣旗山鎮。1967年起,住在台南,並在瀛海中學就讀。1970年,在報紙上發表《行游札記十帖》。1972年,考入世界新聞專科學校。1981年,出版散文集《溫一壺月光下酒》。1986年,散文集《紫色菩提》在中國大陸出版。1990年,散文集《紅塵菩提》在中國大陸出版。2008年,散文集《平常茶非常道》在中國大陸出版。2014年,散文集《清歡玄想》在中國大陸出版。2016年,散文集《心有歡喜過生活》在中國大陸出版。2019年1月23日,因心肌梗死,在台灣去世 。
他17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書之後一發不可收,走上了文學之路,30歲前就已經得遍了台灣所有文學大獎,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作品有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作,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