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藝社
歷史
中華學藝社前身是1916年12月3日成立於東京的丙辰學社,社團以「研究真理、昌明學藝、交換智識、促進文化」為宗旨,發起人有陳啟修、周昌壽、王兆榮、吳永權、傅式說、鄭貞文等47人。1917年,創刊《學藝》。1918年5月後,社務處於停頓。1920年社員大多回到中國,決定復興社務,改版《學藝》,在上海設立總社所。1930年1月,購愛麥虞限路45號(今紹興路7號)地建社所,1932年5月落成(即現在的中華學藝社舊址)。後來社務發展,相繼設立駐上海、北京、日本、歐洲幹事。中華學藝社曾在上海辦過學藝大學,在南京辦過學藝中學。
1923年6月,社員改組為中華學藝社[1],仍以上海為總社址。1935年1月,何炳松被選為中華學藝社理事長。一二八事變中,《學藝》雜誌、「學藝叢書」、「文藝叢書」、「學藝彙刊」等隨商務印書館等遭到侵華日軍摧毀。抗日戰爭期間,社務幾乎停頓,社員並未能在政府登記中重新註冊,實際上宣告解散。1944年,社員在中華民國社會部登記備案,宣告重慶總社成立。抗日戰爭結束後,復員至上海重建。國共第二次內戰爆發後,中華學藝社在上海戰役結束後不久解散。
刊物
中華學藝社負責制定《學藝》、《學藝彙刊》、《學藝月刊》、《中華學藝社報》等定期刊物外,還編印過《學藝論文集》、《學藝叢書》、《義藝叢書》、《學藝義庫》、《中華學藝叢書》、《中華學藝社叢書》、《學藝小叢書》等十幾種叢書。
視頻
中華學藝社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研究真理 昌明學術——誕生於日本的中華學藝社 ,搜狐,2019-01-03
- ↑ 黃浦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登記不可移動文物,新浪博客 ,201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