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東非裂谷帶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東非大裂谷

長度: 6000千米

起點: 贊比西河口

終點: 尼亞薩湖

東非大裂谷(East African Great Rift Valley)是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從衛星照片上看去猶如一道巨大的傷疤。當乘飛機越過浩翰的印度洋,進入東非大陸的赤道上空時,從機窗向下俯視,地面上有一條碩大無朋的"刀痕"呈現在眼前,頓時讓人產生一種驚異而神奇的感覺,這就是著名的"東非大裂谷",亦稱"東非大峽谷"或"東非大地溝"。 這條長度相當於地球周長1/6的大裂谷,氣勢宏偉,景色壯觀,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有人形象地將其稱為"地球表皮上的一條大傷痕",古往今來不知迷住了多少人。[1]

目錄

形成的原因

地質學家們考察研究認為,大約3000萬年以前,由於強烈的地殼斷裂運動,使得同阿拉伯古陸塊相分離的大陸漂移運動而形成這個裂谷。那時候,這一地區的地殼處在大運動時期,整個區域出現抬升現象,地殼下面的地幔物質上升分流,產生巨大的張力,正是在這種張力的作用之下,地殼發生大斷裂,從而形成裂谷。由於抬升運動不斷的進行,地殼的斷裂不斷產生,地下熔岩不斷的湧出,漸漸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高原上的火山則變成眾多的山峰,而斷裂的下陷地帶則成為大裂谷的谷底。

東非大裂谷下陷開始於漸新世,主要斷裂運動發生在中新世,大幅度錯動時期從上新世一直延續到第四紀。北段形成紅海,使阿拉伯半島與非洲大陸分離;馬達加斯加島在幾條活動裂谷擴張作用下,也與非洲大陸分裂開。

裂谷分支

這條裂谷帶位於非洲東部,南起贊比西河口一帶,向北經希雷河谷至馬拉維湖(尼亞薩湖)北部分為東西兩支。

東支裂谷帶

東支裂谷帶是主裂谷,沿維多利亞湖東側,向北經坦桑尼亞、肯尼亞中部,穿過埃塞俄比亞高原入紅海,再由紅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約旦谷地,全長近6000千米。這裡的裂谷帶寬約幾十至200公里,谷底大多比較平坦。裂谷兩側是陡峭的斷崖,谷底與斷崖頂部的高差從幾百米到2000米不等。

西支裂谷帶

西支裂谷帶大致沿維多利亞湖西側由南向北穿過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等一串湖泊,向北逐漸消失,規模比較小,全長1700多公里。東非裂谷帶兩側的高原上分布有眾多的火山,如乞力馬扎羅山肯尼亞山尼拉貢戈火山等,谷底則有呈串珠狀的湖泊約30多個。這些湖泊多狹長水深,其中坦噶尼喀湖南北長670千米,東西寬40千米-80千米,是世界上最狹長的湖泊,平均水深達1130米,僅次於北亞的貝加爾湖、紅海為世界第三深湖。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