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国煤田地质学

中国煤田地质学》,研究中国煤田地质和聚煤规律的专著。全书由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煤炭系统其他有关院校、科研、生产单位人员组成的编写组撰写而成。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分上、下2册,共约100万字。上册由杨起、韩德馨主编,1979年出版;下册由韩德馨、杨起主编,1980年出版。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上册煤田地质基础理论,40万字;下册中国聚煤规律,60万字。全书的英译本已完成,即将由德国Springer-Verlag出版社在国际发行。上册10章,第1—3章论述了成煤作用、煤的宏观和显微岩石组分和类型,物理化学和工艺性质、的工业分类和综合利用。第4章介绍了煤层的形成及厚度变化的原因。第5、6章介绍了含煤建造的岩性特征、沉积相、旋回结构、古地理类型及伴生矿产。第7、8章论述了聚煤盆地的形成、按古构造性质的分类、同沉积构造和聚煤盆地的发展和演化,以及富煤带的形成和控制因素。第9章阐述了煤化作用的指标,分析了煤化作用发生的原因和煤变质作用类型。第10章介绍了瓦斯和地热。下册第1章概述了中国主要构造体系与各地质时期的构造运动。第2章叙述了中国的聚煤期和代表性植物群、古气候,按聚煤期分别编制了全国主要含煤地层对比表。第3—7章按大区论述了中国主要聚煤期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含煤建造的岩性特征、沉积相、聚煤古地理和古构造条件,探讨了聚煤盆地类型,并介绍了中国各主要煤盆地的沉积、构造和煤层、煤质特征,此外还对早古生代煤和第4纪泥炭的成因、分布和特征作了分析。第8章阐述了中国煤变质带分布和煤变质原因,强调了深成变质作用的普遍意义,对热源进行了分析。最后在结束语中概括了中国各主要聚煤期聚煤作用的盛衰演化及其控制因素。

全书实际资料丰富,内容涉及到煤田地质各领域中主要的学术问题并提出了见解,在构造分析中运用了地质力学的观点,反映了70年代末中国煤田地质的水平。本书曾获1982年中国优秀科技图书奖。

作者简介

杨起(1919—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韩德馨(1918—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两人均长期从事煤田地质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相关信息

名著是书籍中的精华。它标志着人类认识发展的水平,影响乃至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乃至支配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1]。《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筛选出价值高、作用大、影响广的一万部名著,把它们汇集一起,根据科学文化知识体系的区别和联系加以分门别类,并逐部作出精要的诠释。可以说,这是对科学文化的一次总结,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科学文化建设工程。这部辞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书[2]

视频

中国煤田地质学 相关视频

地质学专业导论 | 第一讲--地质学专业内涵特点(上)
地质学之父赫顿,他需要科普的帮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