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齊筆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文名 :中國齊筆

起源地 :山東廣饒縣大王鎮西營

起源朝代 :秦朝

中國齊筆廣饒縣大王鎮西營一帶盛產的毛筆的統稱。齊筆歷史[1]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齊國筆鄉」的美稱。齊筆製作考究,從選料到成品經100多遇到工序。齊筆豐穎尖銳、豐碩0、修削整齊、軟硬適度、健勁有力,美觀耐用,具有尖、齊、圓、健之四德。規格品種已發展到100多個,年產量600萬支。

目錄

特產簡介

中國齊筆是廣饒縣大王鎮西營一帶盛產的毛筆的統稱。齊筆歷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齊國筆鄉」的美稱。齊筆製作考究,從選料到成品經100多遇到工序。齊筆豐穎尖銳、豐碩0、修削整齊、軟硬適度、健勁有力,美觀耐用,具有尖、齊、圓、健之四德。規格品種已發展到100多個,年產量600萬支。中國齊筆集團生產的真品狼毫「禮品套裝」成為中國一絕,製作的「狼毫」、「白雲」、「東方明月」等系列產品榮獲部優、省優稱號,產品遠銷日、韓及歐美等國。中國齊筆集團董事長李培義、總經理黃友強,熱忱歡迎各界人士試筆舞墨,領略齊筆之風采。

華夏發祥地,人文之淵藪。誕生於齊國故地的齊筆,歷史源遠流長,製作工藝精湛,位居筆藝之首。在記錄和傳播中華四千年燦爛文化中,擔當了巨擘、扛鼎之殊勛。

齊筆的濫觴可推溯至新石器時期,後經蒙恬改制而成。早在王羲之、顏真卿、張擇端、鄭板橋、蒲松齡等文化群星的輝耀下,名滿神州。它飽蘸着中國人文精神,潑灑下數千年華夏文化發展演進的絢爛畫卷。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其工藝薪火傳承,已臻爐火純青之境,遂為當今天下推重之筆林珍品。

相關資訊

四大名筆之中華齊筆

文房四寶,筆居首位。

「蒙恬造筆」的說法在古書《博物志》和《古今注》都有記載,蒙恬造筆的故事也在流傳中日益豐富。

相傳秦朝(前221年-前206年)蒙恬在外作戰時,急需向朝廷奏摺求援。情急之下,他割下一捋馬尾捆在木棒上沾着鍋灰寫了一分奏摺,於是就有了毛筆。

當然,隨着考古的新發現,毛筆產生的年代可能會提前,但在齊魯大地上,齊筆至少為我們記錄了2000多年的燦爛文化。

齊筆是廣饒縣大王鎮西營一帶盛產的毛筆的統稱。齊筆歷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齊國筆鄉」的美稱。

齊筆豐穎尖銳、豐碩圓滿、修削整齊、軟硬適度、健勁有力,美觀耐用,與浙江湖筆、安徽宣筆、河北衡筆並稱為中國四大名筆。

齊筆選料嚴謹,工藝[2]精湛,從選料到成筆,

要經過浸、拔、梳、並、連、剔等150多道工序,

每個步驟都是手工活,要求有很高的技術。

筆工們把從選擇毛料到製成筆頭的過程稱為「水盆」,主要是因為其中大部分的工序都需要在放有石灰的水中完成,筆工們裸露的手臂長期遭受着石灰水的侵蝕,因此每一支毛筆中都蘊涵着制筆工人的心血和汗水

好毛筆注重「四德」。

四德

即「尖、齊、圓、健」。

齊筆到今天仍能不負盛名。

得益於它從選料開始。

就嚴格按照「四德」的要求進行製作。

尖——指筆毫聚攏時,末端要尖銳。筆尖則寫字鋒棱易出,較易傳神。選購新筆時,毫毛有膠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檢查舊筆時,先將筆潤濕,毫毛聚攏,便可分辨尖禿。

齊——指筆尖潤開壓平後,毫尖平齊。毫若齊則壓平時長短相等,中無空隙,運筆時「萬毫齊力」。因為需把筆完全潤開,選購時就較難檢查這一點。

圓——指筆毫圓滿如棗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則書寫時筆力完足,反之則身瘦,缺乏筆力。筆鋒圓滿,運筆自能圓轉如意。

健——將筆毫重壓後提起,隨即恢復原狀。筆有彈力,則能運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彈力較羊毫強,書寫進來堅挺峻拔。潤開後將筆重按再提起,鋒直則健。

匠心純手作

齊筆第五代傳承人、山東省民間手工藝製作大師郭明昌在毛筆製作的傳承中進行了系統全面的學習鑽研,使齊筆的發展得以延續。

郭老師說:「製作過程中是用不上機械的,全部是手工,手藝的要求是很高的,毛筆頭最關鍵的技術是墊筆,要求都很高,墊不好的話寫字就不好用了,用我們的行話來說就是墊的很平。甚至在工作的時候旁邊都不允許有說話的。」

齊筆

齊筆在傳統制筆工藝的基礎上,開發出集書法、篆刻、雕鏤等藝術於一體,兼具使用、玩賞、收藏、饋贈價值的精品系列套裝,更顯齊筆風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