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个体消费

 个体消费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名称 个体消费

定 义

根据自己经济

情况消费

本 质 消费方式

特 点

消费基金归个人

或家庭所有

个体消费,是指是消费基金归个人或家庭所有,家庭和个人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审美情趣选择适合自身的具体的消费方式[1]

目录

消费对象

个体消费的对象包括个人及家庭的实物资产、金融资产及劳务服务的消费,具体包括:为个人及家庭消费而购买的食品、衣物、生活用品、-文化用品、耐用消费品及非商品服务,还包括亲友馈赠、社会救济、困难补助、物价补贴及各种奖励、赞助等。个体消费并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它在从原始公社解体以来的各个社会形态都存在。在社会主义阶段,个体消费和家庭消费方式作为社会主义消费方式的主体,有其深厚的客观基础,并将长期存在。

1.自然基础

人作为一种十分复杂的自然动物和社会动物,既有与各人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相联系的自然需要,又有与若干社会因素相关联的社会需要;既有不同的低层次需要,又有不同的高层次需要。因此,任何社会,基于民族、地区、职业、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的不同,个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兴趣和爱好的不同,其消费需要总是千差万别,具有较强的个性特色,无法强求一致。人们之间这种具体的消费需要的差别,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方式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很低,劳动还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消费资料归个人所有,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所以,个体消费不仅实现了劳动者的个人物质利益,而且成为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重要方式。

2.物质技术基础

有一部分生活资料只适合个体消费而不适合群体消费。适应个人的消费需要,社会便生产出使用价值适合于个人分散消费的各种1肖费资料。如供个人使用的衣服、鞋帽、餐具、工具、自行车、手表等。如果没有这些直接供个人消费的生活必需品,个人消费方式就不可能实现。所以,只能供个人而不能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供应,是个体消费方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

3.经济基础

由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人们的收入水平不完全一致,收入的差别在消费领域的反映必定是不同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有高有低,享用的消费品有多有少,而且质量和档次也不一样,所以在收入不一致的情况下,不可能要求人们实行统一的公共消费。

消费意义

首先,它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劳动者个人物质利益的最终实现。;通过个体消费,一方面保证个人的物质利益获得实现,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个体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其次,个体消费的存在和发展,有利于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有力促进和推动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正常发展;最后,个体消费能够保证个人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发展趋势

个体消费与群体消费既包括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方面,也包括相互矛盾的方面。一方面两者是相互补充的,个体消费的充分实现及内容的不断充实,可以使消费者的利益得以实现,为更快更好地发展群体消费创造良好的条件;而群体消费的发展,可以使消费者获得以自由全面的发展,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使个体消费得以实现。另一方面两者又是相互矛盾的,主要表现在现阶段个体消费不能完全取代群体消费,而群体消费同样不能完全取代个体消费;在总消费或消费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个体消费占的比重过大,群体消费就会相应减少,反之,群体消费所占比重过大也会挤占个体消费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高,经济基础并不雄厚,个体消费还必须是人们消费的主要方式,国家还不具备大量举办群体消费并提高其比重的能力,任意提高群体消费的比重是不现实的。相反,我国近年来在不断缩小群体消费的范围,降低群体消费比重,适当提高个体消费的比重,这样做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按劳分配规律的作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大大提高,才可以逐步提高群体消费的比重。对群体消费的比重会逐步提高这一发展趋势,要从长期发展的动态中去理解,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提高群体消费的比重,扩大群体消费的范围。

参考来源

  1. 个体消费, 搜狐,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