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消息
名詞解釋
事物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興衰消長,亦指隨着時勢而進退。出自《周易·彖下》。「時」即時間,也指事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時機或時運;「消」即消減、衰亡;「息」即滋長、興盛。中國古人認識到,世界是時間性的,是過程,一切事物都是變動不居的,人必須順應時勢而作為。猶言遵循「天道」,「與時偕行」。
引例1
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周易·彖下》) (太陽過正午便開始傾斜,月亮盈滿便開始虧虛,天地萬物有盈滿有虧虛,都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興衰消長,何況是人呢?何況是鬼神呢?)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是指由中華民族所創造或構建,凝練、濃縮了中華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以詞或短語形式固化的概念和文化核心詞。這些術語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的思想表達之中,諸如,「天下為公」「民惟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和而不同」「協和萬邦」「天下大同」等。這些術語構成了中華民族思想的基礎和表達方式。
人類的不同文明各有其特點,這些特點也反映在其語言、文化傳統、思想和觀念上。面對不同自然條件的挑戰,生存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在生產和生活形態上自然而然地有了差異。譬如,在人們生產活動和生活樣式上,熱帶和溫帶肯定不同,平原地區和丘陵山巒地區當然有差異,沙漠地帶和沿海地區顯然有別,牧區和農業區也會有許多迥異之處。這些生產活動和生活樣式的特點逐漸積澱凝結並且通過詞語即術語的方式固定下來,就必然影響到民族的文化樣式、行為習慣和精神特質。這些術語所表達的民族文化樣式、行為習慣和精神特質,反過來又闡釋、維護和強化着其賴以出現和發展的特定生產和生活形態。
參考文獻
- ↑ 漢字——中華文化的獨特符號,搜狐,2017-12-14
- ↑ 漢字——中華文明的基因,搜狐,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