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中和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中国,从来就是一个文化底蕴极度丰富的国家,中国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国的文化精魂[1]。中国最早出现的和文字相关的文化记忆就是仓颉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蕴藏了无限的文化[2],然后就出现了最初的甲骨文

目录

名词解释

人心所达到的中正、和谐的状态。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的活动及 其在言行上的表现符合礼的要求,不失偏颇进而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即是 “中和”。治理者如果能够体认并达到“中和”的状态,以此治理天下,天地 万物就会处于端正、恰当的位置,和谐、有序,就可以实现彼此间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引例1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zhòng)节,谓之和。中也 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 (《礼记·中庸》) (喜怒哀乐还没有被事物感发时的状态,称作“中”;喜怒哀乐表现于言行 而都能符合规范,称作“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最普遍的 法则。治理者能够达到“中和”,天地就能处于正位、万物便可生长繁育了。)

引例2

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 (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能够以“中和”治理天下的人,他的德政就会极大兴盛。能够以“中和” 修养自身的人,他的寿命就会很长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