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国地质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中心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国地质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中心2004年在学校领导张汉凯和雷涯邻的支持下,郭宪、王鼐和姜哲三位老师发起成立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中心(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ducation Center of Cugb )。王鼐现为中心主任 ,姜哲为中心副主任。

目录

机构简介

初期,本中心的职责和任务就是为了呼应我国的多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后举办了全国高校的青年文化日活动,开设了剪纸和书法[1]等艺术类的课程来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本中心被学校调整至珠宝学院,我们的与珠宝首饰专业相结合成为本中心的主要发展目标。以田野考察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民族首饰文化为研究中心,逐步实现以民族首饰文化为核心的数据库的建设等。

相关资讯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那些非物质形态的,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的东西,如少林武术,文化习俗等。与“ 物质文化”相对。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部分:(1)与自然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自然科学、宗教、艺术、哲学[2]等;(2)与社会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语言、文字、风俗、道德、法律等;如楹联等。(3)与物质文化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使用器具、器械或仪器的方法等。

例如:昆曲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在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民间表演艺术;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人生礼仪、岁时活动、节日庆典、民间体育和竞技,以及有关生产、生活的其他习俗;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与上述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场所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