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国国民党党史馆

中国国民党党史馆

图片来自newtalk

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文化传播委员会党史馆,简称国民党党史馆)为中国国民党的党史、史料收集整理和出版的官方机构。负责史料典藏、征集、整理、展览、阅览服务及学术交流工作,目前所管资料逾300万件以上。

组织于1930年在中华民国南京市成立,当时为“中国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文献放置处为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1])。

目录

历史

大陆时期

1929年,中国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六十次常务委员会议,提出“党史编纂委员会组织方案”,推举叶楚伧邵元冲陈果夫胡汉民戴传贤五委员审查。1930年1月6日,五委员向第六十二次常务委员会议提出“党史编纂委员组织方案”审查报告,常会即据以决议通过,并推定自行拟订后提会讨论。并推定蒋中正吴敬恒王宠惠胡汉民邓泽如古应芬戴传贤邵元冲叶楚伧林森张继十一人为党史史料编纂委员;旋经委员会议互推胡、林、戴、叶、邵五人为常务委员,处理实际会务。之后,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七十三次常务委员会议,核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组织大纲及组织系统图,并决定聘请陈少白萧佛成张静江为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名誉委员。1930年5月1日,宣布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2],设专任编纂三十五人、专任采访二十二人、名誉编纂及采访若干人,均由实际参加辛亥革命之元老担任。行政组织则设编辑、征集、总务三科、史料档案库及史料陈列室。同时于国民政府内及全国各重要地区设置史料采录处。

1934年3月15日,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09次常务委员会议决议成立党史史料陈列馆建筑委员会,推定蒋中正、林森等九人为委员,并决定拨出建筑费法币三十万元,建馆于南京中山东路预定的中央党部基地内。次年,改常务委员制为主任委员制,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以邵元冲为主任委员,罗家伦梅公任为副主任委员;同时扩大编制及员额,编纂改称纂修,仍扩增其员额,聘请元老同志参与党史编纂及考订工作;行政组织则设主任秘书,将原设三科改为编辑、征集、档案、总务四处,下分九科。1936年12月15日,邵元冲在西安事变中重伤逝世。1936年12月29日,临时会议通过推张继继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编委会护送史料辗转南京、芜湖、九江、汉口、长沙、四川和重庆,最终到四川藏巴县亚光寺附近的吴家大洞,称“山洞辑园”。1940年,杨庶堪为本会副主任委员。次年,徐忍茹亦担任副主任委员。1947年,张继去世,徐忍茹继任。随著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编委会随中央党部一同撤台。

台湾时期

1950年1月,中国国民党党史馆搬至南投县草屯镇,取名“荔园”,集中保存。同年,中国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通过以罗家伦为编委会主任委员。1952年,中国国民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通过总裁交议案,以吴敬恒于右任丁惟汾钮永建王宠惠邹鲁李文范张群张其昀王世杰罗家伦吴铁城张厉生狄膺洪兰友等十五人为编委会委员,并以罗家伦为主任委员,狄膺、洪兰友为副主任委员。

1960年,编委会在荔园兴建史库。1968年11月27日,黄季陆为编委会主任委员,杜元载为副主任委员。1971年5月,黄季陆专任国史馆馆长,杜元载接任编委会主任委员,许朗轩为编委会副主任委员。1972年,编委会改为“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下分六室,各掌秘书、编辑、征集、典藏、发行、展览等各项工作。

1975年,杜元载逝世,萧继宗继任中央党史委员会主任委员。1976年,秦孝仪为中央党史委员会主任委员,原任主任委员萧继宗调任副秘书长。1979年,部份史料分批迁往阳明书屋,同年陈敬之李云汉任中央党史会副主任委员。1982年,副主任委员陈敬之退休,林征祁到职。1985年,副主任委员陈鹏仁到任。1991年,秦孝仪届龄荣退,已于三月间奉中国国民党主席李登辉核可依例自退,其职务由副主任委员李云汉接任。

2000年3月,中央党史委员会与中央文化工作会合并为文化传播委员会,更名为“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文化传播委员会党史馆”(简称国民党党史馆[3]。2006年,中央党部大楼售予张荣发基金会,但党史资料仍暂放张荣发基金会大楼六楼,直到2012年才搬迁至今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八德大楼四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