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苦蒿植物
中亞苦蒿(Artemisia absinthium)為菊科蒿屬的植物。分布於歐洲、克什米爾、非洲、阿富汗、伊朗、俄羅斯、北美洲、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於海拔1,100米至1,500米的地區,多生長于山坡、林緣、野果林、草原及灌叢地等)。是釀造苦艾酒的原料之一。
- 中文名 中亞苦蒿
- 學 名 Artemisia absinthium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 菊科 Compositae
- 亞 科 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族 春黃菊族 Anthemideae
- 亞 族 菊亞族 Chrysantheminae
- 屬 蒿屬 Artemisia
- 亞 屬 蒿亞屬 Subgen. Artiemisia
- 組 蒔蘿蒿組 Sect. Absinthium
- 種 中亞苦蒿
- 分布區域 中國新疆、南京及印度,阿富汗,前蘇聯等國及地區
- 系 苦蒿系 Ser. Absinthium
目錄
目錄
形態特徵
分布範圍
生長環境
主要價值
藥典記載
中亞苦蒿形態特徵
植株:多年生草本。
根:主根明顯,單一,垂直,有時木質化,直徑達3厘米;根狀莖稍粗短,垂直,直徑1-2.5厘米,常有短小的營養枝,枝上密生營養葉。
莖:莖單生或2-3枚,直立,高60-150厘米,有縱棱,密被灰白色短柔毛,上半部多分枝,枝長10-20厘米,斜向上。
葉:葉紙質,葉兩面幼時密被黃白色或灰黃色稍帶絹質的短柔毛,後葉面毛漸稀疏,背面毛宿存;莖下部與營養枝的葉長卵形或卵形,長8-12厘米,寬7-9厘米,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4-5枚,裂片長卵形或橢圓形,再次羽狀全裂,小裂片橢圓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8-15毫米,寬2-4(-7)毫米,先端鈍尖,葉柄長6-12厘米;中部葉長卵形或卵形,長6-9厘米,寬3-7厘米,二回羽狀全裂,小裂片線狀披針形,長(0.8-)1-2.5厘米,寬2-5毫米,葉柄長2-6厘米;上部葉長4-6厘米,寬2-4厘米,羽狀全裂或,全裂,裂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8-12毫米,寬2-4(-6)毫米,近無柄;苞片葉3深裂或不分裂,裂片或不分裂的苞片葉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 花:頭狀花序球形或近球形,直徑2.5-3.5(-4)毫米,有短梗或近無梗,下垂,基部有狹線形的小苞葉,在分枝及莖端排成穗狀花序式的總狀花序,並在莖上組成略開展或中等開展的掃帚形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層、中層總苞片橢圓形,背面有白色柔毛與綠色中肋,邊緣膜質,內層總苞片卵形,近膜質,背面近無毛;花序托密被白色托毛;雌花1層,15-25朵,花冠狹圓錐狀或狹管狀,檐部具2裂齒,花柱線形,伸出花冠外,先端分叉長,叉端銳尖;兩性花4-6層,30-70( 90)朵,花冠管狀,花葯披針形或線形,頂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先端銳尖,花葯基部圓鈍,花柱與花冠近等長,先端2叉,叉端截形,柱頭具睫毛。
果:瘦果長圓形,頂端微有不對稱的冠狀邊緣。
花果期:8-11月。[1]
中亞苦蒿分布範圍
產於新疆天山北部;南京及其他少數城市也有栽培。北溫帶廣布種。
亞洲中部或中西部地區的伊朗、阿富汗、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克什米爾地區、蘇聯(中亞、高加索、西伯利亞西部)、歐洲各國、非洲北部及西北部、北美洲的加拿大與美國東部都有。
中亞苦蒿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100-1500米地區的山坡、草原、野果林、林緣、灌叢地等。
中亞苦蒿主要價值
葉與頭狀花序含苦味素,成分為內脂類化合物及二萜類物質。
歐洲民間提取苦味素作酒或飲料的苦味劑,但過量有小毒。全草入藥,有消炎、健胃、驅蟲之效。
藥典記載
別名:洋艾(《拉漢種子植物名稱》)
拉丁名:Artemisia absinihium L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苦艾的葉和花枝。
生境:干山坡、荒地、路旁、宅旁、草原、林中空地、荒灘、灌叢或林緣。
分布:新疆、江蘇。
功效:清熱燥濕、健胃消食。
主治:治濕熱症、食欲不振。
性味歸經:苦,寒。入脾、胃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6一9克,煎服。
資源分布:分布新疆,北京有栽培。
考證:始載於《生藥學》。[2]
蒿草栽培技術
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為菊科艾屬植物黃花蒿。株高40-150厘米以上,全生育期120天左右。喜濕潤、忌乾旱,怕漬水,光照要求充足。青蒿藥用價值很高,青蒿素的衍生物可生產很多系列藥品。青蒿素主治瘧疾、結核病潮熱,治中暑、皮膚瘙癢、蕁麻疹、脂溢性皮炎和滅蚊等。全草入藥,洗淨鮮用或曬乾製藥。青蒿作物粗生易管,生長期短,投資少,收益快。現將其生產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幼苗假植 應選擇水源充足的田塊,起廂種植。要求廂面寬1.2米,假植規格株行距為10-15厘米。假植後加強肥水管理。可用腐熟人糞尿或畝用複合肥5公斤沖糞水淋施,做到勤施薄施。大約假植18-20天左右(氣溫低時約需25-30天)當植株生長到10-15厘米時,即可移至大田種植。
本田準備 本田應選擇水源有保證,能排能灌的田塊。經深翻梨耙、碎土。每畝施腐熟農家肥或土雜肥2000-2500斤,磷肥50-60斤作基肥。開溝起廂種植。起廂規格為:寬1.2米,溝寬0.4米,溝深0.2-0.5米,每廂種二行,株行距為0.8×0.8米。
適時移栽 當假植苗達到10-15厘米時進行移栽,移栽時選擇陰天或晴天下午進行。栽後淋足定根水。可合理密植,畝植1000株左右。
田間管理 移栽後應加強田間管理。做到科學施肥,合理排灌。可分三個階段施肥。第一階段:移栽一個星期左右輕施複合肥或農家肥。畝用複合肥10-15斤或用0.3%的複合肥水淋施。第二階段:移栽後15-20天,每畝開穴施複合肥35斤左右或腐熟農家肥,施肥後進行復土。第三階段:移栽35-45天後畝施50斤複合肥或農家肥,結合培土。大田種植要防漬水,在雨季注重排除漬水,乾旱時要及時灌水。[3]
病蟲害防治
病害:青蒿主要病害是莖腐病。在多雨季節,如發生莖腐病,可用滅病威或托布津防治。
蟲害:青蒿主要害蟲有蚜蟲,應在其遷飛擴散前噴藥,畝用40%樂果或20%速滅丁或蚜虱淨等噴霧防治。
適時收穫 青蒿生長最旺盛期即花蕾期進行收穫。選擇晴天,砍倒主杆,在大田曬一天。第二天收起在曬場曬乾,打落其子葉,子葉繼續曬乾,符合收購要求即可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