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東葫蘆峪村隸屬於北京市密雲區東邵渠鎮,距縣城15.4公里,村域面積5.1平方公里。現有村民158戶,380口人。村里主導產業為林果業,種植了大棗50餘畝,蘋果130餘畝,李子10畝,2009年人均收入6700元。從2007年開始,東葫蘆峪村投入資金,硬化主要街道共計15000平方米,綠化美化村莊面積達1000平方米。修建健身公園一座,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安裝路燈30盞,方便了村民出行。安裝太陽能熱水器100戶,此外,還建有太陽能浴室一座,使村民一年四季都可洗上熱水澡。[1]

中文名稱:東葫蘆峪村

行政區類別:村

所屬地區:北京市密雲區東邵渠鎮

面 積:5.1平方公里

人 口:380人

目錄

村情概況

東葫蘆峪村在遼代時曾名為上營子,現在順義一些地區的人依然這麼稱呼此村,那為什麼叫上營子呢?傳說穆桂英的兵營曾經駐紮在這裡。在距村子20里地處有一座山名為龐山,山勢高大,溝壑險峻,叢林茂密,遼國的軍隊為了能夠攻入關內,圍繞着龐山擺下了天門陣,穆桂英得知此消息後,手持降龍木殺入陣中,帶領官兵大破天門陣,將降龍木插入了天門陣的陣眼,克制住了天門陣的核心,最終取得了勝利。而當時,兵營就駐紮在現東葫蘆峪村一帶,由此而得名上營子,這個名字一直被叫到解放初期。後因整個村落呈葫蘆型,村北窄,村南寬,也就是葫蘆口朝北,葫蘆底朝南,在五十年代中期,更名為東葫蘆峪村。

村名來歷

東葫蘆峪村在遼代時曾名為上營子,順義一些地區的人依然這麼稱呼此村,那為什麼叫上營子呢?傳說穆桂英的兵營曾經駐紮在這裡。在距村子20里地處有一座山名為龐山,山勢高大,溝壑險峻,叢林茂密,遼國的軍隊為了能夠攻入關內,圍繞着龐山擺下了天門陣,穆桂英得知此消息後,手持降龍木殺入陣中,帶領官兵大破天門陣,將降龍木插入了天門陣的陣眼,克制住了天門陣的核心,最終取得了勝利。而當時,兵營就駐紮在現東葫蘆峪村一帶,由此而得名上營子,這個名字一直被叫到解放初期。

後因整個村落呈葫蘆型,村北窄,村南寬,也就是葫蘆口朝北,葫蘆底朝南,在五十年代中期,更名為東葫蘆峪村。

還有一個和葫蘆相關的傳說,早年間,西山上有一片野生葫蘆秧,結了一個碩大的葫蘆,享日月精華,幻化成人,自號「胡山道人」,行走于山南山北,行醫治病,很有名氣,常以一銀白色瓜籽配藥,藥到病除,並常以小錠瓜籽狀白銀接濟窮人。直到有一天,一個「南蠻子」來到村里,那一夜西山里雷電交加,殺聲陣陣,第二天村里人看見滿地狼藉,枯黃的葫蘆藤上不見了大葫蘆,自此再也見不到胡山道人的身影,村人悔恨無比,責怪自己沒有保護好寶貝葫蘆,特改村名為「葫蘆峪」。

英勇機智的民兵戰士

村里曾有一位和日本鬼子鬥智鬥勇的民兵戰士,他的名字叫胡德,化名胡林忠。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為了找到胡林忠,便派偽軍和漢奸對村子進行大面積的搜捕,但始終未能找到。一日,胡林忠在井邊挑水,幾名日軍恰巧搜查到這裡,問他誰是胡林忠,他沒有作聲,站在一旁的漢奸當場就認出了他。緊急關頭,胡林忠急中生智,把剛打好的井水潑向了敵人,趁敵人還沒緩過神來,扔下扁擔撒腿就跑,很快跑進了一片綠油油的玉米地,不見了蹤影,敵人全力追捕也沒有抓到他,十分沮喪地回到了據點。死裡逃生的胡林忠在抗擊日軍的戰鬥中表現得十分英勇,率領民兵隊伍屢次挫敗日軍。在抗戰結束後,1948年土地改革時,被群眾推舉為當地武裝部長。

打造特「色」養殖「一水黑」

東葫蘆峪村環境優美,交通便利,與順義交接,僅一山之隔。該村開始為促進村域經濟發展,帶動村民致富,通過搞特「色」養殖,帶動旅遊業發展。村書記介紹說,所謂特色就是「一水黑」,養殖一些黑毛雞、黑毛豬、黑毛羊、黑色牛和驢,不是黑色的不養。通過打造特「色」養殖觀光基地,吸引遊客前來觀賞,並品嘗特「色」美食,增加村民收入。

視頻

《葫蘆峪》上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