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临澧县,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位于湘西北,澧水中下游,地处武陵山余脉与洞庭湖盆地过渡地带,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是国家商品粮、棉、油基地县,湖南省绿色食品基地示范县。临澧石膏资源居全国前列、湖南省第一位、长江以南区域第一位,探明储量为21亿吨,有 “非金属之都”之称。

2017年,临澧县户籍总人口44.66万人。

临澧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文化工作模范县”、“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国‘两基’教育工作先进县”等光荣称号 。

目录

历史沿革

邑地古为荆楚之域。春秋战国属楚。秦赢政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隶黔中郡慈姑县。西汉罢荆州黔中郡置武陵郡,罢慈姑县置零阳县,属之。三国吴永安六年(公元263年),析武陵郡地置天门郡,隶零阳县。

西晋武帝太康四年(公元283年)立临澧县,属天门郡,隋唐(公元581年后)并入澧州澧阳县。[ 西东晋隶属未变。南朝宋天门太守零阳县;齐、梁隶天门郡,分属澧阳、零阳县;西魏元廓二年(555),罢天门郡,置石门郡,隶之;陈隶石门郡,分属石门、零阳县。隋开皇九年(589),罢石门郡、隶澧州;大业三年(607),升澧州为澧阳郡,改零阳县为慈利县,分属澧阳、慈利县。

2004年末,临澧县总人口434076人。辖8个镇、9个乡:城关镇、合口镇、新安镇、佘市桥镇、太浮镇、四新岗镇、停弦渡镇、修梅镇、杉板乡、文家乡、陈二乡、柏枝乡、烽火乡、望城乡、杨板乡、官亭乡、九里乡。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临澧县在其中。

行政区划

临澧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四个等级,第一级——县中心城镇,为临澧县县城(含安福镇、望城乡、太平开发区);第二级——重点建制镇,包括新安(含官亭)、合口(含九里)、四新岗(含陈二、太浮);第三级——一般建制镇,包括停弦(含杉板乡北部),修梅(含杨板)、佘市(含杉板南部、文家)、烽火(含柏枝);第四级——集镇,共8个(望城可不列入集镇之中)

临澧县辖8个镇、9个乡:安福镇(原城关镇)、合口镇新安镇佘市桥镇太浮镇四新岗镇停弦渡镇、修梅镇、杉板乡、文家乡、陈二乡、柏枝乡、烽火乡、望城乡、杨板乡、官亭乡、九里乡。

2015年,临澧县辖刻木山、烽火2个乡,佘市桥、太浮、四新岗、修梅、停弦渡、新安、合口、安福8个镇。

地理环境

临澧县位于湘西北,澧水中下游,东、西、南三面环山,东邻津市,南接鼎城、桃源,西与石门毗邻,北抵澧县,地理坐标位处东经111°24’~111°49’,北纬29°17’~29°46’。南北长57.5公里,东西宽32.5公里,总面积120343.2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0.57%。

临澧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冰冻较弱;日照充足,春季寒潮频繁,秋季寒露风活跃;雨水充沛,但分布不匀,春末夏初雨水集中,并多暴雨,伏秋干旱常见;四季分明,季节性强。

县境西北有刻木山和澧县太青山等为屏障,致使北方冷空气南下受阻,越山后下沉,产生“焚风”效应,减湿增温;中部有东北至西南向的铜山、古老山构成的“马蹄形”;南部有古老山、太浮山、太阳山(鼎城区境)、七姑山、阮山等形成的“撮箕口”;西部有水成桠与太浮山形成的“狭山口”。冷空气易从沔泗洼、张公庙、佘市桥三个迎风口入侵、堆积、加强,形成县内北高南低的独特地方性气候。

四年平均降水相对率小,雨季结束较迟。年降水平均相对率为13-14%;比桃源小4-13%;且地域差异小,年降水量较稳定;雨季平均结束日期在7月5日,最迟在7月27日。

自然资源

临澧县是全国、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森林覆盖率38.2%。矿产资源丰富,已知矿种23种,矿点94处,尤以非金属矿产最为突出,石膏、硅砂、膨润土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石灰石、陶土、原煤等矿藏数量可观,开采利用价值很高,特别是石膏储量近50亿吨,居全国第4位,湖南省第1位,素有“非金属矿之都”的美誉。

2003年,临澧县林业用地面积48183.2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40.0%,其中有林地23408.8公顷,活立木总蓄积78.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4.3%。

临澧县处于洞庭湖盆地与雪峰山构造带的过渡地带,贮存矿产以非金属矿产为主。县境内发现矿产资源主要有石膏、灰岩、石煤、陶土、膨润土、硅白土、矽砂、烟煤、矿泉水、铁矿、锰、粘土、砂石和建筑石料15种矿产。

到2001年底,全县共发现矿产地50处,矿产21种(含亚种);探明储量的有6种,矿产地16处,其中特大型矿床1处(合口石膏矿),大型1处,小型矿床14处;列入《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平衡表》的矿种有3种(亚种4种),在列入平衡表的4处矿区(床)中,特大型矿床1处、大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2处。特别是非金属矿资源异常丰富,是湖南省有名“非金属矿之乡”,石膏资源居全国第4位、湖南省第1位、长江以南区域第1位,探明储量21亿吨,资源量30亿吨。

民间艺术

竹马灯也是一种地花鼓,表演形式,区别在于它所用的曲牌完全是戏曲曲牌。我县的竹马灯一般均采用花鼓戏音乐,配有演唱戏文。 竹马灯一般由两男一女表演,一个须生,一个小生,一个旦角,各人右手执一根马鞭,“骑”在纸糊篾扎的“马”上“马”的缰绳,做着“马儿”碎步小跑的动作,沿“纱爬拐”的路线(即横8字)作循环穿行,边跑边唱。

蚌壳灯有几种表演形式。一种是一男一女(举蚌壳的除外)表演。女的装成小旦,躲在蚌壳内,时开时合,甚为漂亮,称她为蚌壳精;男的装扮成打渔郎,头戴草帽,肩背渔篓手执渔网,称他为打网的。这种蚌壳灯每当互相发现后,彼此表示惊喜与爱慕,做一些互相挑逗,表达男情女爱的动作,最终以渔郎网到蚌壳精如愿以偿而表演结束。另一种蚌壳灯则有一个扮演鹬鹤精的演员,与蚌壳精相斗,在表演时则是互相想办法如何逮住对方,最后鹬鹤啄到了蚌壳精,蚌壳精则夹住了鹬鹤的嘴,互相都不能逃脱,在相互挣扎时,被渔郎一网双收。表现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境。

旅游风景

太浮山

太浮山又名独浮山,亦名彰龙山,相传汉代浮邱子在此修行得道而闻名于世,故改名叫太浮山。位于常德市临澧县城西南12公里,石门县城东南约40公里,绵亘于石门、临澧、桃源、鼎城四县交接部,有“鸡鸣四县”之说。太浮山东西绵延40余里长,南北展布16.7里宽,面积4300公顷,主峰第一峰,谓之太浮金顶,海拔605.5米。太浮山山体为扇形,地势奇特,有99岭,33岔,系沅澧之名山。整个太浮山面积4300公顷,最高海拔605.5米,有99岭,33岔。其“二十四景”江南闻名。自汉代中叶至清代末年,是佛道两教兴盛和发展时期。宋元时期形成了以桃源县桃花源、临澧县太浮山、石门县观国山、慈利县五雷山四大道教圣地。历代修建寺庙宏观,至清末尚有金顶大庙、铁瓦庙、汉王庙、俗圣观、王通庙、玉皇庙、浮山寺、二水寺、观音寺、广乐寺等,是洞庭48福地之一。历史上游人如织、香火鼎盛近二千余年。2001年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太浮山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山上奇峰峻峭,层峦叠翠,谷幽崖险,常年白云缭绕,岚气腾腾。山下水库星罗棋布,松竹掩映,山、水、石、林巧合成景,湖光山色美不胜收。[1]

林伯渠故居

林伯渠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林伯渠故居位于常德市临澧县修梅镇凉水井村。

故居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由林伯渠的曾祖父林长槐任四川宜宾、邻水县令时所修。故居坐东朝西,依山而建,门临池塘,为典型的江南四合院布局,前后为上、中、下三进院,共有大小房间21间,6个天井,平面呈“品”字型。其南北长26.5米,东西长28.6米,总面积约870平方米。

1886年3月20日,林伯渠出生于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1902年,考入湖南西路师范学校(今常德市一中)。两年后被选赴日本官费留学。1905年加入同盟会,致力于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活动,成为民主主义者。后遭日本政府的禁止,罢学回国。回国后继续在湖南、东北、上海、南京等地的从事同盟会革命活动。因“二次革命”失败,遭袁世凯通缉,于1914年再次东渡日本求学。当年加入孙中山在东京创办的中华革命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了一个职业革命家。1921年加入上海党的早期组织。建党初期他留在国民党内工作,先后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委员、常委,担任农民部部长。1926年5月被排挤出国民党中央。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转赴莫斯科、海参崴学习和任教。1933年3月赴中央苏区,先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财政部部长。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财政部部长、代主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常委,西北局常委。1945年6月当选为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被尊称为“延安五老”之一。新中国成立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主持开国大典。他是第六届中央委员,第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60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

故居保存完好,现有林伯渠父母居室、夫人伍崇贤女士居室、伯父母居室、弟媳居室以及原父书房、私塾学堂、上堂、中堂、下堂、厢房和厨房、餐厅、仓屋间等。藏有国家级文物50余件,一般文物1000余件和他及家人生前所用过的生活用具。1986年林伯渠诞生百周年之际,邓小平亲笔题写了“林伯渠同志故居”字匾并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在林伯渠诞生120周年之际,塑建了林伯渠铜像,修建林伯渠铜像广场。2009年修建了游客接待中心,建造了五老林参观景点,拉通了诗词碑林公园游道。

林伯渠故居于1996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林伯渠故居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