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謝赫特曼
丹·謝赫特曼 (Dan Shechtman , 1941年1月24日 - ) 生於特拉維夫-雅法 (巴勒斯坦託管地),國籍為以色列,是一位以色列材料科學家。
丹·謝赫特曼 Dan Shechtman | |
---|---|
出生 |
英屬巴勒斯坦託管地特拉維夫 | 1941年1月24日
國籍 | 以色列 |
母校 | 以色列理工學院 |
機構 |
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航空航天研究實驗室 以色列理工學院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 |
知名於 | 發現准晶體 |
研究領域 | 材料科學 |
獎項 |
以色列獎(物理)(1998年) 沃爾夫獎(物理)(1999年) 諾貝爾化學獎(2011) |
1966年,從以色列理工學院的Technion獲得了理學學士學位。
1968年,獲得碩士學位。
1972年,獲得了機械工程和材料工程博士學位。博士學位。
在他的母校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1]
謝赫特曼堅持認為自己發現了具有五重對稱性和非週期性結構的晶體而受到譴責。謝赫特曼被要求離開國家標準局的研究小組,直到1984年他才能夠發表他的發現。那年下半年,美國物理學家保羅·斯坦哈特Paul Steinhardt)和以色列物理學家杜夫·萊文(Dov Levine)創造了準晶體一詞來描述謝赫曼的發現。即使到那時,很少有科學家被說服。美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特別激動,他說:「沒有準晶體,只有準科學家。」許多在其工作中使用X射線的晶體學家不願接受謝赫曼的發現,這些發現是由電子顯微鏡產生的。
1987年,法國和日本的科學家製造出了足以用X射線檢查的準晶體,謝赫特曼獲得了辯護。
目錄
事業
1992年,他休假了兩年,並就讀於美國馬里蘭州的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在那裡他研究了CVD金剛石的缺陷結構對其生長和性能的影響。
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學習期間,他首次發現了二十面體相,從而打開了準週期性晶體的新領域。
1992年至1994年,間在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進修了兩年。再次休假後,他移居美國,在正是在NIST期間,他研究了缺陷結構的影響。 CVD金剛石對其生長和性能的影響。
謝赫特曼進行了一項實驗,將鋁和錳融化成團,然後迅速冷卻。考慮到一般的信念,人們可以期望的最大數目是原子在一個隨機的雜亂中聚集在一起。然而,發現是另外的,因為原子以明確的模式堆積。而且,模式是隨機的,從未重複過。
有趣的是,當他第一次以清晰的圖案發現材料時,沒有人真正相信他。事實上,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曾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和美國化學學會的偶像,但認為這是不可能的。直到他的論文發表後,科學家才開始確認並接受關於準晶體存在的經驗發現。
他的發現也改變了晶體的定義。國際晶體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Crystallography)將以前將晶體描述為「規則有序的,重複的三維圖案」的定義更改為「具有離散衍射圖的固體」。 直到他發現了準晶體後,才發現了類似的準晶體。此外,它們也是自然發現的。準晶體具有低的導熱性和導電性,但是具有高的結構穩定性。
有趣的是,準晶材料可用於許多應用,包括形成用於精細儀器的耐用鋼,以及用於電線和烹飪設備的不粘絕緣。
2004年,他加入愛荷華州立大學,擔任材料科學教授。
研究成果遭到惡評[3][4][5]
- 謝赫特曼研究小組的組長告訴他,「回去讀教科書」,然後「讓他停止為團隊『帶來恥辱』。」謝赫特曼感到很沮喪。
- 後來,其他科學家開始確認並接受准晶體存在的實證研究結果。
家庭
配偶/前妻
兒女
埃拉·謝赫特曼·庫裡(Ella Shechtman-Cory)。
露絲·杜古德·內沃(Ruth Dougoud-Nevo)。
塔瑪·芬克爾斯坦(Tamar Finkelstein)。
約夫·謝赫特曼(Yoav Shecht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