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關係
中韓關係(朝鮮語:한중 관계/韓中 關係 Hanjung gwan'gye */?),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朝鮮半島南半部地區的大韓民國之間的雙邊外交關係。兩國在經濟上的交流始於1975年,而雙方在1992年才正式建交始邦交正常化,此前大韓民國因堅定的反共立場,長期與堅持反共和三民主義的中華民國政府保持官方關係。
自1992年8月24日,中韓兩國正式建交後,韓中關係不斷提高,雙方高層互訪頻繁,經貿、文化、人員往來迅猛發展。1992年9月27日,時任大韓民國總統盧泰愚在兩國建交僅1個月後,便率龐大訪華團出訪中國,會見了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等領導人。雙方在北京發表了《中韓新聞公報》,並簽署了《中韓貿易協定》、《中韓投資保護協定》、《中韓關於設立經濟、貿易、技術聯合委員會協定》、《中韓科學技術協定》。 1997年12月,金大中訪華期間,兩國關係被提升為「面向21世紀的合作夥伴關係」[1]。2003年,兩國關係提升為「面向21世紀的全面合作夥伴關係」。2008年5月,李明博訪華時,兩國關係被再次提升為「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使雙邊關係走向成熟。
2013年,韓國總統朴槿惠訪問北京後,中韓兩國迅速進入「蜜月期」。2015年,韓中關係已達到雙方建交以來的最高水平。同年9月3日,中國在北京舉行反法西斯70周年閱兵活動,朴槿惠應邀出席。特別地,在她訪問北京期間,朴槿惠作為韓國總統登上天安門城樓,這在歷史上是首次,體現出韓中關係正邁向新的階段。2016年起隨着朝鮮核子試爆逐漸成熟化,韓國政府最終決定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由於其雷達潛在有探測到中國的能力,遭到中方反對,兩國開始有交惡跡象。
目錄
政治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建交以來,兩國政治關係取得很大進展。1998年11月,韓國總統金大中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雙方簽署了《中韓刑事司法協助條約》等多項條約協議;2000年10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對韓國進行正式了訪問,兩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引渡條約》。2003年7月,盧武鉉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雙方商定在21世紀建立和發展韓中全面合作夥伴關係。兩國重申在解決朝鮮半島無核化問題上的加強合作,強調高層交往和各層次的對話與交流、深化各領域的互利合作、擴大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闡明了在東北亞、聯合國、世貿、東盟、東盟+3、APEC等國際領域的合作。
2013年,韓國總統朴槿惠訪問北京後,中韓兩國迅速進入「蜜月期」。2015年,韓中關係已達到雙方建交以來的最高水平。同年9月3日,中國在北京舉行反法西斯70周年閱兵活動,朴槿惠應邀出席。特別地,在她訪問北京期間,朴槿惠作為韓國總統登上天安門城樓,這在歷史上是首次,體現出韓中關係正邁向新的階段。2015年,日本共同通訊社發表評析文章指出,「習朴會」主要會談議題為朝鮮核問題和如何遏制朝方挑釁行為,此外還有可能涉及舉行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的問題;且甚至可能涉及歷史問題,同時,「習近平與朴槿惠共進午餐,給予了高規格的接待」,這是兩人第6次舉行元首會談。另外,文章提到,美國認為中國欲借3日的活動展示軍事實力的增強,對此保持着警惕。而韓國則頗為重視中國,因為中國不僅是其最大的貿易夥伴國,還對遏制朝鮮的挑釁具有影響力。朴槿惠參加閱兵式將給外界發出具有象徵性的信號,即「韓國在歷史問題上將與中國攜手應對日本」,且中韓關係的重要性不亞於韓美關係。
2017年11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在釣魚台國賓館會見到訪的韓國外長康京和[2]。兩國外長就「階段性」處理薩德導彈達成共識,外界解讀,「階段性」是中韓雙方在接受共識差異同時管控當前局面的措施。12月2日,一支32人組成的中國旅行團從北京抵達首爾仁川國際機場,受到韓國旅行社及免稅店職員歡迎,他們是薩德事件後首批抵達韓國的旅客,此行被譽為「破冰之旅」。12月13日,文在寅抵達北京,展開為期四天的國事訪問。啟程前夕,文在寅接受中國中央電視台記者水均益採訪。他指出,此行目的是恢復兩國間的政治互信,強調薩德系統純粹用於防禦,不會傷害中國的安全利益。
視頻
中韓關係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韓關係】建交以來的中韓關係:動力、機遇與挑戰,搜狐,2019-08-15
- ↑ 王毅同韓國外長康京和會談:望韓方繼續妥處"薩德"問題,搜狐,2017-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