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诚无物
不诚无物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中国,从来就是一个文化底蕴极度丰富的国家,中国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国的文化精魂[1]。中国最早出现的和文字相关的文化记忆就是仓颉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蕴藏了无限的文化[2],然后就出现了最初的甲骨文。
目录
名词解释
没有诚,任何事物都不会存在。诚即真实、真诚。儒家认为,它是人和万事万物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或法则,是人和万事万物充分发挥其固有天性或本质属性的过程,是人和万事万物得以存在或完成其自身的终极依据,是人和万事万物达成的同步互动、有机融合的理想境界。单就人世层面来说,犹言若无诚心,则一事无成。这一命题表达了“诚”的实在性、终极性、人的主体性以及主客体的统一性。
引例1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dǎo)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 (《礼记·中庸》) (诚是自我完成,道是自我引导。诚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没有诚,则任何事物都不会存在。所以君子特别崇尚诚。诚不只是自我完成,还要成就万事万物。完成自我是仁,成就万事万物是智。仁与智乃出于天性,是融合自身与外物的基本法则。)
引例2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物者,事也。言不诚即无所事矣。 (《新唐书·陆贽传》) (诚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没有诚,则任何事物都不会存在。物与事是一个意思。这句话是说,不诚就会一事无成。)
参考文献
- ↑ 中国汉字魅力无穷,搜狐,2022-11-20
- ↑ 诗酒趁年华 | 品中国文字 悟千年精魂,搜狐,2019-12-13